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全国上下的军事专家都在研究如何在朝鲜战场上战胜美军。
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立国之战,打不打得好,事关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当时,不单单是我军的将领和军事专家在研究美军的战法为志愿军出谋划策,就连在功德林内的诸多前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也在时刻关注着朝鲜战场的局势。
一些军官甚至根据自身使用美制装备的经验,撰写了很多有关于如何从战术上克制美军的论文。
其中有一篇题为《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的论文,在呈给毛主席之后不仅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加赞赏,其文章的作者吴绍周以及杨伯涛还被表扬。
吴绍周也因此得以提前特赦。
究竟吴绍周与杨波涛在文章里面写了什么,能够让毛主席大悦,还特赦了他呢?
吴绍周与杨伯涛在其论文中,根据所了解的美军情况以及曾经使用美制装备的经验提出了两点建议。
第一,夜间作战
吴绍周在国民党期间,所统领的就是一支标准的美械师。
战术训练也是由美军手把手教的。
因此吴绍周对于美军的战法甚是熟悉。
当时的美军作战全靠武器装备地支持,在战术上其实并不占优。
在美军士兵的观念里面,完全没有夜间作战的概念,因此美军的进攻通常都十分有规律。
因此,吴绍周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夜间作战,对美军发起突袭。
第二,抵近堑壕作战
美军机械化及重火力装备的优势就在于保持一定的接敌距离,持续地火力覆盖杀伤对手的有生力量。这套战法从太平洋战场开始就一直没有怎么变过。
因此只要志愿军能够在战场上将堑壕作业挖到美军跟前,一旦短兵相接美军重火力及空中优势就难以体现。
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尽管装备落后于美军,但是相比较于二战时的日军却是有了本质的变化,相反美军的装备相较于二战时期装备的更迭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信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吴绍周的这叫什么建议,这不就是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一贯打法吗?我军连三三制这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战术都能用得出来,还需要吴绍周给这样两条不痛不痒的建议?凭啥根据这两条建议就将其特赦了呢?
其实,毛主席在看了吴绍周与杨伯涛的建议之后,之所以会将其特赦,主要原因无外乎有两点。
第一,特赦吴绍周的原因不在于军事上的考量,而是希望将吴绍周树立成为一个积极改造的典型,好让在功德林内改造的国军将领看到希望,积极改造,将来为国家出力。
第二,尽管吴绍周所提出的所谓“妙计”都是我军一直在使用的战术战法,但是我们同样需要像吴绍周这样接受过美军战术训练的将领从美军视角来对这种战术战法进行论证。
这样的论证不仅有利于我军的战术改良,更有利于树立战胜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信心。
正是基于以上的诸多原因,当吴绍周与杨伯涛的论文呈递到毛主席那里时,毛主席才会甚是重视。
毕竟作为军人,像吴绍周这样的很多国军将领本质并不坏,在解放战争时期也不过是执行上峰给予的作战任务,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投身革命的军人,只是站错了立场,走上了歧路罢了。
说起这吴绍周,在抗日战争时期也算得上是有功之臣。
吴绍周出生于贵州,父亲一面务农一面经营着一家小店铺。
虽然算不得苦出身,但从成分上来说,绝不是剥削人民的地主阶级、资本家。
为了能够让吴绍周有出息,吴绍周的父亲省吃俭用地培养其读书,还上过新式学堂。
1921年,还在学校读书的吴绍周因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于是投笔从戎,报考了贵州学兵营。
因在学兵营中表现优异,后被保送到贵州讲武堂继续深造。贵州讲武堂虽然比不得黄埔这样的军校,但也算是科班出身。
