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器官捐献,是在另一个维度上书写着生命的延续篇章。当一个人决定捐献自己的器官,那是一种无私且崇高的抉择。这些捐献的器官在他人的身体里重新焕发生机,让濒临死亡的生命得以重生,让失明者重见光明,让衰竭的心脏再次有力地跳动。器官捐献者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馈赠给这个世界,使那些原本被命运判了 “死刑” 的患者能够重新拥抱生活,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在现实世界的医学领域,关于和“奉献”和 “延续”,同样有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 —— 海瑞塔・拉克斯与海拉细胞。海瑞塔虽已逝去,但她的细胞却永生不死,为医学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海拉细胞的| 诞生

1951年1月,海瑞塔•拉克斯(Henrietta Lacks)走入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她感觉身体不对劲,并意识到“身体里长了个肿块”。那次检查的结果是“宫颈鳞状细胞癌1期。”
当时,约翰·霍普金斯组织培养研究组的负责人乔治·盖伊(George Gey)和他的夫人玛格丽特致力于体外培养恶性肿瘤细胞已经整整30年。他们希望找到癌症的原因,从而找到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细胞都很快死去了,剩下那些没死的也是奄奄一息,基本完全不分裂。夫妻俩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第一种永不死亡的人类细胞,也就是说,他们希望找到一种可以不停地分裂、更新的细胞,他们认为这将是打开癌症之锁的钥匙。
海瑞塔·拉克斯的子宫颈组织切片,代号是“海拉”。“海拉”刚交到盖伊手上时,实验室里的人都不抱什么希望,以为海瑞塔的细胞肯定会和其他细胞一样,难逃死亡的命运。

盖伊的助手每天例行公事地给操作间消毒。一天,她发现海瑞塔的细胞在试管底部边缘出现了一圈像煎鸡蛋白一样的东西,这是细胞生长的迹象。
助手没当回事:有些细胞确实能苟活几天,但还是会死去。
但是,令他们吃惊的是,“海拉”长势很快,隔天早上数量已经增加了一倍。研究员将试管里的内容物分成两半,给它们更多生长空间,结果不到24小时细胞数目又加倍了。她很快尝试将细胞分成四份,然后六份,结果,别管研究员给它们多少空间,海瑞塔的细胞都能把它们填满。
这些病灶组织的细胞长得比健康细胞快20倍,健康细胞没几天就死光了,可是海瑞塔的癌细胞似乎能永无止境地长下去,只要有营养和温暖的环境就可以。
你的细胞会让你得到| 永生
自1951年开始,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海拉(Hela)细胞是不断分生至今,成为医学史上首例经体外培养而“永生不死”的人类细胞。
照片中的海瑞塔•拉克斯面带微笑望着镜头,双手叉腰,穿一袭熨得平平整整的套裙,看起来活泼热情。这张照片是上世纪40年代末拍摄的,海瑞塔·拉克斯当时还不到30岁。她有着光滑的浅褐色皮肤,目光活泼,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她是美国南方的贫穷烟农,在她的黑奴祖先世代耕种的土地上生活。

此时此刻,她并不知道癌细胞正在自己体内蔓延,她更不知道这些细胞将让她的五个孩子幼年丧母,也将彻底改变医学的未来。
31岁生日后一周,海瑞塔由于迅速恶化的疾病,不得不住院治疗。她痛苦不堪,就连杜冷丁和吗啡都无法缓解疼痛。
每天都有新的肿瘤出现,从淋巴结、髋骨到阴唇。高烧不退。人们都清楚,海瑞塔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1951年10月4日凌晨12点15分,海瑞塔停止了心跳。
海拉细胞为人来| 带来了什么
海瑞塔死后不久,盖伊无偿地将海拉细胞分给各国研究者。一石激起千层浪,“海拉工厂”迅速开始成形。这也是海拉细胞传奇的开端。
1951年底,世界上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小儿麻痹疫情。学校纷纷停课,家长们极度恐慌,全民迫切期待疫苗的出现。1952年2月,匹兹堡大学的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宣布,他已经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小儿麻痹疫苗,可现在仍然无法给孩子们施用,因为必须先进行大规模的实验,证明疫苗安全有效。为测试这种疫苗,海拉细胞在细胞培养工厂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世界上第一家细胞工厂建立起来了,为人类战胜小儿麻痹症立下大功。

盖伊通过飞机、火车、卡车将海拉细胞运往全国各地。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即使运输条件很差,整个过程也只有一支试管里的细胞死亡。
通过海拉细胞,科学家确定了人的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而不是之前一直以为的48条。
1954年,海拉细胞帮助科学家实现了细胞克隆,这一重大突破为动物克隆、基因疗法、试管受精和干细胞分离等尖端生物医学,奠定了基础。
进入60年代,海拉细胞已无处不在,成为了医学研究绕不开的工具。苏联与美国分别发射了卫星,将海拉细胞带入太空,用于研究失重状态下的细胞增殖。
科学家通过海拉细胞与其它细胞融合,产生抗体,研制出了赫赛汀(Herceptin)等抗癌药物。
几十年来,海拉细胞解开了癌症、病毒、核辐射如何影响人体的奥秘,促成了体外受精、克隆技术、基因图谱等无数医学突破,它被利用于几乎所有医学研究领域,并贡献多个诺贝尔奖。
器官捐献,实现| 另一种“永生”
一位科学家估算,如果把人们培养过的所有海拉细胞堆在一起,它们将重达5000万吨;如果把世上所有海拉细胞依次排开,总长度将超过10万公里,这个长度几乎可绕地球三周。而海瑞塔·拉克斯本人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多一点。
这是确确实实的医学与生命的奇迹。

在海拉细胞的不朽传奇中,我们看到了生命力量的奇迹,也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无限可能。这些细胞,从一位普通女性的体内走出,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成为了医学研究的基石,促进了无数医学技术的飞跃。而海瑞塔·拉克斯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即使生命终有尽头,通过无私的奉献,人类依然能够实现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今天,随着医学伦理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器官捐献成为了另一种延续生命、传递爱与希望的方式。无数像海瑞塔一样的人,选择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宝贵的器官赠予需要的人,让爱与生命得以延续。这些无私的捐献者,虽然肉体消逝,但他们的精神与生命的一部分,却在另一个生命体中得到了重生。

每一个器官捐献的故事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与信任。那些决定捐献器官的人,如同海瑞塔・拉克斯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在生命的画卷上勾勒出最为绚丽的色彩。他们或许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伟大的胸怀。
海拉细胞的永生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资源,而器官捐献则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带来了新生的曙光。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延续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这种延续,不仅仅是生理机能的延续,更是爱、希望与人性光辉的延续。是对生命的礼赞,是爱的接力,是在尘世中铸就永恒的伟大之举。让逝者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让一个生命的离开更有意义,以爱的名义让生命得到再度绽放。
(来源:华山医院OPO。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