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国联军的大火席卷北京城,晚清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被迫仓皇逃离紫禁城。时年65岁的老佛爷,平日里安享尊荣,一旦失去皇家庇护,立刻显露出落魄之态。西行至西安的路上,慈禧经历无数艰险,最终抵达山西祁县。在这里,她遇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向乔家借款10万两白银。乔家家主的回应更是出乎意料:“无需偿还!只需老佛爷赐字。”1900年8月14日,西方列强的军队猛攻北京城。慈禧太后在紫禁城寝宫中惊惶不安,战火和爆炸声不绝于耳。为自保及保全清王朝,她决意逃离。深夜召集大臣宣告计划,携光绪帝、大阿哥等皇室成员及宫女太监逃离紫禁城。逃亡中的慈禧尽管心急,仍不愿放下自尊。为缓解连日奔波之苦,命令随行官员在昌平州休整。然而,昌平州知州因病告假,次官谨慎未接正式谕旨,不敢轻易开门迎接。慈禧震怒,却因追兵不敢逗留,继续前行。途中,暴雨突至,慈禧一行人逃至附近乡镇避雨。在雨中跋涉后,终于在简陋民宅找到避难处。当晚,慈禧等人几乎未进食,慈禧仅得以半块面饼果腹。如此困顿,对她这位长期享受荣华的老佛爷而言,难以忍受。8月17日,慈禧一行抵达河北怀来县。提前下诏要求知县准备美食佳肴。然而,怀来县当时正逢旱灾和蝗灾,田地荒芜,粮食短缺,知县难以如慈禧所愿。慈禧见知县问及食物,知县战战兢兢,称只有小米粥数锅,不敢进献。慈禧却大喜,直言:“甚好、甚好。”那晚,怀来知县从当地士绅处筹得一些肉食,献于慈禧。慈禧大悦,随后怀来知县连升三级的传奇故事流传开来。然而,此仅为短暂的休憩,慈禧深知不能久留怀来,前路漫漫,而她所携银两已所剩无几。慈禧一行继续西行,至山西。本欲前往太原,然而当时太原灾祸频发,民生凋敝,无从为慈禧提供享乐的条件。故他们在祁县暂歇。对于当地巨富乔家而言,慈禧的到来既是意外,亦是难得之机。乔家家主乔致庸,治家有方,用人不拘成规,使乔家成为一方豪强。乔致庸不仅经商有道,亦深具政治敏感。闻慈禧将至祁县,即积极筹备,迎接贵宾。乔家大院一时繁忙,众人布置临时行宫,确保慈禧一行之食宿俱至最高标准。慈禧至乔家,见其富丽堂皇,心境顿宽。乔家不仅食宿丰盛,且环境优雅,慈禧对乔家款待甚为满意,对乔致庸亦生好感。然而,慈禧心中隐忧未解,前路漫长,而银两已几近枯竭。故决意向乔家借款,以维持奢华之途。慈禧极好颜面,不愿直接借银,乃以募捐复国资金之名,放出风声。乔致庸洞悉慈禧心意,亦知此乃千载难逢之机。与慈禧随从有旧,早悉慈禧将至,提前妥善准备。慈禧借款之请一出,乔致庸毫不犹豫,愿借十万两白银。慈禧对乔致庸之慷慨感到惊异,问道:“汝如此慷慨,欲求何赏?”乔致庸微笑答:“唯求老佛爷一字。”慈禧大喜,即应允。命山西巡抚赐乔家一匾,上书“福种琅嬛”四字。此匾至今仍悬于乔家大院门楣之上。乔致庸要求慈禧赐字而非金银财宝,实则基于深远思考。首先,慈禧虽境遇不佳,然为现今太后,清王朝实际掌权者。乔家得慈禧一字,可借其名号在未来商战中拓展市场及影响力。其次,与慈禧合作,可获实际援助。慈禧好面子,必为维护颜面给予乔家实际支持,如允许其涉足高利润商业。根据《乔家大院》原著及剧集,慈禧确准乔家参与官银汇兑业务。此业务当时利润丰厚,然而因官府苛严,一般商人难以涉足。虽1863年禁令已解,实则是否介入仍系慈禧意愿。乔致庸此举,既满足慈禧需求,未伤其颜面,又赢得巨利。“福种琅嬛”寓意深远。意指仙境洞府,象征慈禧在乔家暂居时,乔家成人间仙境。此举不仅美化了乔家,亦奉承了慈禧。乔致庸深知,慈禧虽境遇不佳,仍希望被尊敬重视。他巧妙利用这四字,既解眼前难题,又提升乔家社会地位。慈禧离祁县时,对乔家款待感激不已。她赐匾奖赏,并承诺未来给予更多支持。乔致庸此计极成功。慈禧辞后,乔家确借其名号扩大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其生意迅速遍布全国,乔家大院亦成山西著名商贾家族之一。乔致庸智慧不仅见于此一合作。此后,乔家坚守诚信,与朝廷保持良好关系。甚至慈禧逝后,乔家生意依然兴隆,成为我国近代史著名商业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