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夫夜半睡马厩,钻进来冻僵青蛇,好心收留隔天得黄金

风趣的悟空 2025-02-04 12:18:49

青蛇报恩

在清朝末年,南方有个名叫云隐村的小地方,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依山傍水而居,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村东头有户人家,主人姓李,是个老实巴交的马夫,大伙儿都叫他李大憨。

这李大憨啊,人如其名,长得五大三粗,心眼儿却实诚得很,平日里除了给村里的富户养马,还时不时帮邻里修修篱笆、挑挑水啥的,是个出了名的好心人。

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一夜之间,整个世界都被银装素裹。

李大憨像往常一样,天擦黑就进了马厩,给那些宝贝马儿添草料、梳毛。

夜深人静时,他蜷缩在马厩一角,用几件破棉衣裹着,将就着过夜。

马厩虽简陋,但有了马儿的体温,倒也不觉得太冷。

这天夜里,月亮躲在云层后头,风刮得呼呼响,仿佛连空气都要冻成冰。

李大憨正迷迷糊糊地打着盹,突然感觉有什么东西轻轻地蹭了蹭他的腿。

他猛地惊醒,借着微弱的月光一看,竟是一条冻得硬邦邦的青蛇,盘在他的脚边,绿豆大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透出一股子求救的意味。

李大憨心里咯噔一下,要知道,在他们这儿,蛇可不是啥好东西,尤其是这种寒冬腊月还往外跑的,指定是有些道行的。

但看着青蛇那无助的样子,他又狠不下心来不管。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青蛇捧起来,用自己的体温一点点地温暖它。

不一会儿,青蛇的身体渐渐柔软,眼里也恢复了些神采,仿佛是在感激他。

“得嘞,你也算是遇着好人了。”李大憨嘟囔着,把青蛇放到一个旧木箱里,里面铺上些干草,算是给它临时安了个窝。

做完这些,他又回到角落,继续他的梦乡。

第二天一早,李大憨起床给马儿喂食,心里还惦记着那条青蛇。

打开木箱一看,青蛇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几片干枯的蛇鳞。“这家伙,跑得倒快。”李大憨笑着摇了摇头,也没太当回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年关。

这天,李大憨像往常一样,从富户家干完活回来,刚迈进家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院子里竟然堆满了金灿灿的黄金!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再仔细一看,没错,那些黄澄澄的东西,确实是金子!

“这是咋回事儿?”李大憨心里直犯嘀咕,围着金子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发现金子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恩公,小蛇无以为报,愿以此黄金略表心意。

望恩公日后生活无忧。”落款是“青蛇”。

李大憨这下明白了,敢情是那晚他救下的青蛇来报恩了。

他心里那个激动啊,就像是大冬天里喝了一碗热酒,暖洋洋的。

但他转念一想,这金子虽好,可来历不明,万一被人知道了,惹来麻烦可咋整?

正当他左右为难时,村里的几个长舌妇路过他家门口,看到满院子的金子,眼睛都直了,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李大憨一听不对劲,赶紧把金子藏进地窖,又找了几块破布盖上,这才出门应付那些好事的村民。

“大憨啊,你这是哪儿发的财啊?”

“没啥,没啥,就是帮村里张大爷修篱笆,他给的谢礼。”李大憨随口瞎编了个理由,心里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

村民们一听,虽然半信半疑,但也没多纠缠,毕竟李大憨平时就是个大好人,谁也不会往坏处想。

这事儿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李大憨心里可不踏实。

他想,这金子留着是个祸根,得想个法子处理掉。

思来想去,他决定把金子捐给村里的学堂,让孩子们能有个读书的地方。

第二天,李大憨就带着金子去了村长家,把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

村长一听,也是惊讶不已,但转念一想,这李大憨平时为人正派,不会说谎,这事儿八成是真的。

于是,村长召集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商量,大家一致同意用这笔金子扩建学堂。

学堂扩建的事儿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大伙儿都对李大憨赞不绝口,说他不仅心眼儿好,还有福气。

李大憨呢,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但更多的是踏实。

他知道,这金子虽然来得意外,但用得正当,心里无愧。

就在学堂即将竣工的那天晚上,李大憨又梦见了那条青蛇。

青蛇在梦中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女子,身着青衣,头戴玉簪,对他深深一拜。“恩公,小女子本是山中修炼的青蛇精,那日因修炼出错,险些丧命于寒冬之中,幸得恩公相救。

今日特来告知恩公,那学堂之下,藏有一处泉眼,泉水能滋养万物,可使学堂之地灵气充沛,利于孩童成长。”说完,青蛇女子化作一道青烟,消失无踪。

李大憨从梦中惊醒,回味着青蛇女子的话,心里半信半疑。

但转念一想,那学堂之下确实有片空地,从未有人挖掘过,说不定真有啥宝贝。

于是,第二天,他就带着几个村民,按照梦中的指引,挖开了学堂下的土地。

这一挖,还真让他们挖到了宝贝!

