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明明侵略性不强,却有那么大领土?

南斋孤风中 2024-12-22 19:39:31

表面上看,中国文化确实推崇“以和为贵”。

《论语》里说:“君子和而不同”;

《孙子兵法》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是看看历史数据,中国古代王朝的领土扩张,可一点都不含糊。

秦朝统一六国时的领土,是340万平方公里。

主要范围是黄河、长江流域。

到了汉武帝时期,版图猛增到609万平方公里,不仅占领了整个新疆,还把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中亚。

这扩张速度,比现代好多国家打仗扩张还快呢。

唐朝更厉害,在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领土达到了惊人的1237万平方公里。

光是“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

就把唐朝的势力范围推到了中亚腹地。

要知道,这个面积比现在的中国还大100多万平方公里!

最神奇的是“汉地本部”(也就是传统农耕区)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比如汉朝时期,长江以南还是“蛮荒之地”。

到了唐朝,江南就成了富庶地区。

宋朝时,就连岭南(现在的两广地区)也完全开发起来了。

这就好比一个家庭,不光是总资产在增长,“固定资产”也在稳步增加。

那中国古代是怎么做到不断扩张,却又保持“和平”形象的呢?

主要有几个高明之处:

第一、以德服人。

比如,汉朝派张骞出使西域,表面上是做生意、交朋友,实际上是在开辟“丝绸之路”,扩大影响力。

这比直接打仗要高明多了。

第二、以夷制夷。

唐朝时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让当地人管理当地事务,朝廷只管大方向。

这种方式比直接派官员统治要省事得多。

第三,移民开发。

宋朝时期,朝廷鼓励北方人到南方开荒种田,慢慢就把南方变成了自己的地盘。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扩张方式,比硬抢高明多了。

所以说,中国古代王朝的扩张很特别:

既要维持“和平”,又要实现实际的扩张。

这种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做法,反而让扩张更持久、更稳固。

这可比那些靠打仗扩张的帝国高明多了。

你看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扩张是快,但维持时间都不长。

慢慢“中国化”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

文化同化。

中原王朝不断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文字、制度传播到边疆地区,让这些地方慢慢“中国化”。

就像现在的跨国公司,通过品牌文化来扩大影响力是一个道理。

云南这块地方从开始接触中原文化。

到完全融入中国,用了整整2000年!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11年)。

第一次派兵到云南,在那儿设立了益州郡。

但那会儿中原对云南的控制,就跟遥控器信号不好似的,时有时无。

到了南诏国时期(公元8世纪),云南还经常跟唐朝打仗。

直到元朝(13世纪),云南才算真正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要知道从汉到元,都换了七八个朝代了!

汉朝播下文化的种子,唐朝修水利、建城池。

宋朝派官员教农业技术,元明两朝加强行政管理。

每个朝代都在做一点事,一代代累积下来。

云南就慢慢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不可分割的中国省份。

放眼全球历史,还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文明。

罗马帝国再强大,也就存在了500多年。

大英帝国最辉煌时也就300年。

但中国这种“长跑式”扩张,从秦汉一直延续到今天,超过2000年!

中国从秦朝开始就用同一种文字,一直在给各个地区输送文化能量。

科举制、郡县制这些制度。

一个朝代倒了,下个朝代还接着用。

这就像是一套“操作系统”,不管换多少次“硬件”(朝代),系统都能继续运行。

中原文化像一锅八宝粥。

各地的风俗习惯都能放进去,煮着煮着就成了一家人。

这种方式看起来慢,但效果特别好。

就像现在的教育,填鸭式教育快是快,但不如慢慢培养来得扎实。

中国古代的这种“润物细无声”式扩张,就是把时间当朋友,把文化当武器,最终实现了持久的统一。

不靠武力强推,而是用文明的影响力,慢慢实现自然融合。

这,可比那些靠枪杆子打下来的帝国高明多了,人家打下来的地盘。

早就四分五裂了,而中国却越来越统一。

做大事不能急,得讲究方法,有时候慢就是快,柔就是刚。

东夷的发展

东夷,从最早的对抗,到后来的融入,再到最后的完全消失,整个过程走了将近1000年。

先说说东夷是谁。

他们主要分布在现在的山东、安徽一带,是一个很有实力的族群。

这些地方,现在是中国东部的发达地区。

但在4000多年前,这里住着的是与华夏不同文化的东夷人。

奄国、薄姑国就是其中的大部落。

再说说他们的发展:

夏朝早期,约前2000年,那时候的东夷,实力相当强。

夏朝的仲康当政时期,国家出了问题,东夷就插手帮助少康重新夺回了政权。

这说明他们当时的地位很高,是个“能说得上话”的邻居。

到了夏朝末年,情况开始变了。

东夷中的商部落觉得华夏文明特别先进,就主动靠了过去。

商部落不但融入了华夏,还后来居上,建立了商朝。

西周末年,除了住在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莱夷外,山东的东夷基本都加入了华夏大家庭。

这个过程特别自然,就像现在的一些小品牌被大品牌收购后,慢慢就用了人家的标准和管理方式。

到了战国,连安徽的东夷也找不到踪影了。

这不是说他们被消灭了,而是完全融入了华夏文化。

就像现在的上海人,谁还记得那里曾经是吴越文化的地盘?

从东夷还能对华夏指手画脚,到完全融入华夏文明,用了差不多1000年。

这就像煮一锅好汤,火候要慢慢调。

先进文化有吸引力。

商部落主动靠近华夏文明,就是看中了人家的先进性。

这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都想往发达城市跑一个道理。

文明的融合不能强求,得靠文化的吸引力。

这种自然而然的融合,才是最持久的。

慢火炖文化

说起来很有意思,中华文明扩张领土的方式,就像是在熬一锅老火靓汤。

不着急,不上火,就是慢慢地炖,火候到了,香味自然就出来了。

云南地区:“炖”了2000年。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接触,一直到元朝才完全融入。

这期间换了多少朝代?

但中华文明就是有这个耐心,一代接着一代熬,最后这道“云南靓汤”就炖好了。

东夷地区:“炖了1500多年。

从夏朝开始,这些住在山东、安徽的部落,经历了从邻居到自家人的转变。

到了战国时期,你再找东夷,就像找盐在汤里一样,早已经完全融入了。

西戎地区:也是上千年的功夫。

从周朝开始接触,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

一直到唐朝,整个陇右地区(现在的甘肃、青海一带)才算真正融入中原文化圈。

中华文明对待各地区的融合也是如此,从不急于一时。

一个地方融入要花1500年?

没问题,慢慢来。

润物无声。

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大动作,但文化的影响力却像水一样,慢慢渗透。

这就是老子说的“上善若水”,看似柔弱,实则无坚不摧。

文化吸引。

不是靠武力强推,而是让周边地区觉得“你家的汤真香”,主动想来尝尝。

这种自愿加入的方式,比强制推行要高明得多。

世代传承,这可能是最关键的。

就像一个家传秘方,要一代代传下去。

其他文明可能等不及,换个皇帝就换个想法。

但中华文明就是能一直坚持,一直等待。

为啥其他文明学不来?主要是因为:

没这个待机时间。

大部分文明能持续个几百年就不错了。

但中华文明呢?

从秦朝到现在2000多年,文字没变,文化基因还在延续。

这种超长待机能力,是其他文明羡慕不来的。

缺乏文化积淀。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积累了太多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经验,这些都是其他文明短期内学不来的。

做大事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战略耐心。

就像现在的企业发展,与其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不如踏踏实实打造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基业长青之道。

中华文明,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扩张方式。

看似很佛系,实则是最高明的战略智慧。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延续几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