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谢春生
编辑 | 苏淮
珠江潮涌,数字浪潮正重塑羊城的产业版图。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正以人工智能为笔,书写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篇章。
2025年,广州市提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旨在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千行百业的应用落地。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构建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两大经济形态,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以及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
这一战略规划,不仅是对广州产业未来的布局,更是对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深刻实践。
近日,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中,源媒汇深入走访巡检机器人、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产业,探寻广州如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01
AI机器人守护“高危场景”
“高危场景”由机器替人,正在成为新的刚需。
2024年《国家安全生产智能化转型纲要》明确要求“高危场景100%实现无人化替代”;同年6月,国家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明确提出,要建立覆盖电力生产、传输、消费的全环节AI标准体系。
作为巡检机器人赛道佼佼者的中科开创,通过“AI+电力”战略,完美契合了国家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战略方向。
譬如在电力巡检等特殊场景,完成从“人巡”到“机器人巡”的切换。
在广东、青海等地的输电线路巡检中,中科开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巡检。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在极端环境下工作,还能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设备缺陷,准确率高达98.7%。相比人工巡检,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50%。更重要的是,它们让运维人员远离了高危环境,真正实现了“安全巡检”。
图:中科开创展厅参观讲解|来源:源媒汇现场拍摄
在中科开创的展厅,源媒汇看到一组颇为惊艳的画面:高压电塔上,机器人精准修补地线;高温高湿的电缆隧道中,机器人24小时自主巡检;储能站内,机器人15秒内锁定甲烷泄漏点,并完成风险处置。这些“钢铁战士”,不仅让运维人员远离高危环境,还实现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50%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初心是让电力巡线工人可以在家里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我们不仅在技术上实现突破,更在社会意义上践行‘科技向善’。”中科开创创始人欧阳开一对媒体如是说道。
图:中科开创创始人欧阳开一接受媒体群访|来源:源媒汇现场拍摄
同时,欧阳开一还透露,中科开创正与美国顶尖大学合作,研发具身智能机器人,未来将彻底替代人类进入高危场景,每年可减少大量工伤事故,创造新的生产力。
在走访现场,源媒汇还看到了一款中科开创研发的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
据了解,新能源车主只需轻点手机,充电机器人就会沿空中导轨滑至车位上方自动对接。这种“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模式,不仅解决了传统充电桩的“油车占位”问题,还将充电效率提升了400%。中科开创的MC300移动充电机器人,同时实现V2G车网互动,有序充电。
图:导轨移动式共享充电演示|来源:源媒汇现场拍摄
如今,中科开创的机器人已覆盖电力巡检、隧道巡检、储能站消防等多个高危场景,其研发的移动充电机器人也颠覆传统充电模式。
02
垂类大模型赋能教育与医疗
2025年以来,在DeepSeek带动下,AI大模型成为机器人之外最火热的存在,更引发了一众创业者拼命涌向通用大模型方向。
而扎根广州,且聚焦AI大模型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云蝶科技,则另辟蹊径,为用户提供从垂类大模型、智能硬件到全场景应用的人工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云蝶科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与医疗的温度清晰可感。作为国内领先的垂类大模型企业,云蝶科技自主研发的“行知大模型”,是国内首个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教研科研类大模型。
上述大模型不仅能“读文章、写教案、听课堂、评教学”,云蝶科技还开发出了AI智能鼠标,一键唤起模型生成PPT、文本、图片等,极大提升教师教学效率。
图:行知大模型讲解|来源:源媒汇现场拍摄
“云蝶坚持‘小而专、精而强’的发展路线,通过深度绑定行业核心需求,在垂直领域建立竞争壁垒。目前,行知大模型已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实现商业化落地,成为‘可盈利大模型’的典范。”调研走访期间,云蝶科技副总裁罗崇键向媒体介绍道。
之所以明确定位上述发展路线,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故事。
据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博士介绍,今年2月17日,广东省、广州市主要领导带队到云蝶科技调研,深入考察公司研发创新、市场应用等情况,鼓励公司坚持走“小而专、精而强”路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图: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博士接受群访|来源:源媒汇现场拍摄
“面对AI产业新的发展机遇,云蝶科技对‘小而专、精而强’的发展路线也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小而专’是指通过深度绑定行业核心需求,在垂直领域建立既懂技术又懂行业的竞争壁垒;‘精而强’则强调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将模型价值转化为真实生产力,真正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田雪松解释道。
当前,广州正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下一步,作为广州市人工智能代表企业,云蝶科技将实施“立足广州、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战略,打造大模型“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商业化落地”闭环。
值得一提的事,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能力,云蝶科技以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为跳板,面向国际市场,探索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
03
自动驾驶技术的“广州样本”
自动驾驶,是广州人工智能产业的另一张王牌。小马智行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
天眼查显示,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是全球唯三具备量产 Robotaxi,并在全球一线城市常态化、全天候公开对外运营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也是国内唯一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均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
图: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车辆|来源:企业提供
2017年,小马智行总部落户广州;2018年底,小马智行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小马智行(PonyPilot)。目前,小马智行小马智行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投放自动驾驶乘用车、自动驾驶重卡分别超250 辆、超190辆,累计自动驾驶验证里程近4500万公里。
2024年11月27日,小马智行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总募资金额约4.52亿美元,成为2024年美股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IPO。
值得一提的是,搭载小马智行“虚拟司机”技术的自动驾驶车辆已获得广州的运营资质与牌照,涵盖各类级别和形式。比如广州首个远程载客测试许可、首个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许可(往返机场及高铁站)、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互认资格等。小马智行具备全栈式软件与硬件研发能力,除了感知、预测、规控等常见的自动驾驶系统模块,还自研了端到端自动驾驶模型,将模块打通,减少信息传递的损耗。
在小马智行现场的演示中,源媒汇也体验了其自动驾驶车辆在南沙复杂城市道路中的流畅行驶,从避让行人到自动变道,技术成熟度令人惊叹。
图:现场体验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来源:源媒汇现场拍摄
除此之外,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卡车物流方面,同样有不俗表现。其以干线、专线物流等为业务场景,为客户提供自动驾驶卡车技术和物流解决方案。
“目前,小马智行已经与物流服务商中国外运、卡车制造商三一重卡等形成‘黄金三角’的合作闭环,打造‘技术+车辆+场景’的独特模式。”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小马智行是国内首个拥有跨省(京津塘)自动驾驶重卡示范应用许可的企业,此前还获得了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广州市首个也是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等。”
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突破,更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方式。
目前,自动驾驶出行行业正迎来大规模量产普及的前夜。要想将自动驾驶车辆带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车、覆盖更多的区域。小马智行正在推动与广汽、北汽、丰田等主机厂合作量产自动驾驶车辆,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公开表示,公司将坚持“Robotaxi业务优先、中国市场优先、一线城市优先”的业务战略。
而通过与广汽集团等本地车企合作,小马智行正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为广州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从中科开创的机器人,到云蝶科技的大模型,再到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广州的人工智能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从技术突破走向商业化落地。这些企业的崛起,是技术、政策、生态与场景协同的结果。
广州市通过“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政策为杠杆撬动产业集群,培育本土企业。目前广州共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1800家,已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人工智能的未来,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如何让技术服务于人、服务于城市。”
珠江之畔,人工智能的浪潮正澎湃而来。广州正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探索未来城市的治理样本,书写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广州样本”。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