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巾帼女红军,却被叛徒丈夫连累三十多年,晚年丈夫名字成禁词

元元阅览过去 2024-11-21 13:42:4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 | 编辑 |一枝凤梨前言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素有“中国红军之乡”的美誉,红军的精神根植于每一寸土地,每一颗心中。李玉南作为谢觉哉夫人的战友,她的后半生却鲜为人知,选择在革命胜利后默默地返回家乡,成为一个普通干部,为何在光荣的战斗之后,她选择默默返回家乡,成为一名普通干部?

在1932年寒冷的冬季,红四方面军以1.5万壮士之势,冲破重围,突破了四川通江县北部的两河口。他们进入通江,立刻展开了打击地主豪绅的行动,分配土地给贫苦农民,并且看到当地人民因缺粮受苦,红军在市中心设立了粥站,免费为饥寒交迫的百姓分发热气腾腾的白米粥。

通江县的街头人声鼎沸,冻得发抖的人们得知有免费粥吃,纷纷涌向街头,李玉南在那时只有十六岁,正挑着自家种的瓜子在市场上叫卖。当她看到人群聚集,也被好奇心驱使,跟随大伙儿前去索取那一碗令人暖心的粥。

粥香浓郁,滑入心扉,而身着军装的女红军们则显得格外耀眼,她们自信满满,胸前佩戴的小手枪显得英姿飒爽。这种从未有过的场景深深激发了李玉南内心的向往,李玉南每天重复的家务劳作、曾被迫进行的缠足使她感受到生活的束缚,而这些女红军显得自由自在。

冲动之下,李玉南决定报名参加红军,追寻她心中的那份自由与平等,当她的决定被母亲发现后,遭到了严厉的反对和惩罚。母亲认为女子家的安全与婚姻远比冒险重要,且严苛的家规让母亲无法接受女儿从军的选择。

尽管遭到母亲的打击,李玉南的决心却未曾动摇,只有加入红军,她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为压迫下的女性争取更多的自由。她偷偷地离家,加入了红军的童子团,并很快因其机智勇敢,被提拔为团长。

在童子团中,她带领其他孩子进行日常训练,管理财物,以及执行战时任务,李玉南的领导能力得到了认可,她的声音在没有扩音设备的年代里格外响亮,每次讲话都能清晰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李玉南积极投身于支持红军的各项工作,虽然她的学识不多,但她那敏锐的思维和勤奋的态度被高层注意到。张琴秋是一位资深的共产党员及红四军政治部的主要负责人,对李玉南展现出的才华与坚韧尤为赏识。张琴秋本身就是一位突破性别界限的女将军,她看到李玉南身上的潜力后,决定成为她的导师,并带领她正式加入了红军。

尽管年纪轻轻,李玉南只能起初在童子军中服务,她的勤劳和智慧让她迅速脱颖而出,在部队中,尽管李玉南缺乏正规教育背景,但她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张琴秋的指导,表现出色,不仅快速掌握军事和政治知识,还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

使她在几个月内就被任命为赤江县妇女部部长,在那个年代,红军推崇男女平等,虽然女性普遍受到社会的压制,但在军中,李玉南这样能力出众的女性是极受重视的。当时红四军正处于孤立无援的战斗状态,急需调动一切可动员的力量,包括广大劳动妇女。

李玉南的工作表现和她与广大妇女群众之间的深厚联系,使她在后续的省委党代会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拔。不久,她惊人地被提名为省委常委,并继续兼任妇女部部长,这样的荣誉对于一个仅十六岁的少女来说是非同寻常的,她是红军中一个出色的青年领袖。

正当李玉南在工作中取得一番成就时,她被自己的母亲诡计欺骗,强行带回家中以便安排婚事。在当时的乡村传统观念中,女性的主要角色通常是尽早成婚,李玉南坚持自己的信念,拒绝屈服于传统束缚,她未被家庭压力所迫就嫁人,因为红军及时介入,将她解救出来。

她的这次短暂回家却引发了更大的问题,一些敌对势力借机诬陷她偷窃情报并与敌人勾结,尽管最终调查未能找到确凿证据,但此事对她的军事生涯产生了负面影响,她被降级为一名基层女战士,失去了先前的职位。

不久之后,红军开始了艰苦的长征,在这段期间,李玉南因受到种种打击,身体和精神都遭受极大折磨,变得极其虚弱。经过几年的磨难,她的健康逐渐恢复,她因表现出色,被洗清了早年的不实之罪,重新获得了信任。李玉南随后被调派至红四军前进剧团,开始了新的职业生涯,负责文艺演出和提升士气。

