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高管谈MG品牌战略,燃油车型持续发力,全球市场与国内并重发展

晏俊讲车 2025-04-14 13:07:33

当国内车市卷到“娘都不认识”的地步,价格战、技术战、营销战,一轮接一轮,永不停歇,中国品牌除了硬着头皮往前冲,难道就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说白了,这就是摆在所有中国汽车品牌面前的一道送命题。

卷,那是真的卷,卷到啥程度呢?

新车上市,不降个几万块,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但问题是,这么卷下去,大家喝西北风吗?

今天咱就来唠唠上汽MG,看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上汽MG的几位高管,最近就出来放了点话。

中心思想就一个:国内太卷了,得去全球市场找活路。

你品,你细品,这话是不是有点意思?

人家可没打算在国内市场“躺平”,而是要把全球市场当成自己的“第二战场”。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他们觉得,全球市场的电动化速度,没咱们国内这么快。

这就给了燃油车喘息的机会,也给了MG这种同时拥有燃油车和电动车技术的品牌,更大的操作空间。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味道?

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国内市场,恨不得一天出一个新品牌,三天出一个新车型,卷得你眼花缭乱。

海外市场虽然也有竞争,但远没有国内这么激烈,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举个例子,MG在欧洲市场就玩得挺溜的。

他们推出了MG4 Electric等纯电动车型,销量蹭蹭往上涨。

这说明啥?

说明MG在欧洲的电动化转型,已经初见成效了。

但与此MG也没有放弃燃油车市场。

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都对电动车那么感冒。

有些地方充电桩还没普及,有些地方消费者就喜欢燃油车的驾驶感。

MG的“燃油+电动”策略,其实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务实的做法。

再说说东南亚市场。

这几年,MG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卖得相当不错。

靠啥呢?

靠的是时尚的设计、较高的性价比,还有完善的售后服务。

这些都是MG的优势,也是他们在东南亚市场站稳脚跟的关键。

你可能会问,MG在国内市场表现咋样呢?

实话实说,跟那些“网红”品牌比起来,MG在国内的声量确实不算大。

但人家也没闲着,一直在努力。

为了更好地贴近用户,上汽还搞了个组织变革,成立了上汽大乘用车板块。

目的就是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真正为用户办实事。

俞经民就说过,MG是世界上最早的“用户型”品牌,要和用户真正拥抱在一起。

这话听起来有点虚,但其实挺实在的。

汽车这玩意儿,最终还是要用户说了算。

怎么和用户拥抱在一起呢?

那就是“用户共创”。

啥意思呢?

就是把用户的需求,融入到产品设计和研发中。

比如,用户觉得车机系统不好用,那就改;用户觉得座椅不舒服,那就换。

一切都以用户为中心。

这几年,MG一直在强调“年轻化”和“全球化”。

啥是年轻化?

就是设计要时尚,营销要有趣,要和年轻人玩在一起。

啥是全球化?

就是要把车卖到全世界,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MG品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MG也是下了血本。

比如,他们请来了前布加迪威龙设计师约瑟夫·卡班,打造了MG首款方盒子车型Cyber X。

这款车将在上海车展上亮相,据说会给大家带来不小的惊喜。

还有MG Cyberster,这款跑车在去年的古德伍德速度节上,可是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周钘当时就表示,Cyberster是MG品牌重塑跑车基因的重要一步,也是MG品牌走向高端化的尝试。

上汽国际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

他们的目标是,让MG品牌在全球各地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说了这么多,其实MG的策略很简单:国内市场要守住,全球市场要攻下。

用“燃油+电动”两条腿走路,用“用户共创”来提升产品力,用“年轻化”和“全球化”来提升品牌价值。

但问题是,这条路真的好走吗?

国内市场竞争那么激烈,MG能否在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

全球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也有各种各样的挑战,MG能否在全球市场取得更大的突破?

这些问题,谁也说不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MG已经在路上了,而且他们正在努力。

中国的汽车品牌,想要在全球市场崛起,光靠嘴上说说肯定不行,得拿出真本事才行。

MG的“不卷国内卷全球”策略,或许能给其他中国品牌一些启发。

未来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拭目以待吧。中国汽车品牌,加油!

至于MG未来会咋样?是能一飞冲天,还是半路熄火?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

0 阅读:1

晏俊讲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