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我国最高的山,大家都知道是珠穆朗玛峰,但要说最矮的山,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吧!它就是位于山东寿光境内的静山。

这么一看,静山就像地里一块稍微突出点的大石头,由于其高度多年不曾变化,于是得名“静山”!
虽然小,但静山早在清末就已经被世人所知,根据《寿光县志》的记载,当时的静山区命名就是来源于静山。
静山东西方向长1.24米,南北方向宽0.7米,最高点距离地面0.6米,最矮不过0.1米,就这袖珍的尺寸,还是寿光境内唯一的山!
于是静山就凭借着0.6米的高度,成为了我国最矮的山。不过好多人就会纳闷儿了,这么矮,怎么能叫山呢?

从地质角度讲,山的形成会经历了漫长又复杂的过程。
在地球诞生以来,地壳、地幔和地核都处于运动状态,地球内部的岩浆频繁活动使得地壳运动,大陆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地方地壳隆起,慢慢形成了我们常见的巍峨高山以及山脉。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在几千万年前相互挤压而形成的隆起。

静山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它和那些高耸入云的大山一样,都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而静山所在的区域,由于各种地质条件的综合作用,它没有像其他山脉那样大幅度地向上抬升,但依然经历了地壳运动的塑造,具备了山的基本地质构造特征。
从根源上来说,静山和那些名山在形成机制上是有相似之处的,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没那么明显罢了。
正所谓“有根为山,无根为石”,据探测,静山大部分山体呈放射状隐藏于地下,具有一定规模和深度,并不是简单的一块孤立石头,只是表面被泥土覆盖而已,这种山也叫做“潜山”。
就像海面上漂浮的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而水下巨大的部分才是它真正的主体。

静山也是如此,地下延伸的部分和地底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山体结构。
在字典里,“山”指的是“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的部分”,实际生活中,也可通过高度、体积、坡度等多种方式来定义。
所以说,判断静山是否为山,并不能单纯地以高度来定夺,还要考虑它的地质成因以及整体的山体结构等多方面因素。
静山虽然没有雄伟壮观的外形,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高度,但它在地质、文化等层面都满足作为山的要求。

如今静山为寿光重点保护对象,禁止擅自挖掘,以防这座我国最矮的山遭到破坏。
所以啊,可别因为它矮就小看它,这不到0.6米的静山,确确实实就是一座山,而且是一座有着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的山。
如果有人约你爬山,那就爬静山吧,再轻松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