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的汉文帝登基初期,权力收到开国老臣的限制。不过,他最终迅速地把局势做得井井有条,最后把大权握在自己手里。不得不佩服,刘恒真的是一个有谋略有城府的君王。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办到的呢?

首先,汉文皇帝的城府很深,周勃等人的计谋,在刘恒面前不堪一击。从周勃等人派出使者邀请刘恒登基为帝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汉文帝与周勃等有功之人的一场游戏了。刘恒是怕自己性命丢在长安,周勃等人则是怕刘恒不愿意做皇帝于是让舅舅打探一下消息,当知道真相时,刘恒这才知道,自己真的要登基做皇帝了。不过,他并没有露出迫不及待的心情。确定好事情真相之后刘恒才动身。到了京城,两人一见面,周勃等人就想找刘恒商议一下立他为皇上的事,同时也想提出一些要求。谁知,宋昌却当着众人的面道:“公事公办,就在这里说吧。要说私人问题,我家大王没有私下的事情要跟你们谈。”

宋昌这番话,简直就是明摆着的阴谋,周勃等人也只能老老实实地邀请刘恒上位。到了现在,开国功臣里的人,也就只有陈平了。而周勃等武将,比谋略,自然是不如刘恒。住进未央宫后立即任命心腹担任禁军首领来保卫他的安全。


这两支军队,原本是吕氏集团中的吕禄与吕产掌管。但是周勃等人瞒过吕禄,又杀掉了吕产,夺取了军权。刘恒此举,等于是将周勃手中的禁军军权给收了回去。另外,他还将镇守皇宫的任务,托付给了身边的亲信张武。所以说,这是汉文帝的一种明智之举。还有就是,汉文帝勤政节俭,为国为民操劳,周勃等人挑不出来。对周勃这些老功臣来说,最想要的就是一个好君王,让整个大汉好好发展。然而汉文帝就是这样的皇帝,刚登基就大赦了天下,后面接连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刑法。

三个月之后,他下令“赈济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规定“八十以上,月赐米、肉、酒;九十以上,加赐帛、絮。”

周勃虽然是功臣,但他深知,论治国之道,自己跟汉文帝差远了,也比不上陈平。当年征战沙场,他对陈平这种家伙不屑一顾,可是如今,治理天下,却需要陈平和汉文帝这种人。

于是,周勃便告病辞,让陈平一人做了宰相。但是,陈平一年之后就去世了。周勃又做回了宰相,但是他明白自己不如汉文帝。后来,汉文帝用各种计谋将各地诸侯遣返回各自封地,在当时信息闭塞的时代,汉文帝此举可谓是将不安定因素斩草除根,彻底瓦解了各大诸侯的力量。那时候,汉文皇帝还特意跟周勃沟通了一下,希望他能起带头作用,回到自己的封地去。
从那以后,汉初的权贵功臣们,就开始了一步步的分裂。到了后面,这些有功之人相继离世,这些功臣也就从历史的长河里完全销声匿迹了,历史就像是一张白纸,它由过往的历史人物去描绘故事和刻画故事,无论我们如何去解读,都不会改变历史的轨迹,伴随着时间的洪流,故事的主人公们都永远定格在了那些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