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识微第六十四回韩雪丽
宁府出了这样的大事,宝玉自然因礼而去。与凤姐一段对话,二人真是姐弟情份。凤姐儿正倚着门和平儿说话呢。一见了宝玉,笑道:“你回来了么。我才吩咐了林之孝家的。叫他使人告诉跟你的小厮,若没什么事趁便请你回来歇息歇息。再者那里人多,你那里禁得住那些气味。不想恰好你倒来了。”贾母出门子,如今府中能照看宝玉的也就是凤姐了,凤姐自己身体不好,也还惦记着宝玉,也算是好姐姐了。
宝玉笑道:“多谢姐姐记挂。我也因今日没事,又见姐姐这两日没往那府里去,不知身上可大愈否,所以回来看视看视。”宝玉是深知人情规矩的,难怪贾母说他场面上有规矩。
凤姐道:“左右也不过是这样,三日好两日不好的。老太太、太太不在家,这些大娘们,嗳,那一个是安分的,每日不是打架,就拌嘴,连赌博偷盗的事情,都闹出来了两三件了(真真热闹)。虽说有三姑娘帮着办理,他又是个没出阁的姑娘。也有叫他知道得的,也有往他说不得的事,也只好强扎挣着罢了(体谅探春)。总不得心静一会儿。别说想病好,求其不添,也就罢了。”宝玉道:“虽如此说,姐姐还要保重身体,少操些心才是。”说毕,又说了些闲话,别了凤姐,一直往园中走来。凤姐和宝玉的场景,总让人感觉二人是亲姐弟。有一种家常的亲切与温暖。
黛玉感怀身世际遇作的五美呤,是不是也藏了自己的叹息与无奈。红颜薄命,黛玉相遇了宝玉,情缘上不薄,然而情深缘浅,又是命薄了。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黛玉的一切在宝玉眼中都是最好的。
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宝钗也算黛玉的知音了,能读透黛玉的诗,又能说在点子上,才情都有了,并不妒忌黛玉,也算大气了。看了双玉宝钗三人在一起的场景,若时光就此停留,该是多么的美好。三人都各有心事,似乎这心事在一起,又似乎不在一起。宝玉与黛玉有情而无缘,二宝有缘而终是各有遗憾,总是意难平。终身误枉凝眉,情缘与命运如何的错过,不只是一个宝玉呀。
贾琏遇尤二姐,才惹出多少风波。贾蓉作媒也未安好心,另有打算。只是苦了凤姐,病在府中,丈夫却打算另娶。贾蓉见了贾珍回道:“银子已经交给俞禄了。老太太已大愈了,如今已经不服药了。”说毕,又趁便将路上贾琏要娶尤二姐做二房之意说了。又说如何在外面置房子住,不使凤姐知道(只瞒了一个凤姐,是怕凤姐还是明知此事与规矩不合),“此时总不过为的是子嗣艰难起见。为的是二姨是见过的,亲上做亲,比别处不知道的人家说了来的好。所以二叔再三央我对父亲说。”只不说是他自己的主意。贾珍想了想,笑道:“其实倒也罢了。只不知你二姨心中愿意不愿意。明日你先去和你老娘商量,叫你老娘问准了你二姨,再作定夺。”于是又教了贾蓉一篇话,便走过来将此事告诉了尤氏。尤氏却知此事不妥(自知凤姐为人),因而极力劝止(她是规劝过的)。无奈贾珍主意已定(不知贾珍存什么心思,深知凤姐为人,如何还做此决定),素日又是顺从惯了的(娘家没靠山,自然做不得凤姐,本是续弦),况且他与二姐本非一母(也不是一个父亲呀,所以这姐妹只是挂名的,从亲情上从规矩上,都弱了),不便深管,因而也只得由他们闹去了。 尤家自然同意了,果然贾蓉复进城来见他老娘,将他父亲之意说了。又添上许多话,说贾琏做人如何好,目今凤姐身子有病,已是不能好的了,暂且买了房子在外面住着,过个一年半载,只等凤姐一死,便接了二姨进去做正室(一派胡言,害人不浅)。又说他父亲此时如何聘,贾琏那边如何娶,如何接了你老人家养老,往后三姨也是那边应了替聘,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况且素日全亏贾珍周济,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而且妆奁不用自己置买,贾琏又是青年公子,比张华胜强十倍,遂连忙过来与二姐商议。二姐又是水性的人,在先已和姐夫不妥,又常怨恨当时错许张华,致使后来终身失所,今见贾琏有情,况是姐夫将他聘嫁,有何不肯,也便点头依允。尤二姐是没主意,听了母亲和贾珍的话,还是因为贾蓉那个美好的前景。尤氏的豪门生活,是不是给了她太多的梦想,如今的贾琏身份是贾珍的兄弟,都是有钱有势,所以不肯放开这样的机会。至于凤姐的为人,她自然不会深知。如果没有那个凤姐病死她扶正的梦,只是作二房,她也是会同意的吧。只是她不曾相过,她和尤氏的情形不同,尤氏是续弦,府中没有个威风八面的大房呀。如果没有凤姐那样的正房,也许她能像周姨娘或者赵姨娘(她没赵姨娘的威风)那样以一个姨娘的身份在贾府过一辈子。只是遇了凤姐,她便连生存都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