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最赞!”建筑

建日筑闻 2024-12-30 13:43:28

与往年类似,在互动性更强的小红书,关注度高的建筑师和地方公共项目仍然会获得较高的点赞与评论,这些关注不仅仅来自行业内群体,而是来源于大众对于建筑的更多维度的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有许多创新型的住宅项目与户外公共空间项目入围,人们更关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创意。

在 Instagram 平台,构思巧妙的小微住宅项目则获得了全球读者更多的关注。排名前列的项目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亮眼的中国项目身影。继续阅读,了解全球读者的建筑喜好。

NO.01

广府进深:顺德自建房

设计:多重建筑

这是顺德一个五口之家的住宅,宅基地为8米面宽,10米进深,街区内的宅基地大抵如此。在14米的高度下,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顺德,宅基地较高的价值使得建满用地的体量方式成为主流,并在这样的体量中去构建一家五口或更多家庭成员的生活。建筑师并不抗拒建满建筑面积,将一个撑满用地的体量作为设计的已知条件,在自建房类型研究的这个大议题里去寻求思考上的突破,而不是把单独的这块地作为一种实验作品。

©吴嗣铭

NO.02

ArchDaily 上海办公室入驻洛克·外滩源

洛克·外滩源在历史上是报社记者、文人、建筑师们的办公聚集地,转角就能看到朋友。百年前生活这里的人,就充斥着创意和设计的偶然碰撞,似乎过去的若干年中,这样的社群文化和精神缺席了。今年夏天,因为这样的定位,ArchDaily 搬到了洛克·外滩源,我们希望为重现这样的社区氛围出一份力。

© 田方方

NO.03

2024密斯奖得主: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校园学习馆

设计:Gustav Düsing & Max Hacke

由柏林建筑师 Gustav Düsing 和 Max Hacke 设计的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研究馆,这是一座创新的校园建筑,旨在满足后疫情时代世界不断发展的学术环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个方便的、多功能的空间,补充现有的校园建筑类型。创新的钢木混合结构秉承“为拆卸而设计”的原则,通过重复使用立面面板、楼梯和平台等建筑元素,推动循环建筑实践。

© Leonhard ClemensNO.04

烟台时光塔

设计:OPEN 建筑事务所

时光塔位于山东烟台黄渤海开发区金沙滩海边,是一座多功能的公共文化建筑,包括室外剧场、空中图书馆、数字展廊、咖啡休闲等功能,顶部还有一个独特的半室外“现象空间”。在为新区带来亟需的公共文化功能的同时,时光塔也将唤起人们对于时间和自然现象的觉知。

© Jonathan Leijonhufvud

NO.05

合造社 RAW-Office

设计:合造社 CLAB

合造社的新办公室取名为 RAW-Office。Raw 意原生、本质;那么 RAW-Office 就是用原生的材料、直接的身体劳动、简介不加修饰的结构形式,通过建造实现朴素的使用功能。对新办公室的建造,更希望能自主的去实践这一观念:从建造抵达使用,建造即功能,建造即建筑。

© 合造社 CLAB

NO.06

七号住宅

设计:Charang Architecture Studio

7号住宅是系列实践第七座,位于伊朗亚兹德新开发区域。房屋采用复式结构,满足多空间需求,并在内部建两层庭院,确保隐私的同时并创造独特空间体验。建筑室内外融入独特的色彩,蓝色表示隐秘,绿色营造宁静。项目采用简单廉价材料如水泥,未抛光修饰,反映当地建筑肌理。

© Khatereh Eshghi

NO.07

苏州市公文中心-观众服务中心

设计:青天制作所

通过对观众服务中心整体功能的嵌入和提升,融合一个集信息服务中心、现代艺术展陈、休闲和年轻艺术家扶持为一体的综合空间。将立面打开,创造开放氛围,室内外延续统一的设计语言,材料上用冷和暖的碰撞,从而提升访客的参观体验,以更好地回应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对当代苏州城市与社区艺术教育的公众意义。

© 汪敏杰

NO.08

丹佛住宅

设计:mad 建筑事务所

mad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位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垂直峡谷”住宅已于近期建成。这是MAD在北美建成的第三个项目。mad 设想创造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居住体验,居民可以在其中漫步和探索,仿佛在科罗拉多州的山麓和峡谷中徒步旅行。“垂直峡谷”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生长的地方。MAD希望为居民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社区空间。在这里,居民可以共同探索生活方式的更多可能性。

