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嘴巴痛(杂记)

真言贞语 2024-09-25 14:41:42

嘴巴痛

文/石清华

近几天,孙子小石头患上了带状疱疹。在治疗的过程中,本来对孩子有些娇惯的家长,遇事更为迁就。乖巧的孩子也许看到了这些,因而有时故意撒娇。

午餐,儿媳妇做了许多好吃的。吃饭时,小石头横坐在餐椅上,爸爸给他系上围兜。右妈妈、左奶奶,爸爸、爷爷在下座看着,众星拱月似的。高高在上,地地道道的家中王子。

妈妈把盛上饭的碗,吃饭的叉子、勺子放在儿子面前,仔细地挑出海鲈鱼的每一根小刺,将鱼肉放在盛菜的碗里,用剪刀将牛肉、空心菜分别剪碎也放入菜碗中。一般都是如此变换着荤素菜,小石头基本上吃完。但有时候不肯吃蔬菜,在不断地劝说中只少量吃一点。经常吃的菜有点不喜欢,大约也和成人一样有点喜新厌旧吧。如果有某种不常见的菜端上桌,不问是否好吃,定然会吃几口。如果好吃,则会夹许多放在自己碗里,生怕别人吃完了。所以得经常变换花样,只要孙子喜欢吃,对健康成长无负面影响的,即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

面对妈妈给的饭菜,小石头似乎没有兴趣。左手护着饭碗,右手捏着叉子,两眼盯着桌子另一方的哈密瓜、小蛋糕。我们知道他想吃,可小蛋糕稍甜了一点,不能吃多,哈密瓜较硬,疱疹治疗后口中的溃疡不宜吃硬的食物,便对他说:“你先吃饭菜,然后才能给你蛋糕、哈密瓜吃。”

“妈妈,我嘴巴痛。”孙子不直接说不吃饭菜,而是委婉地拒绝。他从会说话不久,有许多要表达的意思不是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表达。如吃完晚饭后要带他下楼去活动,往往用商量的语气说:“小石头,去玩滑滑梯好吗?”

他不说好,也不说不好,而是询问我们:“去坐小火车行吗?”

这是一种不错的说话方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从没教他这样说话,为什么会无师自通呢?很是想了一些时日,至今也没有弄明白。

儿媳妇拿了一小片蛋糕递给小石头,他笑嘻嘻地吃了起来。妈妈便故意问:“小石头,嘴巴还痛不痛?”

“不痛啦。”

面对孩子说真话,大家不约而同地笑了。孙子吃完蛋糕后仍然望着桌子另一方,妈妈提醒说:“你得吃饭菜后才能吃哈密瓜。”

孙子吃了一点儿又哼哼唧唧的:“妈妈,嘴巴痛。”

“痛也要吃饭菜,只有吃了饭菜,嘴巴才会好得快。”

孙子这几天有点小毛病,便基本顺着他的意思做,满足其要求。年龄虽然小,但似乎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常用哭闹、撒娇来满足自己的要求。

现在已经清楚:孙子能听懂一些我们的话了,因而今后说话得注意得体,不能信口开河。

下午儿子、儿媳妇带小石头去三医院输液,白云逛街,我午睡。三点多钟起来去小区的树荫下转转。竹树青翠、枝叶轻晃、鸟儿跳跃,仿佛在宣布酷暑即将到来。踅到小径拐弯处,在花草边缘捡到一部手机。拿到手上一按:四点十六分,可用。无论手机值钱或不值钱,但信息重要,丢者必然很着急,原地等待不是办法,交物业服务中心吧。如果是小区业主或是物业工作人员丢的,那么看到群里的消息,即可失而复得。

转了一会儿,坐在树荫下看了个把小时的手机,身上居然有细汗冒出,用手一抹额头,手指湿湿的,手指相互抚摸有点滑腻,暑天真的来了。查看天气预报:最高气温35摄氏度。六点钟时,已经煮起了饭,准备好了菜,只等儿媳妇回来掌勺。一会儿后接到儿子的电话:“爸、妈,晚上去光谷天地吃饭,让小石头坐小车,吃他喜欢的饭菜。”

“爸,带上酒。”儿媳妇在旁补充。

小石头坐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系着围兜,站在儿童餐椅中,左手撑在桌子上,右手握着叉子,想吃什么叉什么,吃得满嘴油光光的。看到宝贝儿子的吃相,妈妈笑眯眯地问:“小石头,嘴巴还痛不痛?”

“不痛了。”说完朝妈妈“呵呵”一笑。

菜丰盛、味道好,但价格很贵。即使目前可以承受,也应居安思危。儿子儿媳妇只是笑笑:心中有数。两代人的观念肯定有差别,彼此理解、相互包容,必然会和睦相处、家庭幸福。

(2023年7月2日)

1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