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文臣一看武将不顺眼,就拿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引经据典;屡试不爽,你还别说,这方法用来对付武将非常有效。除了岳飞吃过这样的亏以外,北宋的名将狄青也吃过;就发生在宋仁宗赵祯时期。
因狄青屡立战功,被宋仁宗赵祯大为赞赏,封为了枢密使,相当于最高军事机构的总负责人,地位已经与宰相不相上下了。可好景不长,狄青在这个位置仅仅坐了4年就被宋仁宗赵祯给罢免了,这其中就有文官集团的“功劳”。
文官集团瞧不上狄青,其中就包括韩琦与文彦博;文彦博曾觐见宋仁宗赵祯,用了“陈桥兵变”的案例来诋毁狄青权力过大;偏偏宋朝的皇帝就吃这一套,再仁义的君王的也忍受不了,必须将造反的征兆提前扼杀在摇篮里。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狄青忠心为国,始终也想不到自己哪里做错了,最终抑郁而终。
岳飞的“莫须有”可以查到凶手,但是狄青的“莫须有”却很难找到凶手;因为没有直接陷害的证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宋朝重文轻武;狄青算是众人口中说的生不逢时。如果要处在秦皇汉武时期,估计肯定会受到重用。小伙伴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