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中央补发彭德怀四万八千元浦安修如何使用?有11人分到这笔钱

底层史观啊 2025-03-19 14:55:24

1979年,彭德怀同志的追悼会结束后,中央专门派人跑到成都,把彭德怀将军留下的东西都带回了北京。经过一番仔细商量,大家决定把彭将军的遗物,还有国家给的四万八千元抚恤金,一起交给他妻子浦安修。

那时候,大家都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彭德怀同志和浦安修女士其实早就分开了,他们已经分开住了好多年。直到彭德怀在医院里快不行的时候,浦安修都没能去见他最后一面。

按理说,这些东西本该由一直陪在彭老总身边的侄女他们来保管的,可为啥国家最后把它们交给了浦安修呢?

其实,浦安修心里虽有疑惑,但更多的是喜悦,因为这是中央对她身份的肯定与信赖。她也清楚,这些财物并不真正属于她个人,得把钱用到刀刃上,去实现彭德怀将军未竟的心愿。

浦安修和彭德怀是怎么结缘的呢?彭老总生前都有哪些未了的心愿?要知道,那时候的四万八千元可不是小数目,浦安修究竟把这笔钱给了哪11个人呢?

【战友帮忙撮合】

1935年那会儿,彭德怀跟着红军队伍一路走到了陕北的革命根据地。那时候,他早就是咱们军队里响当当的人物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的个人终身大事还没着落呢。

不少人给彭德怀将军张罗对象,盼着他能早点找个伴儿,但彭老总呢,全都婉言谢绝了。

在这些介绍对象的人里,李富春同志绝对是最用心的一个!那时候,他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特别乐意给大伙儿帮忙配对,彭老总的事儿他也一直挂在嘴边,放在心上。

1938年8月那会儿,中组部搞了个聚会,彭德怀也被请了过去。他到了那儿,就跟那些来延安学习的学生逐个打了个招呼,握了握手。

在这么多学生里头,有个女学生特别吸引了彭老总的目光,就连李富春同志也注意到了她,她就是浦安修。

那天的聚会上,浦安修从上海赶到延安来学习,她作为学生里的佼佼者,跟彭德怀将军热情地握了手。彭德怀将军特别欣赏这位积极向上的年轻人,所以他们俩聊了很多心里话。

这一幕恰巧被李富春同志撞见了。浦安修之前那股子积极劲儿,一个劲儿地学习进步思想,早就让组织上留意到了。你别看她出身于书香世家,大户人家的小姐,可她对底层的百姓却有着很深的同情心,对革命事业也是特别上心。

不论是看家世背景,还是说个人表现,她都是出类拔萃的,这样的美女要是能和彭老总结为连理,那可真是天生一对!这么一想,李富春同志就赶紧去找了彭德怀和浦安修,想促成他们的好事。

浦安修这边没啥不同意见,她其实早就挺佩服这位将军了。关键问题是,该怎么跟彭德怀介绍浦安修呢?

李富春明白,要是直接跟彭老总聊结婚的事,他肯定不会答应。于是,他建议再给他们俩安排一次见面。

听说这事儿后,彭德怀大将军直接摆了摆手,态度坚决地回绝了,他爽快地说:“富春啊,咱们现在头等大事是革命!等革命赢了,我再琢磨自个儿的事儿吧!”说完,他就奔前线去了,这事儿也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了。

李富春心里清楚,彭老总这人性格直率,一旦他决定对某件事说“不行”,那这事基本上就没戏了。正当李富春为这事儿犯愁呢,突然有个人冒了出来。

这个人嘛,就是当时386旅的旅长陈赓。陈赓一贯热心肠,听说这事儿后,他打算“出个小点子”,帮忙把这两个人牵到一块儿。

1938年10月的时候,中共在延安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彭德怀也回到了延安。陈赓一看,嘿,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时机,就想着再次给彭德怀张罗说媒这事儿。

陈赓在会议休息的时候,跟彭德怀说:“等会儿咱们的战士们要踢场比赛,要不要一块儿去瞧瞧?”