© Iwan Baan

NO.09

Le Renzo 住宅

设计:伦佐·皮亚诺 RPBW

伦佐·皮亚诺被邀请为摩纳哥 Mareterra 项目设计一座名为 Le Renzo 的住宅塔楼,建筑坐落于海边,仿佛一艘停靠在船坞的船只。建筑底部及周围有 3000 平方米的零售店,包括餐厅、咖啡馆和下层码头的商店,并与街道和海滨的公共广场和长廊相连。

© Hufton + Crow

NO.10

西安CCBD

设计:Heatherwick Studio

由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的西安 CCBD 区域已正式开放,以此庆祝西安精湛的工艺与陶瓷文化的悠久传承。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CCBD)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景观,将零售、绿地以及对这座古都历史遗迹的文化致敬融为一体。

© 朱清言

NO.11

景德镇陶溪川云引擎能源中心

设计:行之建筑

云引擎是陶溪川园区内一个集中式能源中心。建筑体量一分为二:冷却机组、配电、锅炉间和消防水池埋在地下与绿地连接成草坡;而冷却塔、控制中心悬浮于空中。通过体块切分,建筑所占用的公园面积又还给了公众。设备的技术逻辑本身就是一种美,建筑师希望将设备之美率真地展现出来,与建筑融为一体,呈现整体的机械感。

© 是然 schranimage

NO.12

MIX 餐厅

设计:The Bloom

Mix餐厅在设计上保留了环绕其四周的茂密树冠,使之成为空间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些大树宛如生命支柱,撑起随风轻摆的织物顶篷,既遮阳又滤光,营造出静谧而迷人的用餐氛围。这是一个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典范,将自然之美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打造了一个既宁静又放松的公共空间。

© The Bloom

NO.13

布鲁明戴尔国际学校幼儿园扩建

设计:andblack design studio

设计核心在于打破常规教育模式,通过建筑设计重塑早期教育体验,其幼儿园巧妙融入校园,下沉庭院连接新旧建筑,独特设计挑战了学校的传统认知。采用流动、互连的空间布局取代传统教室,促进自由流动与交流。游戏与学习空间无缝融合,庭院功能多变,加之落地玻璃与天窗的运用,模糊了室内外界限,让景观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

© Vinay Panjwani

NO.14

2024普利兹克奖得主:山本理显

2024 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普利兹克奖授予:山本理显(Riken Yamamoto),建筑师和社会议题倡导者。他的作品建立公共区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联,让建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即是背景又成为前景的作用,让公共和私人层面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有了更多自然而然地相遇的契机,这一切是通过其精确并合理的设计策略实现的。

NO.15

ParkLife 公寓

设计: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

ParkLife 坐落在澳大利亚首个碳中和住宅区内,拥有独特的山形屋顶和露天剧场,以及各种规模、方位和特色的社交公共区域。住宅包括14套一居室、19套两居室、2套三居室和2套顶层公寓,每套公寓都强调效率、功能和灵活性的空间设计。与开阔且多风的露台不同,ParkLife 提供了一系列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空间。

© Tom Ross

NO.16

宁波东钱湖大师工作室

设计:阿尔瓦罗·西扎+ Carlos Castanheira

宁波东钱湖大师工作室沿湖一字排开,景观极佳,外观上要求风格一致又要“和而不同”。5幢工作室外观上延续了西扎建筑的一贯风格,具有简洁的白墙、坚实的体量、细腻生动的雕塑感。在作品看似理性克制的外表下,蕴藏着充满诗意和趣味的灵魂。

© 侯博文

NO.17

山庾茶肆

设计:奥室建筑

莫干山脚下江南民居,历经百年半荒废,将改造成现代茶空间。主体梁架经检测后保留并修复,建筑文化符号得以完整保存。裁切部分结构引入自然光,模糊内外边界。增建两栋自承重玻璃屋,与古民居穿插,内部用竹钢材质。两处新增体量分列内外,玻璃、竹、木构造丰富空间体验,当代与传统构造在庭院两侧对立,呈现独特韵味。

© Wen Studio

NO.18

荷兰乌德勒支solo公寓

设计:ZECC Architecten BV.

