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产生长期的危害。因此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否则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严重的并发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吃药是每天的“必修课”!
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20%,总数量超过2亿。每年会有超过150万人由于高血压导致的中风而致残;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患病数量也不断的在增加,并且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年龄也在不断提前。许多年轻人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熬夜加班、缺乏运动等原因,导致血压升高。
陈先生,39岁,一位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因长期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经常应酬。今年体检发现高血压飙升,就医后,医生建议服用常规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每天一粒5mg。服用一个月后,陈先生看血压稳定,擅自停药。停药一周后,又发现自己头晕,心慌,就医后发现血压又飙升,医生再三嘱咐,不能停服降压药。
其实很多患者像陈先生一样,年龄低患高血压症状,但又不喜欢每天吃药。一来是因为工作忙容易忘记,二来是担心现在就依赖药物,未来几十年吃下去,药物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长期危害?
那么长期服用降压药对身体会有哪些影响呢?
大家都清楚,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果不及时积极治疗控制血压,直接影响患者心脏、大脑、肾脏和眼底等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和眼部疾病等;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容易引发心血管事件,如心梗、脑梗等严重的生命危险。因此,一旦确诊高血压,通常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病变的进展。
“是药三分毒”的常理,大家都熟知,高血压药物也一样,长期服用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身体产生一些影响。这个问题也是所有高血压患者所困扰的一个重要话题。
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过程后,最终排泄体外。在这个复杂过程当中,通常肝脏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肝脏中的酶系统能够将药物分子进行多种转化,使其更容易被排泄或转化为更具有活性的形式。除了肝脏,还有肾脏等其他器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肾脏负责药物的排泄,肺脏参与药物的氧化过程,而肠道则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分泌。这些器官和组织的协同作用确保了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顺利进行。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长期增加这些器官负担,难免对这些器官造成影响,如肝功减退、肾功减退,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因此,患者在服用降压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指标。
比如,陈先生长期服用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常用的降压药地平类。它通过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动脉血管,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使血压降低。但同时,由于它的扩张微血管的作用,导致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水肿,发生率高达5%-10%,此类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牙龈出血等副作用。
还有些降压药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例如,利尿剂类降压药可能减少体内的钾离子和镁离子,引发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这些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疲劳等副作用。总之,长期服用降压药对身体的影响因药物不同,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在选择和使用降压药时,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和肝肾功能指标。
吃高血压药有副作用,那到底吃不吃呢?
吃高血压药有副作用,是不可否认的。那是不是就不吃降压药了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控制血压,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疾病等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吃药是必要的,没有可商量的余地!
长期吃高血压药,减轻因血压高造成靶器官的损害,相比药物带来的副作用,获益远远大于药物的弊处。
针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五大类降压药,拮抗剂(CCB),ACEI、ARB、β受体阻断剂和噻嗪类利尿剂一起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用药。它的临床使用非常悠久,疗效获得了一致好评,因它降压稳定持久,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多,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获得类成熟的验证,临床医生也对使用出现的副作用处理也非常的成熟。因此,患者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很大伤害。
此外,我们也采取一些降低药物副作用的方法。例如,在服用高血压药物时,可以采取小剂量、逐步增加剂量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者联合其他药物,采用降压协同作用,不仅提高降压疗效还能降低药物副作用。
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运动等方式,来辅助治疗高血压。注意:患者在长期吃降压药时,若出现这3种异常情况,需要引起格外警惕1,头晕眼花,血压过低很多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的过程中,出现头晕、眼花、无力的症状,这跟人平时疲劳引起的症状相似,很多患者不引起重视。但是,这往往是血药过低引起,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血压过低,出现头晕、乏力、黑蒙等低血压症状。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体质较弱的人群来说,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换季节的时候,天气冷热交替,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血压过大的变化,导致低血压。
另外还有一些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降压药物疗效的变化,如食物类西柚汁、牛奶、咖啡、浓茶等,如果与降压药物一起吃。因为互相之间会有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降压药的治疗效果。可以使降压药的作用增强或者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要与饮食间隔一段时间,并且要用白开水来送服降压药物。
因此,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剂量。2,干咳引起干咳的药物,目前通常是普利类降压药,为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常见的药物有伊拉普利、卡托普利、贝拉普利等,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缓激肽,从而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缓激肽水平过高,在肺部沉积,刺激支气管,导致咳嗽的症状多为干咳,以夜间较为明显,一般在服用一周左右出现。
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干咳,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缓解干咳症状。如果出现明显的干咳症状,可以尝试更换其他类型的降压药。3,胸闷、气短、无力,低钾血症钾主要是从食物中摄取,身体中大部分的钾会储存在细胞内,少部分在血液中。它对身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包括神经、肌肉的电传导及肌肉的正常收缩,因此人体中血钾的浓度要保持平衡,过低会诱发“低血钾”症,主要表现胸闷、气短、无力等。
长期服药高血压药,其中属于排钾类利尿剂降压药有氢氯噻嗪(双克),吲达帕胺,呋塞米(速尿)、托拉塞米和依他尼酸等,此类降压药物会引起低钾血症,容易出现乏力、气短、胸闷等症状。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诉症状,很有可能是身体钾丢失,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血钾异常,要及时纠正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记得及时"补钾"。
因此,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总之,长期服用降压药需要注意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低血压、干咳和低钾血症等。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类型。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控制血压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