彭德怀是个运动迷,一听这话,立马来了劲儿。会议一完事儿,他就跟着陈赓匆匆赶去,可到了那儿才发现,自己竟然“上当了”:浦安修早就等着他呢。

彭德怀又一次见到了浦安修,陈赓很贴心地让他们俩单独待会儿,好好叙叙旧。

那段时间里,浦安修的一言一行都让彭德怀觉得挺顺心,她对革命的理解也让彭老总挺赞同。但彭德怀心里头有个事儿,一直憋着没好意思说。没过多久,两个人一块儿出去溜达的时候,彭德怀终于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心里话给说了出来。

彭德怀笑着说:“我吧,是个地道的农民出身,可不像你家那样,满满的书卷气……”

浦安修跟彭德怀说:“家世背景啥的都不重要,咱们投身革命,不就是想让咱中国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嘛。咱俩都是革命队伍里的一份子,是肩并肩的革命伙伴。”

彭德怀接着道:“我这人性子急,说话直愣愣的……”他一股脑儿地说了自己不少短处,心里头还直打鼓,怕浦安修会在意。可浦安修啊,早就对彭德怀满心敬佩了,对这些个小瑕疵,她全都笑着接纳了。

【风雨婚姻路】

1938年快结束的时候,他们在延安的一个土窑里简单办了个婚礼,就这样成了两口子。

这场婚礼办得挺简单,但气氛特别热烈。李富春担任了媒人和主婚人的角色,彭德怀、浦安修的许多战友也都赶来祝贺,场面很是热闹。

刚结婚没几天,彭德怀就急着要去前线。要走的那天,浦安修非要跟着一起去,彭德怀心疼地看着她说:“前线可不是延安那么安宁,那里敌人凶狠得很,你就不怕吗?”

浦安修斩钉截铁地说:“只要咱俩在一起,我啥都不怕!我虽然没上过战场,但绝不会扯你后腿!”彭德怀听后深受触动,便带着浦安修一同前往前线。他负责前线指挥,而浦安修呢,就管起了后勤的事儿。

抗战那会儿,彭德怀老是忙着带兵打仗、躲敌人追击,因为他们俩不在一个部队,所以浦安修经常被晾在一边。

过了好些年,彭德怀心里过意不去地问:“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头,真是难为你了!你咋就从来没多嘀咕几句呢?”

浦安修说:“我能体会你的辛苦,在前线打仗真的不容易,我哪忍心再给你找事呢?”浦安修和彭德怀两人互相扶持,就像唱戏的夫妻,夫唱妇和,一起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战争时光。

彭德怀提倡废除花钱买的婚礼和那些不好的婚礼习惯,浦安修就跟着一起去帮忙宣传。遇到灾荒年,彭德怀和战友们忙着组织大家搞生产,浦安修也不落后,她和村里的妇女们一块上山找野菜。之后,虽然两人经常不在一个地方,但心里始终装着对方,真是军队里的一对好夫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就当上了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全权负责处理西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大家都说浦安修可能会跟着彭德怀,在他手下工作,但她可不是那种想借老公的光享福的人。她没接受彭总办公室的工作邀请,反倒跑到一家国企去,当上了党委副书记。

没多久安稳日子,朝鲜战争就又打响了。这时候,彭德怀接到紧急任务,1950年6月,他就匆匆赶往朝鲜了。

彭德怀不想让妻子担心,就偷偷去了战场,没跟她说这事儿。一直到抗美援朝的第一仗打完了,浦安修在报纸上才看到,原来彭德怀是去指挥朝鲜战争了。

浦安修读了报纸,心里特别惦记丈夫的安全,于是她连着给彭德怀写了好几封信,问他好不好。彭德怀回信就简单几个字:我挺好的,别担心。

但战争绝非玩笑,每当浦安修脑海中浮现出美军猛烈的炮火和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心里就七上八下的。没过多久,她下定了决心,要去朝鲜前线看望彭德怀。

组织上考虑到实际情况,觉得可以理解,就让她去前线,顺便也能近身照顾彭老总。可没想到,彭老总却把妻子“赶”了回来。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说起来,美国军的轰炸机老是在中朝边界那边飞来飞去,盯着咱们的后勤补给线不放。浦安修当时正好跟着车队走,结果倒霉地碰到了美军的空袭,头上受了点小伤。

她包着纱布出现在彭德怀面前时,彭德怀将军气呼呼地说:“咱这可是在国外,战场上千军万马都在拼命,你来这儿干啥!你一个志愿军司令员的媳妇都来了,那一百多万志愿军将士们该怎么想啊!”