Solo公寓以其“圆润的边角”以及工业风格的立面从区域建筑群中脱颖而出,双层承重外墙为上方的钢结构提供了支撑,这些钢结构又支撑着外廊空间,垂直柱子以及栏杆的水平线条,营造出了一种韵律感。建筑外观采用清新的淡绿色是对该地点工业特色和历史的致敬,庭院内侧选择了温暖柔和的浅棕色系与之对比,使庭院呈现出一种沉静的氛围。

© Stijn Poelstra

NO.19

首尔沉浸式生态韧性花园

设计:Changyeob Lee + Studio ReBuild

首尔汉江公园内建成了一个250平方米的沉浸式休息空间,让游客沉浸在360度自然体验中,远离城市喧嚣,重新连接自然。这座自然主义花园设计灵感源自自然界,通过多层次空间与多年生植物的融合,展现自然之美与变化,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NO.20

Zarrón 广场

设计:BOV ESTUDIO

Zarrón 广场被构想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空间,旨在满足 Almazán 所有市民的公共交流需求。设计师尊重历史城墙和老城区,打造一个流畅且包容的连接空间,Zarrón 广场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一系列平台与坡道消解了高度变化,确保全民皆可无障碍通行。在平台上设置座椅、树木和雕塑,为聚集和沉思提供空间,精心规划的几何布局有助于缓和坡度,提升无障碍性,最终打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宜人的全民空间。

© Javier Bravo

NO.21

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

设计:直向建筑

直向建筑在校园设计之初提出保留场地原有树林和地形,采用垂直立体校园设计,探索高密度城市空间下的新校园建筑。树林承载着深圳城市记忆,保护它有助于城市空间发展连续。建筑师选择了垂直集中型建筑,中心区域让位给树林,运动场地系统分散于屋顶和半地下。建筑设半户外平台适应深圳气候,外挂预制混凝土遮阳板抵御强烈日照。空间是教育的重要方式,这所“小森林”校园将成为学生情感寄托和城市空间印记。

© Arch-Exist

NO.22

CACP “设计中?”

设计:一介 YIIIE

“设计中”是 CACP(Community Art Creative Project)项目下的空间实践项目,项目将一座废弃的自行车棚改造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CACP 项目探讨了中国非正式城市边角空间的潜力。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这些非正式空间为城市复兴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 Arch-Exist

NO.23

ANAR FC阿那亚店

设计:大于建筑

ANAR FC是一个来自上海的草根足球俱乐部,他们的成员来自众多国家和民族,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因为足球而汇聚在一起。阿那亚是一个多元化社区,项目场地坐落的阿那亚雀跃镇,是一个以运动和青年文化为主题的社区场所。室内空间横向展开面向九期足球场与大蒲河,室外球场作为景观映入室内的同时,室内业态也辐射整个球场,让足球文化场景更立体。

© 刘松恺

NO.24

奥地利多层住宅

设计:OMA

位于奥地利这座住宅,是由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领导的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的。这是 OMA 近三十年来首次设计建造的住宅。建筑位于一个仅约12米宽的陡峭地块上,响应了极具挑战性的地形条件。住宅的顶部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天窗以摄取充足的采光,建筑两侧除单向镜的大门外完全封闭,正立面则朝向群山与湖泊,犹如一幅画框将动态的景色尽收眼底。

© Pernille Loof and Thomas Loof - Art Dept NY

NO.25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

设计:DMAA

由DMAA设计,在上海新落成的世博文化公园温室,体现了全球对自然作为我们生活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的转变。这一最新项目融合了DMAA在温室设计方面的深厚技术和文化专长,提出了一种在各个层面都优先考虑可持续性的新方法。

NO.01

红砖概念图书馆

设计:HCCH 合尘建筑

概念图书馆是一座位于浙江龙游田间的回旋壳体。它试图探索当代形式和地域主义之间一体两面、流动交融的可能。砖随双曲面分布是对建造的极大挑战。砖块通过开孔钢板定位,再用灌浆料浇筑的方式完成建造。12种宽度的切割砖顺uv线分布,以保证结构径向的连续性。砖壳由此形成了新的建构逻辑和视觉表现。从层叠咬合的砌筑,成为网格化的浇筑。像素化的点阵分布颠覆了砖的建构印象。

© 田方方,朱清言

NO.02

Saint François 修道院扩建

设计:Amelia Tavella Architectes

始建于1480年的圣弗朗索瓦修道院经过修复,并新增了一座“地域之屋”,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完美融合。铜与石材的对比突出了该建筑的历史意义,同时捕捉并反射光线,仿佛回应着曾经在其神圣大厅中回荡的祈祷声。

