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分了不同的层次,并不是都要求学生变成最优秀的,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而是有一定的功利性选择,在选择面对现实困境的时候,不得不做出让步。
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以后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说得现实点,就是让孩子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挣钱多,还清闲,还能在大城市定居,就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看似比较简单,但在现实面前,这样的理想变得高不可攀。真正考上重点大学并在城市定居的学生并不是特别多,大多数学生都经过了一些选拔,不得不去学一门技术,到工厂打工,或者自己创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是最高的,都希望孩子变成最优秀的,但现实中的孩子有一番对比,总有优秀的与不优秀的,还有成绩平平的,并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孩子智力比较好,专注力也比较好,能够专心听课,认真做作业,还能自己找题来做,最终成绩名列前茅,考上了985或211类的大学,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这样的学生人数比较少,家长督促比较严格,孩子也比较自律,有自己完善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家长要求比较严格,另一方面学生自我要求比较严格,智力水平又不差,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绩,也能够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考上重点大学,考上普通大学的就算不错了,而有的学生在中考之后就要分流,进入中专或技校,学一门职业技术,毕业之后做工人。即便他们的家长对他们期望值比较高,经常严格要求他们,也不一定能督促他们上进。家长在严格要求之后不起作用,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学历就可以了。能考上普通大学的就去读普通大学,至于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家长已经帮不上什么忙了。很多中考之后分流的学生也是如此,家长对他们要求比较高,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放低了要求,因为这样的学生学习不专注,作业经常完不成,考不了高分数,也就让家长大大失望了。家长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让这样的学生跟着老师学习,只要顺利毕业,考上一所中专或技校就可以了。因为考不上高中,就不能去读高中,以后想要考大学就只能通过读中专来逐渐升级,由中专升入大专,再由大专升入本科。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满怀希望,一旦遭遇现实困境,孩子不争气,不好好学习,就会让家长伤透了脑筋。家长经过一番管教之后,并不能扭转孩子的思想,也不能让孩子变得成绩好起来,就只能放任自流了,或者只是稍微管教一下,这并不会全面管教。因为孩子的智力水平摆在那里,即便他们认真学习,跟着辅导老师学习,也不一定能考得高的分数,家长也就不再严格要求了,不然只会给孩子增加沉重的负担,甚至弄得孩子寻死觅活,影响家庭和谐。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没有什么要求,因为孩子本身智力偏弱,大大弱于同龄人,只要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读完初中就可以了。至于以后怎么办,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样的孩子往往会给学校方面造成很大的麻烦,弄得老师也无可奈何。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排斥智力偏弱的孩子,只能让他们就近入学,而每到考试的时候,他们往往成了全班的“秤砣”,拉分拉得很严重,但老师又拿他们无可奈何。家长本身对他们没有什么希望,只需要他们读完初中就可以,哪怕不听课,不写字,整天坐在那里,硬生生地坐三年,也可以顺利拿到初中毕业证,就算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甚至有这样的学生,生活不能自理,到了初中需要老师特殊照顾,不然教室或宿舍就会飘出难闻的异味,让很多同学厌恶。
家长对学生的要求都很高,但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层次的要求。这叫做理想和实际相结合,理想要受制于现实环境,只是空怀着美好的理想,忽略现实环境的客观性,忽略孩子的智力水平,就很容易好高骛远,弄得孩子负担很重,却不一定获得好的效果。家长们都比较务实,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教育也是一种投资,需要给孩子买书,买校服,让孩子在学校吃饭,还要接送孩子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倘若没钱,就不能去读书。从最美好的理想跌落到尘埃,家长可能失望至极,而孩子本身却不一定知道自己有多么差劲。家长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退而求其次,放低了对孩子的要求。倘若家长有办法让孩子提高成绩,哪怕花很多钱,他们也不会在乎,毕竟有一定的家底。倘若家长是农民,收入不高,那么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会很高,除非孩子智力超常,学习很用功,就可以轻松考上重点高中,进而考上重点大学。但这样的孩子比较少,因为城市的孩子大多都进辅导班,偷着找老师辅导,成绩始终不错。当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同样考试竞争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就会出现很大的劣势。
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分层次的,有高要求的,有低要求的,还有触碰底线的要求,只是要孩子活着就好,没有太大的奢望。看清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层次,学校方面或老师就可以“辩证施治”了,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以免得罪了家长,以免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