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断言:试管婴儿寿命仅40年,那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如今怎样了

春秋玉史 2024-09-20 11:29:35

文| Y

前言

根据数据统计,在我国育龄夫妇中,不孕不育患者有超过五千万人,占育龄人口的15%。

孩子作为父母和家人的精神寄托,是多少家庭梦寐以求的希望。甚至有的长辈为了催生,在床头贴上漂亮宝宝的海报,只为小两口能够有个孩子。

但其实有时候不是俩人不想生,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办法生,郑桂珍就是其中之一。

夫妻俩人结婚二十多年都没有孩子,为了不让村里人说闲话,她决定尝试试管婴儿。但当时我国在这方面并没有成功的案例,所以她还是下了很大决定。

给她做这个手术的,正是“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尽管手术很成功,孩子也顺利出生了,但一些专家却觉得试管婴儿的寿命超不过四十岁。

如今36年过去了,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如今怎么样了?

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

郑桂珍是甘肃人,结婚二十年,肚子始终没有动静,村里那些碎嘴的女人总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说她是“不会下蛋的母鸡”。丈夫嘴上不说,但眉宇间的愁容却越来越深。

郑桂珍不是没想过放弃,可一想到“母亲”这个词,她心里就泛起一阵酸楚。她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那是她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梦。

直到一个下午,丈夫外出工作,郑桂珍在屋里听着广播干着家务,突然,一则新闻让她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原来北京有机构在研究一种叫“试管婴儿”的技术,可以帮助不孕不育的夫妻拥有孩子!那一刻,郑桂珍感觉希望的火苗重新在心中燃起。

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觉得这种技术听起来“有悖伦理”,宁愿忍受没有子嗣的骂名,也不愿让妻子去尝试。郑桂珍没有放弃,她苦苦哀求,最终,丈夫被她的坚持打动,同意陪她去北京碰碰运气。

于是俩人满怀希望,来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只见人群中,一脸慈善的叮嘱病人注意事项的,就是张丽珠教授。这位从海外归来的医学博士,致力于妇科事业,对不孕不育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所以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试管婴儿技术,就是为了给那些生子困难的家庭带去希望。

当时人们一听说“试管婴儿”,大部分人都觉得十分离谱,更何况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又知之甚少,所以这项技术也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专业的团队,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张丽珠和她的团队只能在一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间里,用极其简陋的设备进行研究。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前进。

算起来,郑桂珍是张丽珠教授接诊的第十三个病人。在此之前,已经有十二对夫妻满怀希望而来,却最终失望而归。这一次,张丽珠教授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手术方案确定为开腹取卵,取卵针又长又钝,操作起来难度极大。取出的卵泡液只能暂时保存在特制的保温杯中,稍有不慎就会功亏一篑。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终于,郑桂珍成功受孕了。

七周后,当医生将听诊器放在她腹部的时候,一个清晰而有力的心跳声响了起来。那一刻,郑桂珍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顺利产下一名女婴,取名郑萌珠。这个孩子的降生,不仅圆了郑桂珍夫妇的“父母梦”,也标志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取得了零的突破,在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中国试管婴儿之母”

1937年,刚从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毕业的张丽珠,目睹着国家遭受的苦难,心中燃起一股“科学救国”的热情。她最初的选择是南京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梦想着造飞机、开飞机,用科技力量保卫祖国。然而,战火无情,随着学校被迫内迁,张丽珠的“航空梦”也随之破灭。

但她并没有放弃希望,经过不懈努力,张丽珠最终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在她看来,医学关乎生命,能直接救死扶伤,或许更能实现她“科学救国”的理想。这一年,她19岁,从此,医学成了她一生的事业。

抗战胜利后,渴望知识、精益求精的张丽珠踏上了赴美留学的征程。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霍布金斯大学,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肿瘤早期诊断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尽管有不少机构提出了十分诱人的发展机会,但张丽珠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随着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些邀请,毅然决然地回到我国。尽管当时英国当局设置重重阻挠,但她始终没有动摇回国的决心。

回到祖国后,张丽珠便开始大展身手,为我国的医疗发展做贡献,先后在上海、北京的医院和医学院开始了她的医疗和教学工作。

直到1978年,英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消息一出,便轰动了整个世界,不少医学界人士为之震惊。

当时的中国,正值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初期,“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试管婴儿技术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难以接受的。然而,身为妇产科医生的张丽珠,却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术蕴藏的巨大社会意义。

多年来,她亲眼目睹了无数不孕不育患者求子无门的痛苦和绝望,试管婴儿技术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这些家庭的希望。顶着压力和质疑,张丽珠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即便面临资金匮乏、设备简陋、技术资料缺乏这些困难,她依旧迎难而上,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她和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简陋的保温杯代替昂贵的培养箱,夜以继日地进行研究。

两年后,他们成功培育出了中国首例体外授精胚胎,为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这并不代表成功,因为还要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直到顺利生产,才算的上最终的完成。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浇灭张丽珠团队的热情,他们不断改进技术,精益求精,只为那份对生命的承诺。

直到1988年3月10日,经过细心呵护,我国第一个试管婴儿郑萌珠在北京诞生,这才宣布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

郑萌珠现状如何?

郑萌珠的出生,让不少不孕不育家庭看到了希望。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人们思想比较保守,对于试管婴儿技术还很陌生,甚至有些人听到后觉得十分恐怖。而郑萌珠的到来,打破了人们的认知,她也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宝宝”。

人们通过媒体的报道,第一次了解到试管婴儿技术,也开始重新审视这项技术的意义。

因为是中国首例试管婴儿,所以郑萌珠从小就不缺曝光度,每年都会迎来不少人采访,毕竟人们对于她能否健康成长还是很好奇的。对于这一切,郑萌珠并没有感到不适,反而坦然接受了这份“特殊”。

成年后,郑萌珠没有选择“明星”的光环,而是追随张丽珠的脚步,毅然回到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工作。她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像父母一样的家庭,实现他们为人父母的愿望。

试管婴儿的身份,让郑萌珠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也让她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她希望通过自身案例,让更多患者感受到希望和温暖。

就在人们关注她的时候,发现郑萌珠在2019年喜提母亲的身份,并且还是在自然环境下受孕成功,生下了一名男孩。

郑萌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试管婴儿和自然受孕的孩子一样健康,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的家庭,也打了那些质疑这项技术人的脸。

中国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其实不止郑萌珠这一个案例,1983年,中国首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也成功在湖南诞生,这也标志着我国的辅助生殖技术更上一层楼。

而在1988年,中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在卢光琇团队的努力下诞生,标志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世纪80年代末,卢光琇在专门在湖南医科大学开设了不孕与遗传专科门诊,正因为她的到来,为那些因为不孕不育而陷入绝望的家庭带去了希望。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2002年,她又携手中信集团成立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这家医院在短短数年间,就发展成为世界上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最短、平均妊娠率最高的医院之一。

如今,卢光琇教授已年近八旬,但她依然坚持每周出诊,用她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无数家庭带去了孩子的欢乐,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试管婴儿之母”。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也投身于生殖医学研究,一家三代人接力传承着“优生强国梦”。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在国际顶尖专业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有影响力的医学论著,参与了多个国际生殖领域指南的制定,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如今,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各地建立了越来越多的生殖医学中心,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不孕不育家庭,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实现了他们为人父母的梦想。

这一切,离不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更彰显了技术自身的进步和对社会观念的改变。

信息来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