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3亿入局:陕西“中央厨房”大战规模已达百亿

融棒棒糖 2025-04-09 17:50:46

继《跃进大别山!“500冰峰”官宣出省》后,又见“陕西品牌”高调进攻。

3月21日,由小六饮食(870618)创始人张安新实控的“西安食大事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食大事”)与西安经开区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泾渭工业园投资3亿元建设鲜食智慧工厂。

而在半年以前,张本人才刚刚将上市公司名下最大全资子“西安乐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安乐鲜”)划转至食大事旗下,此役再度“历史级”押注中央厨房,足以看出其“本土最全供应链”的决心与态度。

辗转腾挪OR主动进攻?

看到这个标题,或许有糖豆会问,刚刚不是说主动进攻?怎么又成“辗转腾挪”了?看似矛盾的表述背后,实则直指“小六汤包”的功守道。

据悉,过去一年时间里,小六曾先后3次卖子,将名下西安兴合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城南饺子馆母公司)、宝鸡高端装备产业园工业厂房、乐鲜食品的相关股权全部出清。

受让方分别指向西安城味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原《“熬”出希望:“小六”收购“城南饺子”》标的出让方)、陕西魏斯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魏家凉皮创始人魏文军实控公司),仅有乐鲜食品一例属于“左手倒右手”,由张安新名下的食大事出资599.15万元接盘。

其中缘由,我们在《养着3000人的小六汤包,能否撑过2020?》《从“-1738万”到“+9.3%”:“小六”挺住了!》等多篇报道中已有阐述,就是要做减法、保现流。

继续深挖可知,西安乐鲜系一家集研发、采购、生产加工、现代化仓储及物流自配送为一体的食品供应链服务平台,由小六2000年第一代“中央厨房”孵化而来,2016年10月开始公司制运营,注册资本1000万元。

只是,面对餐饮“微利时代”,专做供应链的西安乐鲜也没能幸免。2021至2024年间,该公司营收降至9424.46万元的同时,净利润也出现明显波动,分别实现2082.47万元、-6344.63万元、-3096.23万元与-97.69万元。

在此期间,张安新对小六的未来有了新的设想。在出资1000万元设立集团业务统筹公司“食大事”的同时,也围绕小六饮食、西安乐鲜与商业投资3个模块进行积极布局。

如小六饮食的区域性关店、公司更名等动作,都是为品牌年轻化转型而做足准备。此外,还有划转西安乐鲜、3000万元工厂扩容、本次新建的智慧工厂,也离不开其对于“供应链”产业方向的研判。最后,看向其商业投资动作,也已布局了商业经营面积超2000㎡的品牌街区“草滩渭街里”。

在梳理了所有前景要素以后,最后回到小六供应链本身。

据了解,本次新建项目将重点布局智能生产工厂、智能冷链集配、工业旅游、智慧产协数字中心等领域,未来预计年营收可达8亿元,会吸引30家品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

此外,小六供应链朋友圈也同样引发了我们的关注。

官网显示,目前,食大事旗下已拥有“小六汤包”“小六川味砂煲菜”2大连锁餐饮品牌,“乐鲜供应链产品”“食六客美食”2大供应链品牌。以及69家连锁直营店、7-ELEVEN、盒马鲜生、兰湘子、叁宝烤肉、大厨小馆、得利斯、徐记海鲜等50余家供应链服务客户,专做他们的原材料本土化供应、或预加工、预处理。

从内循环到外循环,原来小六的朋友圈已经很大了。

一本经济账

实际上,我们相对后知后觉,直到《猪肉连涨6周:渭南突发“大红门英雄贴”》才意识到,一场行业寒冬正在笼罩全国餐饮市场。

2024年,中国餐饮业全年营收达5.57万亿元,同比增长0.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42%,高居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但在亮眼数据的背后,却是食材、租金、人力成本分别上涨15%、8%和12%,平均净利润率大幅收窄,超半数企业在盈亏线上挣扎的残酷现实。

这也导致“西安餐帮”开始不约而同地算起了自己的经济账,尤其是节点意识更强的民营老板,更为显著。

于是,才有了上述连锁餐饮品牌与小六供应链的本土化合作,其核心诉求是要保证自身利润率。

但同时,我们也想知道,这究竟能节省出多少账面收益?

