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2021年Q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报告,小米以17%的市场份额,首次跻身全球第二。
报告刚出,雷军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跟米粉们分享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雷军还发布全员信:“小米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二,这是个梦幻般的成就,也是小米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今年8月16日,我们即将迎来小米手机发布十周年。此时收到这样的好消息,让人喜出望外。”
雷总的心情是相当激动,网友们也表达了对小米的期待:“2%的差距并不大,加把劲拿下三星。”
真的如此吗?
2%的差距在哪?小米以同比增长83%的成绩拿下全球第二,除了国内份额大涨以外,海外的业务增长速度也是惊人的。
Canalys相关人员表示,小米正在迅速发展海外业务,其中西欧增长50%,非洲增长150%以上,拉丁美洲增长更是达到了恐怖的300%以上。更是在印度、西班牙、俄罗斯、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取得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的好成绩。
目前小米手机海外出货量占比已经达到了总出货量的70%以上,国内市场“华为份额”也基本被分得七七八八。
小米想要更进一步,缩小甚至赶超第一名三星,就要拿自己的短板“高端市场”开刀。
没错,这2%的差距就在高端。
虽然雷军在内部信中这样说道:“2016年我们开始了"全面补课",经过五年的艰苦卓绝的补课,我们产品能力已实现了巨大的提升,并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并站稳了脚跟。”
但全球范围内的高端机型份额在华为成为“Others”后,就被苹果与三星牢牢把控。Canalys也给小米提出了一个建议:继续增加高端设备的出货量。
小米高端的困境2021年雷军开启覆盖所有县城之路,小米之家进入了国内的乡镇市场,小米在国内的“中低端”市场已经做到了极致。
而高端之路虽有成绩,却远没有达到“全力冲击高端市场”的地步。
影响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主要因素:
一、“为发烧而生”的形象。
口号“为发烧而生”成就了小米,也在时至今日给小米套上了一个枷锁。这个刻骨铭心的口号向米粉们宣示着,小米极致的性价比战略,同时长期的性价比策略,让小米既有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让其在进军高端市场时,面临更大的“品牌桎梏”挑战。
小米想要冲击高端,想要更高的品牌溢价,就需要重新树立起一个口号,不仅要“为发烧而生”,同时要“有史以来改变最大的小米”。
二、向“友商”看齐。
虽然华为手机目前的形势并不乐观,但这并不能否认它在高端市场的成功性。而反观苹果、三星、华为三家企业的有一点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很足。
无论是自研芯片,还是通讯设备上的领先,这三家企业都有着其他厂商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高端市场已经不能用简单的配置、堆砌、性价比等等来衡量,它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品牌的“闪光点”。
虽然雷军在内部信上提到:“2020年,我们的研发投入近百亿,今年预计超过130亿元。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研发团队规模,今年我们将招募超过5000名工程师。目前,我们已在影像、快充、AI、IoT平台等关键技术领域赢得了一系列长足发展,建立了在全球业界的领先优势。”
虽然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资金占比已经很高,但与这三家的研发投入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另外小米手机的研发投入“软技术”占比很高,在芯片研发、通讯设备研发等“硬件”上确实不足。当然雷军已经表示:“今年还发布了澎湃C1相机芯片”,可以看出小米并没有放弃对于“硬件”研发的热情。
当然影响小米冲击高端、冲击第一的因素还要很多,比如荣耀的重生,华为的“不确定性”,三星在国内市场的“卷土重来”,再比如苹果的“十三香”......
苹果后招“十三香”我一直说,苹果是一家很迷的企业,至少在中国市场是这样的。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市场数据显示,苹果市占率是17%,小米是15%。三个月后的数据,也就是Canalys刚公布的数据,小米的份额提升至17%,苹果则掉落至14%。
还记得去年的Q2,华为以5580万部的战绩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当时苹果市占率14%,小米10%;
到了Q3,华为下滑至14%,苹果也出现下滑来到11%,小米以13%来到第三。
三个月后的Q4,华为已经沦落至第六,仅剩8%的份额,苹果却迅速攀升以21%的市场份额来到第一,小米虽然还是第三,但市场份额却下降了两个点,剩11%。
为什么各大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会出现如此大的起伏?
华为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苹果则是iphone 12的缘故,正如库克所预料的那样,苹果的2020年秋季新款不仅在数量上创了新高,还在销量上取得了胜利,iphone的换代升级还在中国市场创下了最高纪录。
以此为根据,小米在接下来的两个季度,Q3大概率不会有太大的市场份额变化,一旦进入苹果的“旗舰时间”,很有可能会被反超,毕竟苹果这些年在国内的销售表现一直很稳。
结语小米的卢伟冰曾经表示,在未来的2~3年争取超越三星,成为全球出货量的冠军品牌。对于小米的决心,我并不怀疑。
但想要成为“冠军”,我始终认为小米要在高端市场上要取得再一次突破。
另外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慢慢从增量转变为存量,谁能最大程度上留住用户,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而之前小米追求的极致性价比或被其他友商学去,或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变化而变得越来越窄,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从网友们三句不离“芯片”、“处理器”的留言上来看,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竞争直接关系的企业的品牌力,同样也已经成为消费者考量是否选择一个品牌的重要因素。
-END-
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