讲武堂毕业之后,吴绍周便在黔军当中谋职,仅一年的时间便被提拔为连长,1926年再升副营长。
北伐战争开始之后,吴绍周便跟着贵州北伐名将王天培一同闹革命,先后在攻克漕州、津庆、沙市,及宜昌等战役中立下战功,并升任营长。
只可惜王天培因为倾向共产党后被蒋介石谋害。当时的吴绍周仅仅只是一名营长,无奈之下便接受了蒋介石的改变,从此成为了蒋介石的部将。
不过从北伐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吴绍周先后参加过多次战争,但其身上并没有背上多少谋害共产党人的血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时任国军89师参谋长的吴绍周毅然奔赴前线,参加了南口战役。
南口战役,吴绍周对上的可是日军的精锐“板垣师团”。
战斗一开始,吴绍周所在的89师就被日军的炮火一直压制,所驻守的阵地被炸成一片焦土。
而本来上峰所承诺的援军也一直不见踪影。
吴绍周命令手下坚守阵地,死守防线。
但是板垣师团可是日军精锐中的精锐,不仅装备精良,下属的日军更是训练有素。几次冲锋下来,阵地所设立的防线接连被攻破。
眼看快要守不住的时候,吴绍周想到了一个妙计。
吴绍周让手下的将士制作了十多颗气象灯,在拂晓之时升空。
日军不知道这些气象灯是用来干什么的,于是在看到气象灯之后日军指挥官便下令士兵全部朝着这些气象灯射击。
就在这时,吴绍周下令手下的将士趁着日本鬼子射击气象灯时发起悄悄地爬到日军的跟前,短距离发起了冲锋。
来不及反应的日军士兵被一鼓作气地拿下,等到天亮时吴绍周已经夺回了整地防线。
吴绍周守住了阵地,这让同样在固收南口的友军部队压力得到了缓解。
正是因为吴绍周的这一妙计,为汤恩伯守南口创造了机会。
南口战役,汤恩伯部歼灭日本鬼子1.5万人,重创了日军。
此战之后,吴绍周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不仅升任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九旅旅长,还得到一枚国民党颁发的宝鼎勋章。
1938年4月,吴绍周所在的二六九旅扩编为一一〇师,吴绍周升任副师长。
短短半年时间连升数级,全赖于在对日战争中的出色表现。
在扩编成为师之后,吴绍周接到的任务便是参加台儿庄战役。
此时,一一〇师接到的任务是在山东峄县、枣庄和台儿庄一带阻击日寇。
这场战役是否能够胜利,重要之处就是能够将日军牢牢的拖在峄县、枣庄和台儿庄一带,为我军围歼部队创造时机。
在这场战斗中,一一〇师的团体官兵与日军白刃血搏,击溃日军第三师团的主力,经过五个昼夜的激战,围歼了进犯到陈贤、小寨两处的日军。
最终台儿庄战斗胜利,一一〇师再立战功,师长张轸受到最高统帅部嘉奖,晋升为第十三军长;而吴绍周也升任了一一〇师师长。
此后,经过休整的吴绍周又带着一一〇师先后参加了枣阳会战与宜昌会战等多次战役。而吴绍周也成为国军当中的抗日名将。
到了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已经升任85军军长的吴绍周驻守黄河。
其间,日军得知驻守黄河的85军主官乃是吴绍周,于是愣是不敢冒进一步。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吴绍周被调入整编第85师做师长。
在当时,整编第八十五师可是国军中为数不多的全美械师,足见蒋介石是何等重视吴绍周。
然而解放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国民党军的必然失败。
不仅在于国民党军的失道寡助,更有战争当中蒋介石的瞎指挥,国军将领勾心斗角等客观原因。
淮海战役中,吴绍周任第四兵团司令官,配合黄维作战。
然而淮海战场的一再失利与本就对这场战争的怀疑,使得吴绍周在淮海战场上越打越没斗志。
最后时刻,当黄维下达分部突围的命令后,原本乘坦克随黄维一同突围的吴绍周在半路停下了脚步,主动从坦克车中下来,坐在玉皇庙前等着解放军前来“主动当俘虏”。
没有向解放军投诚,或许就是吴绍周对蒋介石最后的忠诚了吧!
正是因为吴绍周在抗日战争中的战功,因此当他在功德林里面撰写出《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并为在朝鲜战场上作战的志愿军出谋划策时,便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原谅。
其实,对于大多数在抗日战争中有功的原国民党军官都一样,只要认真接受改造,党和国家也并不会因为解放战争中的事情而否定其对国家的贡献。
2015年9月,吴绍周被追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