“安史之乱”叛军一度攻破长安、两度占领洛阳,河南河北数易其手,全国丧失了3000万人口,大唐帝国被干掉了半条命。

为了平复这场灾难,唐朝历经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代人才完成了使命。这段历史感觉很漫长,其实才七年零两个月。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由安禄山创建的“大燕”居然换了四任皇帝,其内部充满了权力争斗和血腥的杀戮。
☞第一任皇帝安禄山:从偷羊贼到大燕皇帝安禄山从一个偷羊贼做到三镇节度使,把唐玄宗玩得智商尽失,你不得不服这个家伙确实是个人才。

他从29岁追随张守珪,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终于攀上了唐玄宗。此后他又花了13年时间,用“温柔一刀”从唐玄宗那里不断割肉,最终手握18万大军,有了跟大唐叫板的实力。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起兵时,安禄山已经52岁了,那时候他已经是一身的疾病。
安禄山是个超大号的胖子,他那肚皮,一直垂到膝盖,穿衣服需要三四个人协作才能完成:“每著衣带,三四人助之,两人抬起肚,猪儿以头戴之,始取裙裤带及系腰带。”
两个人负责抬肚子,李猪儿负责用头顶住他的肚皮,再由别人给他系上腰带,这套流程比杀猪还复杂。

由于过度肥胖,他应该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视力迅速下降,浑身长满了毒疮。
辛辛苦苦二十多年,不就是为了坐坐龙椅嘛,于是起兵后的两个月,安禄山便在洛阳迫不及待地称帝了,建国号大燕。
不过,接下来的一年安禄山活得并不舒心,西进的兵马受挫于潼关,河北被颜氏兄弟搞得天翻地覆。面对这个局面,安禄山气得将狗头军师高尚、严庄臭骂一顿。
后来长安终于拿下来了,但安禄山的身体也基本上完了,他双目失明,被毒疮的疼痛搞得彻夜难眠。

于是安禄山变得很暴躁,动辄就打骂身边人,火气上来就杀人,搞得身边的人战战兢兢,连他最亲近的严庄和李猪儿都没能躲过厄运。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接受新年朝拜,却因为疼痛难忍,提前结束了仪式。
太丧气了!安禄山越想越生气,于是就将身边的严庄狠捶了一通。
严庄恶从胆边生,他扭身找到了安庆绪:咱再不动手早晚都会死在他手里,干吧!
于是二人叫来同病相怜的李猪儿,于正月初五行动了。

那天安禄山正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突然就觉得大肚皮被猛地砍了一下,手一摸,肠子都出来了。他一惊,伸手抓床头的刀,却摸了个空。
“家贼啊!”安禄山虽然看不见是谁对他下手,但很清楚一定是身边的人。就这样,安禄山死了,过了整整一年的皇帝瘾。
☞第二任皇帝安庆绪:弑父上位丢光了家底安禄山死后,被安庆绪用毡子包裹,在床下挖了个坑就埋了。然后以安禄山的名义颁布一道诏书:朕累了,传位给安庆绪。

安庆绪是安禄山的嫡次子,由于大哥安庆宗被唐玄宗杀了,因此他就是安禄山毫无争议的继承人。那么,他为何要迫不及待地弑父夺位呢?
这事说起来太有意思了。
当初唐玄宗对安禄山宠爱得有点失了方寸,非要赐给安禄山一个妻子。但那时候安禄山已经娶了康氏,并且生了两个儿子安庆宗、安庆绪。
皇帝赏赐的哪能不要?于是安禄山竟然打破规矩,拥有两位嫡妻,其中唐玄宗赏赐的这位段氏还被封为国夫人。

这位段氏貌美如花,深得安禄山宠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安庆恩。安禄山登基后,就册封段氏为皇后,并计划立安庆恩为太子。
安庆绪这家伙毫无才干,冷不丁一看还以为他智商缺斤少两,平时说话都颠三倒四的,但野心却不小,哪里容得下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夺走?
在严庄的挑唆下,安庆绪毫不意外地选择了弑父夺位这条路。
安庆绪的即位,简直让唐肃宗笑掉了牙,这家伙败家的姿势太优美了。
他至德二载正月即位,二月丢失河东,九月丢失长安,十月丢失洛阳,不到一年时间,山西、河南全都丢光啦。

于是安庆绪收缩于河北,趁唐军的调整期,拼命享受权力的快感。期间他接连杀掉了蔡希德、武令珣两员大将,搞得部下们纷纷背叛。等郭子仪率兵进入河北时,大半州郡都投降了。
乾元元年(758年)9月,安庆绪连续创下获嘉之败、卫州之败、愁思岗之败,三战被郭子仪干掉十几万人马,并被围困在邺城。
那时候安庆绪有多惨?连马粪都成了粮食,谁要是抓到一只老鼠就立马成大富翁,城内人相食。
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向史思明求救,并许诺让出皇位。