© Thibaut Dini

NO.03

J. G. Jabbra 图书馆

设计:Atelier Pagnamenta Torriani

位于杰贝勒(比布罗斯)市的 J. G. Jabbra图书馆和 R. Nassar 中央行政大楼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裸露的沉积岩以及该地区复杂且层次分明的历史。杰贝勒市是腓尼基人编纂世界上第一个注音字母表的地方。该项目借鉴了当地的建筑类型学,采用了诸如受马什拉比亚(一种传统阿拉伯建筑中的木制格状屏风)启发的双层外皮等被动式设计元素,以及一个起到烟囱通风口作用的开放式中庭。

© Bahaa Ghoussainy

NO.04

Cobogo 住宅

设计:Babnimnim Design Studio

Cobogo 住宅致敬“cobogó”工艺,这是一种由建筑师 Coimbra、Boeckmann 和 Góis 于20世纪20年代制作的穿孔瓷砖。该瓷砖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阿拉伯/伊斯兰建筑中的木制 mashrabiya(一种格状屏风),省去了传统围栏,在迎接充足自然光的同时确保了室内空间的私密性。

© Mohammed Ashkanani

NO.05

ParkLife 公寓

设计:Austin Maynard Architects

ParkLife 坐落在澳大利亚首个碳中和住宅区内,拥有独特的山形屋顶和露天剧场,以及各种规模、方位和特色的社交公共区域。住宅包括14套一居室、19套两居室、2套三居室和2套顶层公寓,每套公寓都强调效率、功能和灵活性的空间设计。与开阔且多风的露台不同,ParkLife 提供了一系列大小不一、功能各异、特色鲜明的空间。

© Tom Ross

NO.06

From This Earth 装置艺术

设计:Karim+Elias

在沙特阿拉伯最著名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之一——迪里耶,监护室安装了名为“From This Earth”的装置艺术作品。该装置由1,400多个模块化球体组成,每个球体都是用当地材料单独手工雕刻的,并堆叠在一起形成一系列“屏风”。这些多孔的表面代表着现代的 mashrabiya,是对这座城市本土特色的颂歌。

© Elias El Hage

NO.07

Zarrón 广场

设计:BOV ESTUDIO

Zarrón 广场被构想为一个面向所有人的空间,旨在满足 Almazán 所有市民的公共交流需求。设计师尊重历史城墙和老城区,打造一个流畅且包容的连接空间,Zarrón 广场的设计巧妙地利用一系列平台与坡道消解了高度变化,确保全民皆可无障碍通行。在平台上设置座椅、树木和雕塑,为聚集和沉思提供空间,精心规划的几何布局有助于缓和坡度,提升无障碍性,最终打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宜人的全民空间。

© Javier Bravo

NO.08

“洞穴”住宅

设计:DP+HS Architects

该设计专注于打造一个现代的空间,营造出开放和连通的感觉。其“洞穴”概念结合了混凝土和木材元素,在中央空洞周围形成了一个保护性的外壳,从而增强了光线和空气流通。布局中包含了用于各种活动的房间,如游泳池、桑拿房和篮球场,并采用分层设计来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

© Don Pieto

NO.09

阿那亚“旧教堂”

设计: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广州花都阿那亚九龙湖社区的“旧教堂”,作为首个焕新落成的公共地标,这座建筑,作为西方风貌的本土映射,历经十数年风雨,其更新项目聚焦于如何调和历史物象与建造背景的不对称性,设计策略摒弃了常规的“更新”路径,转而采用“更旧”手法,将建筑进行了一场精妙的拆解与“遗址化”处理。

© 吴嗣铭

NO.10

P.C. Hooftstraat 138号立面改造

设计:UNStudio

P.C. Hooftstraat 138号的店铺立面展示了荷兰设计的风采、创意传承与优雅韵味。UNStudio借鉴了周边博物馆展示荷兰艺术作品的框架作为设计理念,为“The Looking Glass”旗舰店重新构想服装展示方式,打造了一个独特且引人注目的旗舰店门面。建筑立面在形态上彰显了纺织品的特征,三块弯曲的玻璃面板从上层流下,设计灵感源自随风飘扬的透明布料。这种玻璃的运用在行人视线高度创造了开放空间,展现了橱窗中的设计作品。

© Eva Bloem

NO.11

首尔 SKIN1004 旗舰店

设计:LMTLS Architecture

首尔 SKIN1004 旗舰店秉承“未经触碰的自然”理念。该设计并未采用绿色色调来代表自然,而是引入了一种全新打造的自然景观,采用马达加斯加岩石、卵石和沙子的深棕色和米色色调,与繁华都市的城市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 Swan Park