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清澈见底,带着淡淡的香气。

村民们见状,无不欢呼雀跃,都说这是李大憨的福气,连老天爷都眷顾他。

从那以后,学堂的孩子们喝了这泉水,一个个都变得聪明伶俐,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而李大憨呢,也因为这事儿,成了村里的英雄,大家都尊称他为“李善人”。

至于那笔黄金,早已成了村里的一个传说,但李大憨的善举,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日子久了,云隐村因为学堂和那股神奇的泉水,渐渐有了名气,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参观学习。

李大憨呢,依旧每天乐呵呵地养他的马,偶尔还会给村里的孩子们讲讲那晚救青蛇的故事,教育他们要心存善念,好人总会有好报。

故事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那青蛇女子后来咋样了?

这事儿我可没法说准,毕竟妖精的事儿,咱们凡人哪能全知道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李大憨因为自己的善心,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给整个村子带来了福祉。

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青蛇报恩”的故事。

那青蛇女子自打给李大憨托完梦后,就再也没露过面。

村里人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有的说是李大憨做了场美梦,有的说是青蛇女子成仙了,还有的说她藏在哪座山里继续修炼呢。

但不管咋说,李大憨心里头明白,这事儿是真的,因为那泉水和学堂的孩子们就是最好的证明。

时间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

李大憨也从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儿,变成了满脸皱纹的老汉。

但别看他人老了,那股子热心肠可一点没变。

每天还是早早地起来,给村里的马儿梳毛喂食,偶尔还会去学堂看看孩子们,给他们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这天,李大憨像往常一样,刚喂完马,正准备回屋歇会儿,突然听见村口传来一阵喧闹声。

他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几个外乡的商人,正围着村里的学堂指指点点,脸上满是惊讶和羡慕。

“这学堂可真有福气啊,竟然有股这么神奇的泉水!”一个商人说道。

“是啊,听说喝了这泉水,人都会变得聪明伶俐,咱们这次来,可得好好拜拜,沾沾喜气!”另一个商人附和道。

李大憨一听,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吃了蜜糖一样甜。

他走上前去,跟商人们寒暄了几句,这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听说云隐村有个神奇的学堂和泉水,特地赶来参观的。

“几位老板,咱这学堂和泉水啊,可都是有故事的。”李大憨笑着说道,便把他们领进学堂,一边走一边讲起了当年救青蛇的事儿。

商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李大爷,您可真是有福气的人啊!”一个商人感叹道,“这青蛇女子报恩的故事,咱们可得好好宣扬宣扬,让天下人都知道!”

商人们离开后,李大憨就琢磨着,咋样才能把青蛇报恩的故事传出去呢?

他想了想,决定去找村里的老秀才,让他帮忙把故事写下来,然后贴到村口的大树上,让过往的行人都能看到。

老秀才一听这事儿,也很高兴,立马就答应了下来。

他拿出笔墨纸砚,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一边听李大憨讲,一边奋笔疾书。

不一会儿,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就写成了。

李大憨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亲。

他把故事贴在大树上,每天都会有不少人围过来观看。

有的人看了哈哈大笑,有的人看了感动落泪,还有的人看了直摇头,说这事儿太神奇了,不敢相信。

但不管咋样,青蛇报恩的故事,就这样在云隐村传开了。

一时间,云隐村成了全县的焦点,不少人都慕名而来,想亲眼看看那神奇的学堂和泉水。

李大憨呢,也成了全县的名人,走到哪儿都有人跟他打招呼,请他喝酒吃肉。

他心里头那个美啊,比吃了炖肉还香。

但别看李大憨成了名人,他可是一点没变。

每天还是早早地起来,给马儿梳毛喂食,偶尔还会去学堂看看孩子们,给他们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只不过现在啊,他讲的故事里头,又多了一段青蛇报恩的传奇。

孩子们听了,都瞪大了眼睛,满脸的好奇和向往。

他们围着李大憨,七嘴八舌地问这问那,好像要把青蛇女子的事儿问个底朝天。

李大憨呢,也乐得跟他们瞎扯,一会儿说青蛇女子长得跟天仙似的,一会儿又说她修炼了几百年,法力无边。

孩子们听了,都羡慕得不行,恨不得自己也能遇上一条青蛇,得点啥宝贝。

李大憨看着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样子,心里头那个乐啊,就像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他想着,这青蛇报恩的故事啊,不仅能教育孩子们要心存善念,还能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多好啊!

