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开绘画之先河的木刻版画作品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专家点评《史可法殉城》
请横向观看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 200×400cm 2013-2016年
北京卫视文艺频道2017年3月4日“中华史诗美术大展”特别节目主持人:春妮点评专家:冯远(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史国良(著名画家)、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清华大学教授)点评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表现人物方面,这些年来我们有相当多的新锐艺术家刻画人物肖像可以非常细腻、非常写实,也有一批这样的高手,但是设计这样宏大场面,远看气势又比较壮烈,近看人物又如此的深入,这是比较少的。所以,用版画本来色彩非常简单的两到三个颜色,要体现那场战争的惨烈和战争本身所具有色彩和人的这种生命的色彩,我觉得他在这方面真是发挥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和纯熟的地步,所以他这件作品在专家的验收的过程中是高票通过。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袁庆禄 《史可法殉城》 套色木刻(局部)
史国良:以前都很少这样去处理的,非常细致,这三根箭的处理都这么用心,你可想他在别的方面,我相信都很到位,不用仔细考证都很到位。
孙景波:他这个真的是近精极微的,就是每一个局部,他力求具体有信使感的,这样一种效果。还有,他那里有很强一种的戏剧舞台效果,我觉得袁庆禄他在这张画当中,作为一个导演来讲,他是把每一个角色,都很认真地进行过推敲,包括中箭的人趴在在那个地方,最后这已经受伤了,自己缠着绷带以后,准备在拼死一搏,那个女的在救死扶伤当中回头看看主帅,就是人物之间,他画了不少人物之间有呼应,有顾盼,然后最后整个中心,一个三角形,又突出了史可法。这张木刻,目前应该说,出现在咱们历史题材的木刻画当中,我认为应该是堪称一件力作。袁庆禄《史可法殉城》人物局部图
袁庆禄《史可法殉城》人物局部图
袁庆禄《史可法殉城》人物局部图
袁庆禄《史可法殉城》人物局部图
袁庆禄《史可法殉城》人物局部图
袁庆禄《史可法殉城》人物局部图
王宏剑:作为历史画,就相当于司马迁写《史记》那个道理一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但是另外一个,就是这次版画作为历史画,在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是唯一的,因为在世界绘画史上,只有油画做历史画的,或者雕塑,像版画、中国画,都是没有的,在中国这已经是,对。这种举动,且不说作品就这种举动就是前所未有的。绘画里头有两种,一种就是固有色布局,色块布局,别外一个光影布局,这属于光影布局,光影布局的时候,光会吃掉外形,但是固有色布局,是固有色跟外形永远是合二为一的,但是光出现的时候,外形就被破坏了,这时候要另外一种布局,这种布局就是光影布局,光影如何把吃掉的外形和画面的抽象结构结合在一块,这又是给画家提出一个很大的难点,我觉得这张画做的很不错。
主持人:哟,几位名家都这么大力推崇这一幅画,那么我们也真的是建议观众朋友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到现场来感受一下,这一幅开绘画之先河的一幅木刻版画作品。袁庆禄《史可法殉城》创作谈刊于《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袁庆禄,男,1953年出生于河北省曲周县,曾为军旅画家。1983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现任邯郸学院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版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河北画院版画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图文来源 邯郸文联 今日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