NO.12

巴黎大皇宫修缮更新

设计:Chatillon Architectes

大皇宫最初被构想为一座临时的古典主义宫殿,如今已成为巴黎永恒的纪念碑之一。它由法兰西共和国为1900年世博会而建,自2021年起开始进行大规模修复。为了此次修复,建筑师们参考了成千上万份档案图纸和文件,旨在在这座建筑多样的空间中创造出一种新的统一与连贯感,同时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交通流线改善以及自然光的运用。

© Laurent Kronental

NO.13

Sarzeau 酒庄仓库

设计:Carmen Maurice Architecture

这座新翻修的仓库位于萨尔泽奥(Sarzeau)“三磨坊”路的中心地带,宛如一座灯塔,在葡萄园的心脏地带熠熠生辉。建筑方案是建造一座半埋式圆形建筑,环绕着这座翻新的磨坊。该设计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以及用户体验之间,创造了双重性和对比性,让访客在隐蔽与开阔的空间之间来回穿梭。

© Guillaume Amat

NO.14

地中图书馆

设计:中村拓志 & NAP

建筑四周是一片平坦、干燥的土地。中村拓志及团队巧妙地利用此独特的地理位置,打造出一座既不侵犯耕地,又能和四周植物、微生物和谐共存的建筑。

© Koji Fujii / TOREAL

NO.15

混凝土墙之屋

设计:TRAANSPACE

光线是混凝土墙之屋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在人们体验这座建筑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建筑师们尝试了不同的方式让光线进入,无论是通过天窗、玻璃围护结构,还是通过双层高的庭院空间。当光线照射在混凝土墙上时,它们开始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的纹理。

© Tejas Shah Photography

NO.16

虚张声势之家

设计:察社办公室 chaoffice

“虚张声势之家”显现简单的几何形态。如同画作“不老泉”一样,新建筑在本来混沌的场所中建造了秩序。同时外立面暴露,整个建筑物采用内保温系统。室内利用暖调的粉刷石膏作为完成面,那些突出的框架又被板材龙骨重新覆盖。同样设计利用两种材料,在室内也暗示了结构与围护体系的二元并置。也为最终的建筑情境贡献了素材。

© 朱雨蒙

NO.17

进山的孩子

设计:大料建筑

一整块航母用的钢板,一刀两段,一圆融,一锋利,一为三,一为四。他俩相互支撑着彼此重新站立起来,像一块时而坚固时而纤弱的巨石舞台,两个孩子间的游戏--荡秋千,被奇观化了,而且周边的硬地和公路,提示着风险,只有江景友好,这创造了一种紧张感。

© 朱雨蒙

NO.18

Xiqué 精品酒店

设计:Estudio Carroll

采用可持续材料,如土粉色的 chukum 用于降温,棕榈骨用于结构支撑,以及合法采伐的 macuil 木材装点内部,彰显优雅,这些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美学。其设计注重方位、气流和可持续性,南面朝向的外墙用于隔热,西面朝向的房间则可欣赏海景,确保自然空气流通与居住舒适。

© Cesar Belio

NO.19

天津钟书阁

设计:唯想国际

天津钟书阁主要以砖筑完成,辅以铁艺,没有冗余的干预。钢材以其现代工业的力量,调和了红砖的古典韵味,冷暖色调的碰撞展现出一种视觉张力。砖与钢材这两种结构性的建材介入功能的细腻尺度,书架在砖的垒砌间自然生成,并引导出座位与阶梯。展陈、休憩与交通流线等功能统一于切割的建构逻辑下。

© SFAP

NO.20

Kalyon Karapınar 太阳能发电站

设计:Bilgin Architects

位于土耳其唯一拥有沙漠气候的卡拉皮纳尔地区,Kalyon Karapınar 1.350 MWp太阳能发电站为周边能源设施提供了技术基础设施。建筑的立面设计是其重要标志,由两层构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立面上接收到的辐射。第二层立面由7,200块不同透明度的不锈钢面板组成,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能防止高温暴露。

© Egemen Karakaya

NO.21

Aruma Split Garden

设计:RAD+ar

Aruma Split Garden 展现了错层设计如何在相对紧凑的空间内为多人创造出不同的区域,同时将自然融入其中。该设计融合了屋顶、立面、墙壁、对角线悬挑结构和家具元素,并对它们进行了优化,同时与商业区域的热带环境完美融合。