彭老总心里其实也是特别心疼自己的妻子,但为了大局考虑,他只能好言相劝,让妻子先回国。浦安修在朝鲜只待了短短三天,然后就回国了。

【无奈选择分别】

朝鲜战争打完后,彭德怀将军胜利回国,后来他还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这些大官,为咱们军队的建设使劲儿出力。另一边,浦安修呢,就留在她的老学校北师大当老师,教出了一大批好学生。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因为在会上话说得太冲,结果就被扯进去了。

那天,浦安修从学校一回家,一眼就瞅见了桌上放着关于彭德怀的处理文件。她匆匆浏览了一遍,接着就连连抱怨起来:“你明明管的是军事,咋还去插手这些事儿呢?”

一开始,彭德怀没打算搭理,但妻子老是抱怨,他渐渐就烦了。这样一来,他们之间的感情肯定回不到过去了,吵架也成了家常便饭。慢慢地,浦安修连周末都不愿意回家了,最后两人干脆分开住了。

有天下午,浦安修打算跟老公好好聊聊。等她一回到吴家花园,彭德怀就拿起一个梨,咔嚓一下掰成了两半,笑着说:“你要是真想分开,那咱们就把这梨分了,你吃这半,我吃那半!”

彭德怀的行为伤透了浦安修的心,最终,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头。1962年的时候,浦安修通过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传话,说他们以后各走各的路,这婚姻就算是到头了。

彭德怀听完侄女的话后,心里像是被重重一击,好长时间都没法缓过神来,难以接受这事儿。另一边,浦安修也向国家递了申请,说是想和彭德怀同志分开。

这份请求经过多个环节的传递,最后送到了邓小平同志面前。他仔细看了看,然后在上面简单明了地写了句话:“这属于家庭内部事务,党和国家不会插手管!”

浦安修收到国家的答复后,就等着彭德怀的回话。彭德怀心里难过了好些日子,最后才勉强点了头,同意离婚。这样一来,他们俩名义上就不是夫妻了,但实际上,在法律上他们还是合法的伴侣。

离婚后,彭德怀将军和浦安修就没了联系,他一直都孤零零的。直到1974年,彭德怀将军快不行的时候,还让人去请浦安修,想再见她一面。但浦安修以为是假的,就没去。

浦安修知道彭德怀去世后,心里头真是难过极了!她觉得特别对不起老公,因为他的遗愿没能达成。

浦安修心里老想着要做点啥,好把那些遗憾给补上。1978年,她总算盼来了这个机会。

【实现彭德怀遗愿】

1978年,北京为彭德怀将军举办了追悼会,邓小平、杨尚昆等众多领导都到场了。彭德怀的亲属,包括他的妻子浦安修,也都参加了这次追悼活动。

会议上,氛围特别别扭,彭德怀的家人对浦安修当年没能来见彭德怀最后一面,心里始终有个疙瘩。所以,彭家人对浦安修态度挺不满,脸色都不大好。

多亏了邓小平同志出来打圆场,中央领导们都觉得,浦安修仍旧是彭德怀的妻子。她当年那么选,也是被那时候的情况逼的。这些年来,浦安修从没拿自己当彭德怀夫人摆架子,反而帮了彭德怀不少老战友,解决生活上的难题,这让好多老同志都特别感动。

经过领导的一番劝解,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们慢慢懂得了浦安修的难处,还有她做的那些决定。

追悼会办完后,邓小平同志安排人去拿了彭德怀将军留下的东西,还有四万八千块钱的抚恤金,打算一起给他的家里人。这个家里人就是浦安修。领导们是考虑了之前说的那些情况,才决定这么做的。

当工作人员把遗物和抚恤金送到浦安修面前时,她着实吃了一惊!但转念一想,她觉得这是领导对她的信赖,也是国家正式承认了她作为彭德怀夫人的身份。

拿到东西后,她立刻把彭德怀的侄女和那些老同事都叫了过来,大家一起商量了怎么处理遗物和遗产,然后就把方案报给了中央。

大概说说这个方案的内容哈:彭德怀同志的猎枪、手枪那些子弹,都已经送到枪支管理部门去了。他的电视机呢,给了侄女彭梅魁。收音机还有手表,则是给了另一个侄女彭钢。他收藏的那些书,像《马恩全集》、《列宁全集》这些,现在都留在浦安修那儿。剩下的东西,都交给博物馆保管了。

