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AI标注理应成为自觉

湘妹看民生 2025-02-11 08:20:38

□陈笑雪(黑龙江大学)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月5日晚,网络文学行业的头部企业阅文集团宣布旗下作家辅助创作产品“作家助手”,已集成独立部署的DeepSeek-R1,邀请全行业网文作家共同探索AI赋能创作。消息发布后,2月6日开盘,阅文集团股价一度涨超11%。

一边是网文头部企业高举“AI赋能创作”大旗,股价应声上涨,一边是网文编辑们被AI稿件“折磨”得苦不堪言,传统作家对AI进入创作领域的焦虑持续加重。不同于其他领域,创作圈对AI的态度一直有所分歧:有人认为AI不是威胁,而是文学发展的新机遇,也有人认为AI从属文学创作就是洗稿抄袭。这种观念冲突是AI逐渐发展落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AI辅助创作与AI创作的边界,势必要在种种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中得到明确。

文艺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在于它的原创性,在于其中蕴含着的人类思考。那些经典之作,都是作者生活阅历、内心感悟的独特映射,这也是文艺作品能够打动人心的根本所在。因此,正如阅文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创作必须以作家为主体”。在一部作品的创作当中,AI可以成为与创作者共同“头脑风暴”的伙伴,但不该沦为创作者的代笔;AI可以是“锦上添花”的工具,但不能是创作的核心。

当人工智能以不可阻挡之势进入创作领域,AI标注则是维护创作生态的关键之举。就创作者层面而言,标注作品是否使用了AI进行辅助创作,能将原创内容与使用AI辅助创作内容区分开,避免争议发生时,原创作品陷入“AI洗稿”的漩涡。同时,AI标注可以为作品版权交易中作者权益的界定提供参考依据,避免版权纷争。对读者而言,每个人对AI辅助创作内容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标注作品是否使用AI辅助创作,可以让读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是否要阅读有AI生成内容的作品。对于整个创作领域来说,标注作品是否使用AI创作、AI创作的比例有多少,有助于防止AI批量生成的劣质作品进入市场,破坏创作生态。

同时,AI标注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好作品的评价,“坦诚”反而会促进AI的良好使用。

优秀的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倘若创作者能够借助AI将作品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那么AI的使用不仅不会阻碍人们对作品的欣赏,反而会被其吸引。2024年,国内首部AIGC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播出,创作团队借助AI工具重建了一个“数字古蜀国”,为观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该作品毫不避讳地展示其AIGC生成的“身份”,然而,这并未影响观众对剧中古蜀文明与科幻世界交织的绮丽画面的欣赏。

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的文艺创作将会有更多创作模式,“AI辅助创作”必将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十月》杂志曾在其公众号上开设探讨人工智能写作相关的专栏,其中便包括DeepSeek创作征文、学者对话等内容。AI赋能创作,正在走进读者与创作者的生活。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创作,其创作出发点都应是创作出好作品。在AI辅助创作与AI创作的界限尚不明确之时,AI标注则是解决AI可能使创作的原创性和纯洁性遭受破坏之隐忧的关键,也将为之后“AI辅助创作”这一创作模式的规范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AI技术与人们的AI技术伦理观都处在快速发展与变化的阶段,如果说DeepSeek的备受瞩目是AI技术的一次突破,那么,让AI标注成为一种自觉,则是人们AI技术伦理观的一次进步。

0 阅读:1

湘妹看民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