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杨光溥一首早春诗,尽显美好,人生要学会享受和品味生活

桂临塞上聊历史 2025-02-17 23:59:38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早春》

明·杨光溥

静掩茅堂隔市嚣,读书窗外鸟声娇。

柳条乍暖全无力,暗倩东风摆舞腰。

很少有人可以抗拒美好事物的诱惑。

正如春日里绚烂绽放的花朵,总能吸引无数行人驻足欣赏,即便是平日里步履匆匆的都市人,也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沉浸在那份温柔的色彩与芬芳之中。美好,仿佛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穿透尘世的喧嚣,触及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又或者,在艺术的长廊里,一幅幅传世之作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它们以独特的笔触、绚烂的色彩,勾勒出一个又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人们在这些作品前流连忘返,不仅是因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深处那份对美的渴望与共鸣被悄然唤醒。

而在生活的细微之处,美好同样无处不在。一杯清晨的咖啡,一缕透过窗帘的阳光,或是家人间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能成为平凡日子里最动人的风景。这些简单却真挚的瞬间,汇聚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让人们在疲惫与困惑时找到前行的方向。

不过,面对美好时候,也需保持一份清醒与自省。真正的拥有,并非仅仅将其据为己有,而是在欣赏与感悟中,学会珍惜与感恩。正如那句古话所说:“知足常乐。”

在追求美好的道路上,不妨放慢脚步,用心感受每一份遇见,让心灵在美好的浸润下变得更加丰盈与坚韧。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

02

明朝诗人杨光溥,在面对早春的美好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早春》,表达了自己面对美好,却能保持心境平和的心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静谧祥和的早春画卷。在那幽静掩映的茅堂之外,市井的喧嚣仿佛被隔绝于无形,只留下一片宁静供人沉醉。诗人坐在窗边,手捧书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窗外不时传来的鸟儿啼鸣,清脆悦耳,如同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为这份静谧添上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此时,正值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柳条儿在微暖的春风中显得柔弱无力,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娇弱美人,无力却又不失风韵。它们不需要人为的摆弄,只需那暗中的东风轻轻一拂,便自然而然地摆动着柔软的腰肢,跳起了一支轻盈曼妙的舞蹈。

这舞蹈,是对春天的欢迎,也是对生命的赞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早春的微妙变化,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在这首诗中,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更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那份宁静与淡泊。

或许,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生活境界——远离尘嚣,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于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于宁静中品味人生的真谛。

03

杨光溥,明朝沂水县前杨家庄(今属莒县)人,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任满回籍,赠太中大夫,二品衔。他不但为官清廉,而且博学多才,诗文、书法等都卓有成就。

他自幼聪慧,父亲很重视对他的教育。所以,年少得功名,为人还谦虚好学、朴实庄重。。

成化元年(1465年),18岁的杨光溥便考中了乙酉科举人;

了成化五年,参加己丑科会试,得贡士第91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33名。

进入仕途,做过几任地方官,后来被调任刑部郎中。他为官清廉,除了自己的俸禄,从不多贪丝毫利益,而他又生性豪爽,常常用自己的钱周济百姓,所以从山西任满回乡时,所带的行李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唯有一箱书、一身衣而已。回乡后,他开设书院,教授本地学子,醉心文学。

简单来说,乃一位清官,好官!

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他淡泊名利,恬静自若的性格。

04

杨光溥这首《早春》诗,尽显美好,确实,人生中要学会享受和品味生活。

每一缕晨光,每一滴露珠,都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在忙碌与喧嚣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细微的美好,而杨光溥却用他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日常的片段编织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早春时节,万物复苏,正是放下繁重事务,走进自然,感受生命力量的最佳时机。可以漫步在田野间,聆听鸟儿的欢歌,感受微风的轻拂,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净化。或许,还可以邀上三五好友,一同踏青赏花,分享彼此的欢笑与感悟,让友情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更加深厚。

像杨光溥那样,用一颗敏感而温暖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是喜悦还是忧伤,都值得细细品味与珍藏。因为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经历,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个人都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让生命之花在每一个春天里都能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

这样的人生,也是很多人想要追求和拥有的吧?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