就这样,青蛇报恩的故事在云隐村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就会围坐在篝火旁,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

孩子们呢,也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而李大憨呢,也成了这个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当有人提起青蛇报恩的事儿,总会有人指着他说:“看,那就是李大憨,救青蛇的英雄!”李大憨听了,总是嘿嘿一笑,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喝了蜜糖水一样甜。

岁月悠悠,转眼间,李大憨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躺在炕上,身边围满了村里的老少爷们。

他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这一辈子啊,虽然没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救了一条青蛇,得了黄金,建了学堂,挖出了神奇的泉水,还成了村里的名人,值了!

弥留之际,李大憨仿佛又看到了那条青蛇女子,她正微笑着向他走来,手里还拿着一壶酒。

他知道,那是青蛇女子来送他最后一程了。

他张开嘴,想跟她说句话,却发现自己已经说不出声了。

但他心里明白,自己这一辈子啊,没白活!

就这样,李大憨带着满足的笑容,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青蛇报恩的故事呢,也继续在云隐村流传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心存善念,好人总会有好报。

李大憨走了,走得安详,走得无憾。

村里人都说,他是带着福气和善念走的,下辈子肯定能投个好胎,享大福。

这话儿虽然带着点儿迷信色彩,但谁听了心里都暖和,毕竟李大憨这一辈子,确实没白活。

他走后,村里人为了纪念他,特地在学堂旁边立了座碑,上面刻着“李大憨之墓”,还有他救青蛇、得黄金、建学堂的事迹。

碑文虽然简短,但字里行间都透着股子敬意和感激。

每当清明节或是李大憨的忌日,村里人都会带着纸钱和供果,来碑前祭奠他,跟他说说心里话,仿佛他还活着一样。

时间一长,这碑就成了村里的一个景点,不少外乡人都慕名而来,想看看这位救蛇英雄安息的地方。

他们围着碑转啊转,嘴里念叨着李大憨的名字,脸上满是敬仰和好奇。

村里人见了,心里头那个美啊,就像看到了自家的孩子出息了一样。

不过回来,李大憨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可不少。

那学堂和泉水,就成了村里最宝贵的财富。

孩子们在学堂里读书识字,喝着泉水长大,一个个都变得聪明伶俐,有出息。

有的考上了功名,当了大官;有的学会了手艺,开了铺子;还有的走出了大山,见过了世面。

他们都说,这都是李大憨和青蛇女子的功劳,得好好报答。

于是啊,村里人就商量着,咋样才能报答李大憨和青蛇女子呢?

有人提议说,不如在学堂里设个奖学金,专门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就叫“大憨奖学金”。

这个提议一出,立马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大伙儿纷纷捐钱捐物,支持这个奖学金。

没几年,“大憨奖学金”就成了村里的一大亮点,吸引了不少外乡人来捐款资助。

再说那泉水,也是越来越神奇了。

村里人发现,喝了这泉水,不光能变聪明,还能治病。

有的头疼脑热,喝几口泉水就好了;有的摔断了腿,用泉水洗洗,没多久就能走路了。

这事儿一传开,更是把云隐村的名声给传扬出去了。

不少人都说,这泉水是神水,喝了能长生不老呢!

虽然这话有点儿夸张,但谁听了心里都高兴。

村里人更是把泉水当成了宝贝,每天都有人排队来取水。

有的用葫芦装,有的用坛子装,还有的用马车拉,生怕晚了就没了。

李大憨要是泉下有知,看到这一幕,肯定得乐呵得合不拢嘴。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云隐村也变了样。

学堂扩建了好几回,成了全县最有名的学校;泉水也被保护了起来,建了个亭子,供人观赏和取水。

村里人的生活也越过越好,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

但不管咋变,大伙儿都没忘了李大憨和青蛇女子。

每年清明节,村里人还是会聚在李大憨的碑前,祭奠他,跟他说说村里的新变化。

这天,村里来了个老头儿,满头白发,拄着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

村里人一看,都不认识,以为是外乡的迷路人。

但老头儿一开口说话,大伙儿都愣住了。

村里人一听,都感动得不行,赶紧把老头儿请进屋,好酒好菜地招待着。

老头儿吃着村里的饭菜,喝着泉水泡的茶,眼里泛着泪光。

他说,这些年他走过了不少地方,但哪儿都没云隐村好,这儿的人心善,水也甜,让他想起了小时候跟李大憨在一起的日子。

大伙儿听了,都唏嘘不已。

他们陪着老头儿在村里转了转,看了看学堂,看了看泉水,还去看了看李大憨的碑。

老头儿摸着碑上的字,嘴里念叨着:“大憨叔啊,你看到了吗?

村里人都没忘了你,你留下的东西,都成了宝贝啊!”

从那天起,老头儿就留在了村里,说是要替李大憨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份善念。

村里人也乐意有个远房亲戚在这儿,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老头儿呢,也乐呵地接受了这份亲情,每天跟大伙儿一起种地、养马、取水、讲故事,过得别提多滋润了。

0 阅读:0

风趣的悟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