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就是缺钙吗?错!或与3种疾病有关,多加注意

盼盼看健康 2025-02-08 09:36:57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熟睡之际,突然被腿部一阵剧烈的疼痛 “叫醒”,原来是腿抽筋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缺钙了,于是开始大量补钙。然而,腿抽筋真的只是因为缺钙吗?其实不然,睡觉时突然腿抽筋,很可能与以下 3 种疾病有关,需要我们多加注意。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会逐渐出现老化和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患者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仅仅表现为腿部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等。但到了后期,就容易出现睡觉时腿抽筋的症状。这是因为当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后,腿部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在夜间睡眠时,人体的血液循环相对缓慢,这种缺血缺氧的情况会更加严重,从而刺激肌肉发生痉挛,导致腿抽筋。

据统计,在 60 岁以上的人群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高达 15%-20%。而且,该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肢体坏死,甚至需要截肢。因此,如果中老年人频繁出现睡觉时腿抽筋的症状,同时伴有腿部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血管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排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可能。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支配下肢的神经根时,就可能会导致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出现异常,其中就包括腿抽筋。

患者除了腿抽筋外,还可能伴有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长时间站立、久坐或弯腰后会加重,休息后可缓解。对于这类患者,通过腰椎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较高,尤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久坐不动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该疾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的治疗,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缓解腿抽筋等症状。

三、骨质疏松症

虽然我们前面说腿抽筋不一定是缺钙,但不可否认的是,骨质疏松症确实是导致腿抽筋的一个重要原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量会逐渐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量流失的速度会明显加快,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当骨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血钙水平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引起腿抽筋。

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腿抽筋通常在夜间发作较为频繁,且疼痛程度较重。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对于怀疑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可通过骨密度检测等检查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钙、补充维生素 D 等治疗,以延缓骨量流失,缓解腿抽筋等症状。

睡觉时突然腿抽筋虽然看似是一件小事,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疾病。因此,当我们频繁出现腿抽筋的症状时,不能仅仅简单地认为是缺钙,而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腿抽筋的症状,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