© Mario Wibowo

NO.22

苏黎世儿童医院

设计:赫尔佐格 & 德梅隆事务所

苏黎世新建的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包含两栋建筑:急诊科医院和研究教学楼。急诊科医院由三层混凝土框架构成,内部填充着精致的木质材料,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医院内部设计如同一个小镇,三层楼的每一条中央主街都穿过绿色的庭院,这些庭院为医院提供了方向感,并让自然光进入建筑内部,而屋顶上的病房则像一座座独立的小屋。研究教学楼位于北侧,是一栋白色的圆柱形建筑,中心设有一个开放的五层中庭。医院建筑群注重“内在自然”特质,有助于康复。

© 赫尔佐格&德梅隆事务所

NO.23

海口银兴影院

设计:壹正企划 One Plus Partnership

砖块因其本身特性可以创造出美丽且耐久的空间,砖块被精准地搭放成波浪的样子,波浪一层接一层。每块砖的尺寸是一样的,但是通过调整数量便搭成了弧度大小不一的波浪形。再往影城大堂深处走,除了天花的波浪造型,地面也是翻涌的波浪,并进一步形成可供客人休息等候的桌椅。

© Jonathan Leijonhufvud

NO.24

Mamluki Lancet 清真寺

设计:Babnimnim Design Studio

Mamluki Lancet 清真寺融合了埃及建筑风格与当代设计理念。其设计理念汲取了伊斯兰建筑中独特的穆卡纳斯(Moqarnas)元素,该元素通过复杂的几何结构平衡了方形房间上方圆顶的荷载,并与伊斯兰之星的象征意义相融合。

© Mohammed Ashkanani

NO.25

The Pavilion House

设计:Malan Vorster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sign

康斯坦夏庄园(Constantia Estate)是近二十年来建筑演变的结晶,始于对原始房屋的修复,并逐渐扩展,增建了“树屋”和一座现代健身馆。相邻地块上的新建筑通过绿化屋顶、喷砂混凝土和大面积玻璃窗,与周围景观完美融合,在提供塔布尔山全景的同时,也促进了室内与室外空间的和谐连通。

© A Lookbook Studio production; Photographer Elsa Young

NO.26

Martha 住宅

设计:Arquitectura nativa

Casa Martha 是一位考古学家的居所,它被设计为一座供一对夫妇居住的养老住宅,同时也是一个展示造型艺术的空间。该项目采用基础的手工技艺进行设计,旨在通过其几何形状、构成、轴线性以及材料选择来统一时间、形式和背景。

© Oscar Daniel Hernandez Rodriguez

NO.27

西崎之家

设计:Studio Cochi Architects

位于西崎住宅项目旨在远离城市的喧嚣,同时通过缓冲区和自然光的流动确保舒适的室内环境。其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充分考虑到了该地区频繁的台风以及周边的城市环境。

© Ooki Jingu

NO.28

Vaazh 住宅

设计:Vy architecture studio

Vaazh 住宅的核心是一个由弯曲墙壁界定的庭院。这面墙遮挡了西侧强烈的午后阳光,同时向东延伸形成有顶的空间,非常适合早晨的阳光照射。墙壁的弯曲部分设有穿孔,让阳光在地面的土色氧化物上投射出复杂的图案,并让雨水倾泻入院中。除了其雕塑般的外形,这面弯曲的墙还兼具趣味性的攀爬表面功能,让居民可以攀爬到屋顶,将整个空间转变为多层次的休闲区域。

© Syam Sreesylam

NO.29

空中花园之家

设计:Pham Huu Son Architects

空中花园之家在一个非正方形的 100 平方米地块上展示了城市生活的创新设计。通过巧妙运用大型玻璃面板、天窗和玻璃门,这座联排别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自然光,减少了对人造照明的依赖,并促进了光线与自然之间的动态互动。

© Hiroyuki Oki

NO.30

布鲁明戴尔国际学校幼儿园扩建

设计:andblack design studio

设计核心在于打破常规教育模式,通过建筑设计重塑早期教育体验,其幼儿园巧妙融入校园,下沉庭院连接新旧建筑,独特设计挑战了学校的传统认知。采用流动、互连的空间布局取代传统教室,促进自由流动与交流。游戏与学习空间无缝融合,庭院功能多变,加之落地玻璃与天窗的运用,模糊了室内外界限,让景观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