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三十年种业创“芯”结硕果,国审新品种“武农1号”惠及长江流域渔民

云游美源 2023-06-02 15:25:04

(施雄 魏辉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诗句,让鳜鱼的美名享誉大江南北。2023年6月2日,武汉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种业创“芯”结硕果,国审新品种“武农1号”亮相武汉种博会水产新品种推荐活动,展示了武汉种业践行科技自立自强的最新成果。

水产专家介绍“武农一号”新品种

2022年7月9日,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历经三十年、两代专家潜心研究,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技术辅助育种等手段,选育出的新品种——翘嘴鳜“武农1号”,通过国家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武汉市选育的首个国审鳜鱼新品种。

源自长江嘉鱼段的优良野生种群

鳜鱼,又称桂花鱼、季花鱼、桂鱼等,自古就有“海中梭,江中鲥,河中鳜”之说。鳜鱼不仅肉质细嫩鲜美,无肌间刺,口感独特,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是老幼皆宜的高档水产品。

作为湖北省水产养殖业特色优势品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率先在全国攻克鳜鱼小规格苗种“寸片”的繁养技术并形成批量生产后,就对鳜鱼的人工养殖及育种展开持续研究,从未间断。2008-2009年,该所专家还对湖北、广东、湖南、黑龙江不同地理野生群体进行了生长特性和遗传多样性评估,为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水产专家在2023湖北水产新品种推介活动上介绍“武农1号”鳜鱼

2010年,该所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建项目组,从湖北嘉鱼长江白沙洲段收集到2公斤以上优良野生群体200尾,经过种质鉴别和连续4代群体选育,获得雌核发育鳜群体和“伪雄鱼”群体,2018年成功实现翘嘴鳜“武农1号”的交配制种。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自主开发的2个可以快速、准确鉴定雌性和雄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对苗种性别鉴定的准确性达到100%。

2019年至2022年,项目组在全国鳜鱼主养区进行了为期4年的养殖中试对比试验,示范总面积2061.5亩。试验显示,在同一养殖条件下,“武农1号”养殖成活率高于本地普通鳜鱼,生长速度提高23.81%-73.57%,上市期缩短30天以上,可实现亩平利润11000元以上,养殖综合效益明显高于本地普通鳜。

渔民争相加入“武农1号”养殖行列

近几年,在种业振兴、科技驱动和市场牵引下,湖北省鳜鱼产业加快发展,全省鳜鱼产量约7.5万吨,跃居全国第二位,全省鳜鱼苗需求量为1.5亿尾,发展潜力巨大。

专家介绍,“武农1号”新品种不仅具有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利润高等优势,而且食性好,饵料鱼配套更加统一简单。在长江流域5月中旬至7月初为繁殖季节,“武农1号”雌鱼怀卵量达5万-10万粒,可多次产卵,对寄生虫、多种致病菌的抵抗力均优于普通鳜,上市的商品鳜鱼规格整齐,体型优美,含肉率高,消费者欢迎。

近两年,“武农1号”新品种在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推广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安徽东至县润友鳜鱼养殖合作社是“武农1号”示范养殖单位之一。社长凌友平告诉记者,合作社有社员100人,2019年时只有自己一家试养“武农1号”,由于新品种生长快、利润高,养殖效益明显高于本地鳜鱼,2020年一下子吸引20多名社员加入养殖行列。目前,半数社员都在养殖“武农1号”,养殖成活率达71.2%以上,比本地鳜鱼生长速度提高26%,每亩产量462公斤,社员亩平增收20%以上。

江西省南城县华洋水产养殖公司也是最早引种“武农1号”的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介绍,“武农1号”经过120天的养殖期,成活率达78.5%,比本地鳜生长速度提高73%,平均养殖规格达724克/条,亩产量568公斤,高峰期每亩利润近3万元。

“将持续推进创新研发,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每年可向市场提供“武农1号”雌性亲本5000尾,1.5cm以上规格苗种1000万尾,将全国范围内推广规模化扩繁技术和高效健康养殖模式,着力推进鳜产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真正为“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丰富百姓的菜篮子”做出更大贡献。(完)

0 阅读:85

云游美源

简介:心中有美景,万里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