对于国家给的那四万八千块抚恤金,她是这样打算用的。

首先,咱们拿出10016.2元捐给了彭德怀的老家乌石小学,然后又以彭德怀的名字,在当地的信用社存了个定期存款。

1922年的时候,乌石小学在彭德怀的老家建了起来。后来,到了1961年,彭德怀亲自回到了他的家乡,还亲手写了“乌石学校”这四个大字呢。

彭德怀心里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为家乡的教育出一份力。他去乌石考察时,多次和乡亲们聊起学校的发展,盼着家乡的孩子们都能有书读,一个不落。

现在,浦安修换了一种方法,帮彭德怀实现了他最后的心愿。老家的乡亲们都被深深打动,那所曾经破旧不堪的学校,也因为有了这笔资金的注入,变得全新亮丽!

然后,浦安修把彭德怀的亲戚们都叫了过来,包括侄女彭梅魁、彭钢,还有侄子彭正祥、彭康白、彭启超、彭爱兰、彭康治和彭秀兰,总共八个人。她给每个人都分了一些钱。

彭德怀有两个兄长,名叫彭金华和彭荣华,但他们不幸很早就被国民党给害了。这些孩子呢,都是彭德怀一手拉扯大的,他把他们八个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后来,浦安修也对这些孩子特别好,因为她和彭老总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这些后辈对她来说,就跟亲生的没两样。

接着,浦安修给彭德怀的老朋友景希珍、秘书纂魁英还有司机赵凤池,每人送上了一千元。这三位在革命年代和彭德怀一起打过硬仗,解放后也紧跟着彭德怀到基层去。他们后来去了成都,路上遇到了不少难关,吃了不少苦头。

彭德怀躺在病床上时,曾跟旁边的人说:“我对跟我一起打仗的兄弟们不够好!心里真是过意不去!”要是彭德怀同志还在世,他肯定想把那笔钱亲手交给他们。

之后,浦安修替彭德怀补交了剩余的党费,总共是五千四百块钱。追悼会的开销用去了一千多;她又给彭德怀的老家生产队捐了一千多;另外,还向国家捐了一万块钱。

手头最后那四千块钱,浦安修先拿了两千去帮衬彭德怀老家的亲戚,还有之前在山西那边过得不容易的乡亲们。可剩下的两千块怎么办,这事儿可让浦安修好生为难了一阵子。

没多久,她就有了新的打算:打算给彭德怀元帅写一本传记,好让后人了解他的事迹!于是,她就把那两千块钱给了写书的小组。

那时候,这笔钱可真是个大数目。浦安修自己的生活也挺拮据的,但她在这件事情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品德,一分钱都不要,这事儿在组织里赢得了好多同志的夸奖。

【晚年编写书籍】

浦安修到了晚年,一门心思扑在编写彭德怀同志的传记上。这事儿一传开,彭德怀的老战友们,像杨尚昆、黄克诚他们都纷纷表示,要全力帮忙。他们还特地叮嘱浦安修,一定要把彭大将军的真实模样给写出来!

浦安修,已经过了六十岁,带着编写团队的小伙伴们,踏上了彭德怀将军曾经走过的路。他们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好多地方,跟乡亲们拉家常,打听关于彭德怀的故事。就这么一点一滴地,他们搜集到了好多故事。一个既爱护百姓和士兵,又严肃中带着点幽默的将军形象,就这么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

1981年,彭德怀将军的自传《彭德怀自述》面世了,这本书刚上市就狂销近300万册,可见彭大将军的影响力有多大。书里把彭德怀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彭德怀。

书一出版,立马在市场上赢得了大堆好评,稿费也赚得盆满钵满。但浦安修却一股脑儿全捐了。有人好奇地问她为啥这么做,她直截了当地回答:“这本书啊,是彭老总用心血换来的,那稿费自然得用到刀刃上,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去!”

后来,中央决定要写一本《彭德怀传》。浦安修对这本书特别盼望,但可惜啊,1991年的时候,这本书还没出版,浦安修就离开了人世,走完了她这一辈子。

说起浦安修和彭德怀的爱情历程,那真是经历了革命时期的种种磨难,还有战争年代的困苦日子。但他们俩始终心心相印,一直相互陪伴,彼此牵挂。

说到后来他们选择离婚,那也是因为那时候的特殊情况,没办法的办法,现在咱们也能体谅浦安修的难处。但一想到彭德怀将军最后孤单一人走到人生尽头,真是让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