原本安庆绪是一只死透了的鸭子,遗憾的是,由于唐肃宗的指挥失误,导致唐军起了内讧,被史思明翻盘了,唐军败走河北。
史思明的胜利却成了安庆绪的末日,史思明以“弑父夺位”为名,杀了安庆绪。
算起来,安庆绪在位两年零两个月,居然是伪燕四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
☞第三任皇帝史思明:皇位靠抢不服比拳头史思明与安禄山同龄,二人当初一起在张守珪手下当捉生将,好得穿一条裤子。因此,他成了安禄山最信任的人,长期负责镇守叛军的大本营幽州。

史思明率兵前往河北,以平定颜氏兄弟的反抗,那段时间,他被李光弼和郭子仪打出了精神病,败仗吃了一场又一场,智商完全不够用。
就在他龟缩于博陵不敢动弹的时候,唐肃宗送了他一份大礼,郭子仪和李光弼被调离河北,他这才找回了自己的魂。
安庆绪登基后,面对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史思明杀了安庆绪派来的使者,也宣布投降朝廷了。
可不料,他的贵人唐肃宗再次出手,企图派人从内部分化瓦解史思明的部众。史思明一怒之下杀了唐肃宗的内线,再度反叛。

就在此时,安庆绪从河北发来求救信号。在皇位的诱惑之下,史思明倾巢而出,率领十三万大军南下,并利用唐军的失误解了安庆绪的围。
然后,他杀了安庆绪,自己做起了大燕的皇帝。
跟安禄山相比,史思明差了几个档次,他虽然一度利用唐军的内部矛盾,再次攻克了洛阳,但却始终无法突破陕州。
史思明统军的手段也很粗暴,就一个字——杀。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令其子史朝义修筑一座存粮的城池,限令一天完成。

史朝义等人不敢触阎王爷的霉头,连夜工作,终于在天亮前完工了。不料史思明大怒:墙上的泥灰怎么没有抹?
史朝义一身冷汗:“大伙儿实在太累了,歇一歇立刻就抹。”
史思明劈头就抡鞭子:“你体恤他们,就敢违抗我的命令?”
众人吓得赶紧起身干活,顷刻间完工。史思明不依不饶:“等老子拿下陕州,今儿晚上就宰了你这个家贼!”
史思明走了,史朝义身边的亲信不干了:“这么下去咱早晚都得死在他手里,干了他,你当皇帝,你要是不答应,爷们不伺候了,降唐去了。”

在众人的逼迫下,史朝义答应了。
同样的故事情节,将领们买通了史朝义的贴身卫队长,深夜里闯进了史思明的行宫。
史思明被从厕所里揪出来后,再也没了往日的威风,一会儿骂叛徒,一会儿请求饶他一命,一会儿发誓赌咒,但还是被勒死了。
史思明整整在位两年,亚军了,该满足了吧?
☞第四任皇帝史朝义:我本无意奈何命不由我
其实如果单从自然人的角度看史朝义,他至少不算坏人。跟史思明的残暴相比,史朝义很有仁慈心,他对待下属非常体恤,爱惜士兵的生命,为人又谦虚谨慎,因此人缘非常好。
不过,史思明跟安禄山犯了同样的错误——以个人好恶代替政治,他偏爱小儿子史朝清。为了将小儿子捧上位,史思明对史朝义百般侮辱,甚至多次想杀了他。
当爹当到这个份上真是罕见,幸亏史朝义不是安庆绪,一直恭敬地当孝子。
但史朝义能忍,他的部下不能忍。大伙儿追随你,不就是指望你能当皇帝,咱都跟着沾光嘛,你都活成这个怂样了,咱还有什么前途?要么拼一把,要么散伙。

一边是老爸,一边是部下,都往死里逼,史朝义只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不过,史思义虽然戴起了皇冠,但他那颗脑袋实在不配。安庆绪好赖不济还能有点土匪样,能吓住一批人,史朝义呢?谁都不怕他,也看不起他。
还不等唐军发力,伪燕内部就先散架了。
幽州那边,两派人马厮杀了两个月。河北、河南的节度使们,对史朝义的征调爱搭不理,看西洋景似的观摩史朝义被唐军蹂躏。
史朝义欲哭无泪,他决定干脆弃了河南、河北,回到幽州过富家翁的生活算了。

于是,他以比安庆绪还要快的速度,将史思明攒下的家底,挥泪大甩卖全都还给了唐军。
宝应二年(763年)正月,史朝义逃到莫州,莫州刺史田承嗣背叛;跑到范阳,范阳守将李怀仙背叛;跑到广阳,广阳闭门不纳;跑到温泉栅契丹领地,身后李怀仙一路追一路喊:我需要拿你做投名状……
于是史朝义拔剑自杀了,在位一年零十个月。
随着史朝义的死,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短短七年时间,伪燕的龙椅换来换去,跟大唐比着折腾自己,结果把自己折腾死了。

回头一看,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四位所谓的皇帝,居然全都死于非命,这种情况难道是偶然?
当然不是,安家是粟特人,史家是突厥人,他们虽然都有汉化倾向,但胡人的习气根深蒂固,缺少汉文化的底蕴。
崇尚武力,亲情沦丧,没有道德体系支撑,他们对反叛、杀父、弑君毫无心理压力,甚至认为理所当然。
常常有人不停地批评古人的礼教,看到安史们的下场,是不是觉得没有礼教约束也是挺可怕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