从研报显示,目前超80%的连锁餐饮企业已引入预制菜,使用预制菜前后可分别降低6%的人力成本与2%的租金成本。

看向不同赛道的上市公司,海底捞(火锅)、小菜园(中式正餐)、老乡鸡(中式快餐)、蜜雪冰城(茶饮),在引入中央厨房供应链前后,分别实现了从43.8%至40.7%的原材料支出、从23.2%到22.6%的人工成本支出,以及远低于行业平均7%的食材损耗率,配送成本更从12元/吨降至5元/吨。

那么,“连锁餐饮们”为什么与小六合作的问题,也迎刃而解。就是在央厨投资巨大的背景下,选择“本土大个子”不失为一种更加有效地降成本手段。

与此同时,棒棒糖也意识到,今天的中央厨房,远非我们理解的一个切洗菜、切菜作坊、配送车队那么简单。

如智能化与自动化;

据新华日报最新报道显示,在江苏张家港的永联食品加工产业园里,每日仅需11名厨师工作8小时,结合智能分拣系统、净菜生产线、机械臂、智能搬运AGV小车等自动化设备,就可满足超2万人的用餐需求。而这只是一个投资仅7000万元,脱胎于当地村集体经济的小型央厨项目。那些大资本的手笔,自动化程度、食品供给程度只会更好。

如个性化与多元化;

不妨目光转向位于郑州的千味央厨食品工厂。仅一个油炸类产品就拥有90款SKU,4大核心品类(油炸类、烘焙类、蒸煮类、菜肴类)SKU更高达300余款,几乎横跨了所有餐饮场景,覆盖了B端、C端各类定制化、个性化餐饮产品。

虽然,小六供应链品类还远不能及行业巨头,但凭借面点馅料、粗粮食品、预制菜、净菜加工4大产线和蔬菜集采集配中心+7大类别、23个品种、70+SKU产品,足以在西安市场实现阶段性领跑。

百亿央厨鏖战

借着本次选题,棒棒糖也想对陕西央厨市场进行一次系统性梳理,结果令人震惊,仅从2021年至今,笔者就统计出了106起央厨项目,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陕南及陕北项目多,但体量小;

据悉,过去4年间,两地市场共披露了69起建成或在建项目,要么是以县域、乡村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的村集体项目,要么是当地民企小老板以自家餐饮品牌为基础展开的综合性项目,投资金额基本均在千万元左右。

2、关中项目少,但体量大,且背后主体更为多元。

西安、咸阳、宝鸡、渭南、铜川5市则在此期间至少披露过37起央厨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147.03亿元,单一项目平均投资约7.0015亿元左右。

投资主体来看,众所周知的就有,由外资“益海嘉里”布局的43.7亿元兴平金龙鱼。此外还有不少省外民营资本的出手,如“张小泉母公司”富春控股在西安经开投资的12亿元央厨冷链,国内团餐龙头之一的北京千喜鹤集团在渭南大荔投资的5亿元央厨。

当然,本土民企投资还是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如60亿的陕西润和食品产业园、10.2亿的西安石羊食品工业园、2亿爱菊中央厨房等。

同时,还不乏一些“另类玩家”。例如“国资央厨”代表的宝鸡高新控股参与的甜旭央厨、陕西国铁参与的西铁局中央厨房,“事业单位央厨”代表的长安区供销联社央厨,这些项目在渠道方面,基本都单一指向某些公共资源市场。

以上种种数据,不由让人想起“百团大战”的盛况。但在棒棒糖看来,中央厨房本就是一桩追求连锁、追求标准、追求规模的大资本、大生意。自然意味着该赛道的高门槛、高准入。在大资本与区域性龙头的强势介入下,势必会引发出陕西餐饮业未来的两大趋势。

其一是以品牌为主的流量战争。

这一点,不是说要放弃口味、食品安全等餐饮核心要素,而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抢占更多消费者心智”的问题。要追求的效果,就是让消费者在谈及火锅时自然想到海底捞。

其二是以供应链为主的渠道战争。

品牌端竞争,当然离不开渠道的支撑。在各大连锁餐饮兴建西安供应链的同时,必然会有一些品牌的某些品类,去主动选择第三方供应链平台。

原因在于,某些小品类且工艺复杂的SKU,往往不能支撑连锁品牌在供应链方面继续投资,但同时品牌亦有规模集采降成本+为门店简化预制菜操作的需求,或许正是小六可以“外循环”的底层逻辑。

0 阅读:0

融棒棒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