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超华为、阿里!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破1万亿,员工超60万

春秋玉史 2024-09-20 11:29:14

文| 春秋玉史

编辑| 春秋玉史

——【·前言·】——

简直让人惊叹不已!它成功地跨越了华为这座 “高峰”,在众多中国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坐上了第一的宝座!

今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再次掀起波澜,华为,这家曾经长期占据榜首的巨头,如今竟被一家神秘企业超越,跌出前30名,而阿里巴巴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到底是谁,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将这些行业巨头纷纷甩在身后?

中国第一大民企

京东是从一个卖光盘开始创业之路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竟把那些 “国家队” 都比了下去,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稳稳地坐上了头把交椅。

去年3月,京东发布了22年财报,营收直接飙到了一万多亿,这可是一个连阿里、腾讯都得仰望的数字,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大家提起电商巨头,第一反应还是阿里巴巴。

京东这匹在行业中横空出世的黑马,到底是靠着什么手段,在重重包围之中成功突围而出的呢?

先来看看京东的“基本盘”——电商,京东最开始能站稳脚跟,靠的就是“用户体验”四个字,那时候,电商平台鱼龙混杂,假货、售后都是老大难问题。

京东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砸钱自建物流,搞仓储,就是为了让用户更快拿到货,退换货也更省心,这种“笨办法”虽然成本高,但在当时却是一记“奇招”,硬生生撕开了电商市场的一道口子。

但这仅仅是京东迈出的第一步,京东有着远大的抱负,它不满足于只做电商领域的佼佼者,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商业帝国,将物流、金融、科技等板块全部涵盖其中。

这些年,他们不断扩张自己的业务边界,从农村电商到智能物流,从供应链金融到云计算,几乎每个领域都能看到京东的身影。

当然,扩张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疫情这三年,对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场“生死劫”,裁员、降薪,成了无奈之举。

但京东,偏偏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逆势扩张,2019年,京东的员工总数还只有24万,到了202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5万,整整翻了一倍还多。

疫情期间,线上消费需求激增,京东自建物流的优势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其他电商平台因为物流受限,配送效率大打折扣,京东却能保证物资供应,甚至还能做到“当日达”、“次日达”。

当然,逆势扩张的底气,也来自于京东对员工的重视,疫情期间,很多公司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压榨员工,降低待遇。

但京东,却选择与员工共克时艰,不仅没有裁员降薪,还给一线员工涨工资、缴五险一金,甚至连住房问题都考虑到了。

当然,京东的成功,不只是因为“运气好”,更重要的是“战略对了”,京东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个关键词:创新、责任、人才。

创新是京东的基因,从最初自建物流,到后来布局无人机配送、自动驾驶,京东始终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正是这种对创新的执着追求,让京东始终能够保持竞争力,不被时代淘汰。

责任是京东的担当,疫情期间,京东逆势扩张,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京东也积极参与到抗疫救灾中,保障物资供应,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民企的未来之星

京东的成功靠的是刘强东的铁腕领导,也有人说是因为抓住了电商的风口,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京东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京东对员工的重视,从其提供的福利待遇就能看出来,在互联网行业普遍实行“996”工作制的背景下,京东率先提出“8小时工作制”,并为员工提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和完善的社会保障。

但京东的“以人为本”并不只是停留在物质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员工价值的认可和对团队力量的重视。

刘总曾经这样说过,京东之所以能够走到最后,依靠的是整个团队的力量,并非是某一个人的功劳。

公司内部一直倡导“团队打天下”的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发展中来,并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让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成长。

因为京东一直重视和培养人才,从而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高忠诚度的员工队伍,而这一队伍对于京东在竞争中保持不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京东长期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当中,在教育领域和扶贫领域等方面不断地进行投入,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对社会进行回馈。

京东的公益项目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捐款捐物的层面,而是充分结合自身的优势,利用电商平台和物流体系,在贫困地区构建起了一条专门用于 “精准扶贫” 的绿色通道。

京东推出的 “跑步捐步” 活动,能够把用户的运动步数转变为公益善款,这些善款被用于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支持,这种创新的公益模式不但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其中,还让公益活动变得更具人文关怀。

要打造一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团队,就必须真正关心员工,激发他们的潜能,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不败。

从渔村走向世界

1974 年,刘强东诞生于江苏宿迁的一个平凡的渔民家庭,贫困的生活对他而言是一种磨砺,让他的意志变得更加坚韧,并且使他在小时候就领悟到,要改变命运就必须依靠知识。

1992 年,他踏入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门,成为了他们全家的荣耀,在大学的求学生涯,对他的影响极为深远,既为他日后事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又让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特质。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选择进入一家国企工作,那时候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但不安于现状的他,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带着仅有的一万两千元积蓄,一头扎进了中关村的创业浪潮。

在1998 年的时候,刘强东在中关村租下了一个面积仅仅 4 平方米的摊位,从这里开始,他开启了售卖光盘和刻录机的业务,迈出了自己创业征程的第一步。

彼时,中关村的电子产品市场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但刘强东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原则,坚持只卖正品,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信任,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2003 年,“非典” 疫情毫无征兆地突然来袭,这对刘强东来说犹如当头一棒,其线下生意近乎陷入停滞状态,但在困境当中,刘强东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互联网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他意识到这一行业将会主导未来的商业走向,于是当机立断地把业务转到线上,建立了 “京东多媒体网”,正式拉开了他在电商领域发展的序幕。

从线下到线上,刘强东一直坚持“客户第一”,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了解决当时电商行业普遍存在的物流配送问题,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建物流体系,这一决策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疯狂”的举动。

虽然知道自建物流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资金投入以及风险,但刘强东没有退缩,他顶着重重压力,毅然地选择了在这条堪称 “无人区” 的道路上走下去。

刘强东深入地对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的仓储管理经验进行学习,然后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仓库,并且组建起物流团队,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构建出了一张能够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

事实充分证明,刘强东的决策极为正确,京东物流凭借高效、快捷、安全这些优势,很快就成为了京东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时也为京东获取了用户的信赖。

回顾过去,从那小小的售卖光盘的摊位开始,到成长为现在的电商巨头,刘强东和京东的成功是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过程的。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不盲从,不跟随,在困境中寻求突破,最终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参考资料

京东又官宣:涨薪——红星新闻

福布斯:京东发布2022年年报:净收入超万亿元、净利润达104亿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