在剧团工作期间,李玉南还被送往抗日军政大学,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和政治素养,正是在这个时期,上级考虑到她的个人问题,安排她与一位资深红军将领结婚。

徐梦秋出身于安徽寿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曾经参与五四运动并在上海求学,他与瞿秋白、恽代英等知名革命者有过深入交往,以其卓越的文笔在革命队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933年,他已经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在长征途中,他因严寒而失去了双腿。

考虑到他的残疾和为革命作出的牺牲,组织对他非常关照,在食物和生活条件上给予了优待。面对他的婚恋问题,组织觉得应当给予特别的考虑。在众多候选人中,组织选择了李玉南,尽管她年轻许多,但鉴于她的经历和能力,最终她接受了这个安排。

李玉南和徐梦秋的婚姻以一场简朴的仪式正式落幕,婚后不久李玉南才得知,她所嫁之人已有家庭。徐梦秋很快被派往苏联接受治疗,以便尽量恢复其因冻伤而失去的腿部功能,而李玉南则返回抗日军政大学继续深造。

虽然暂时与徐梦秋分离,李玉南感到一丝解脱,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层次的痛苦——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坚信只有结束这段怀孕,她才能真正从心理上与徐梦秋划清界限。

为了终止妊娠,李玉南采取了极端的措施:她尝试饮用酒精和苦楝树皮煮的苦水,当这些办法都未能奏效时,她甚至冒险跳下废弃的窑洞,这种危险的举动最终导致她严重受伤,包括断腿和腰部损伤。经历了这些极端的痛苦,她的计划成功了,但她与徐梦秋之间的纠葛依然未能完全解除。

不久后,徐梦秋完成治疗,原本计划前往德国进行进一步的康复,但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他们不得不改变行程,留在了苏联一段时间。他们又回到了新疆,由于徐梦秋的身体状况和当地政府的需要,他被任命为教育厅副厅长,李玉南则因组织安排也随之前往新疆。在新疆的一段日子里,尽管情感上经历了重大波折,李玉南还是生下了他们的儿子——徐维陶。

在1940年代中期,当苏联战火纷飞,徐梦秋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参与战斗,便决定回归故土,原本计划返回延安的他,却接受了盛世才的邀请,并在中共中央的批准下转道前往新疆。

在新疆的日子对徐梦秋夫妇来说相对宁静,盛世才与中共的关系尚好,徐梦秋也致力于帮助当地的社会发展。局势突变,盛世才意外地投向了国民党,背叛了共产党,他的背叛让新疆地区的政治动荡,还使得所有被派遣的共产党干部,包括徐梦秋和毛泽民等,被捕入狱。

李玉南面对这种情况,表现出了坚强和无畏,她认为即便是牺牲,也是革命的必要付出,徐梦秋对这种极端的风险持有不同看法,不久之后,在一个被安排的会面中,李玉南感到困惑为何两人能如此轻易获释。

徐梦秋承认自己已向敌人屈服,签署了一份假材料,其中包括脱党声明和对自己所谓“罪行”的认可。这一行为对李玉南来说如同晴天霹雳,这位一直坚守革命信念的女战士,无法容忍身边的人背叛革命。

尽管夫妇俩已经有了孩子,李玉南的决心并未因此动摇,她坚定地提出离婚,表明无法与一个叛徒共度余生。她的选择反映了她对革命忠诚与个人原则的坚持,面对家庭的矛盾和个人的情感挣扎,她也选择了坚守信仰和道德的底线。

重新赢得自由之后,李玉南回归故里通江,恰逢1951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她重燃青春的斗志,带领当地农民群众展开了打击封建剥削的斗争,积极参与土豪地主的斗争。李玉南凭借她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深入群众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群众的深厚信任。她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还倾听农民的需求和苦楚,在群众中赢得了“人民的好女儿”这一美誉。

1955年,为了彻底摆脱与徐梦秋婚姻的阴影,李玉南自费前往北京,找到了当年的关键证人,成功证实了她与徐梦秋的正式离婚,她追求真理和坚持正义的坚定性格。经过几十年的等待和努力,直到1980年代,她的名誉终于得到恢复,重新获得了老红军的荣誉待遇。

她的晚年生活在通江县的一个宁静小镇上,享受着相应的厅级干部待遇,尽管人生历经坎坷,李玉南始终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她喜欢与年轻一代分享她那段充满挑战的革命岁月,教导他们珍惜和平的重要性。

李玉南去世后,遵照她生前的意愿,没有举行盛大的葬礼或哀悼仪式,没有哀乐和追悼会,她的遗体在简朴的仪式后被安葬在县城的公墓中,这种低调而坚韧的处理方式,正如她一生的处世风格。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