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之前的探讨里,咱们一起揭开了王宗岳《太极拳论》的部分奥秘,对太极拳包含的独特智慧有了初步认识。今天,咱们接着深挖,把目光聚焦在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这十六个字上,探寻太极拳更深层次的魅力。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里的瑰宝,凭借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一直备受大家关注。王宗岳《太极拳论》里的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这十六字,就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理解太极拳精妙拳理的大门。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准确地描绘出太极拳在动静转换时的独特韵律。起势运功的时候,身体各个部位就跟灵动的音符一样,依次有序地奏响,自然而然地展开、分化,动作舒展流畅,节节贯穿,每个关节、每块肌肉都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紧密配合,就像一幅慢慢铺展开的生动画卷。当动作停下来,进入静态,全身瞬间合为一体,气息下沉,心神内敛,达到一种高度和谐统一的状态。就拿云手这个动作来说,手臂随着身体转动左右摆动,这就是 “动之则分” 的体现;完成一个云手动作后的短暂停顿,身体各部位紧密相连,构成稳固整体,这正是 “静之则合” 的生动诠释。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重点强调了练习太极拳时把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性。动作既不能用力过猛、过于夸张,也不能绵软无力、不到位。在跟人交手的时候,更要根据对方的力量和动作变化,顺势而为。比如说在实战中,面对对方出拳攻击,不是生硬地去格挡,而是顺着对方拳路的方向,用小幅度的弧线运动巧妙化解,这就是 “随曲”;等对方攻击落空,旧力已去新力还没产生的时候,顺着身体的惯性和对方的破绽,自然伸展发力,给出有效的反击,这就是 “就伸”。
今天对太极拳的探索先告一段落。后续,我们还会深挖更多鲜为人知的拳理,持续挖掘太极拳的无尽魅力。期待下次再和大家相聚,一起开启下一段探索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