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是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处在江苏省南部,别称龙城。(不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龙城,那个龙城故址在辽宁省的朝阳市)。常州龙城名称的由来,可能与古城墙形似龟,古人认为龟为龙种,而且常州北有九龙山,历史上出过多位皇帝有关吧。

人口有五百多万,是吴文化、齐梁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除文化史祖季子外,当代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数学家华罗庚、画家刘海粟等都是常州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这里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是一所佛教寺院,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距今有1300多年,是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宁波天童寺并称。

“丛林”是指禅宗寺院,近代“丛林”也成了寺院的代名词。
天宁禅寺被称为“东南第一丛林”。不只是因为它有巍峨壮观的殿宇、高大庄严的佛像,还因为这里历代名僧辈出,法会闻名遐迩。

清乾隆六次下江南,三次到天宁寺礼佛,并题写“龙城象教”扁额和大雄宝殿楹联。(象教:释迦牟尼离世,诸弟子刻木为佛,以形象教人。)


我们慕名前来,大约是上午十点左右赶到这里。闻名不如见面,寺院很大,寺中间矗立着一座高塔,具有唐代八角飞檐的古塔风格,据说是世界最高的佛塔。

它前面的广场上摆放了两个长方形的铜香炉,通体刻满了福禄寿的字样。
旁边还有两根高高的整体花岗岩雕刻的九龙柱,栩栩如生的九龙,寓意释迦牟尼降生时九龙灌浴的场景。
在塔基那里还有佛教经文碑林。碑林上所刻经文是由海内外500名高僧题写。

三国时,曹植闻梵声而制呗,从此梵呗成为汉传佛教的主体部分。南方佛乐以梵呗唱诵见长,所以佛教界有“天宁寺唱念盖三江”之说。天宁寺的梵呗影响了整个佛教界。

在天宁寺门前不远处,有徐志摩的坐像,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旁边有一块石碑刻着《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散文诗,写于1923年10月26日,是他在听天宁寺梵呗之后写下的。
“我听着了天宁寺的礼忏声,这是哪里来的神明?人间再没有这样的境界……”。徐志摩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礼忏声转化为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引领参观者进入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

我们参观完寺院,外孙女请了三把香,礼佛完毕,我们仰视天宁寺塔。

自古以来有寺必有塔,估计建寺之初,肯定也建有塔,可能是木制或砖木制。苍海桑田,不知还在吗?寺院内只见眼前这座塔,是重建还是增建不得而知。

这座塔标注是建于2002年,2007年开光,高13层,是国内四千多座宝塔之最、是我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高佛塔。
塔顶那座金刚宝座型的塔刹,是由莲台、象轮鼓座、火焰板组成,由黄铜浇铸而成。
仰视过去塔尖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宝塔外形与唐宋古塔风格类似,八角飞檐、古风古朴,不了解的人会认为这是经历苍桑的远古遗存,与千年的天宁寺毫无违和之感。

我们绕塔一圈,边走边看,见到了电梯的入口。
电梯是停在每层塔的夹层,不管去哪层都要爬半层楼梯,楼梯很窄,稍胖一点的只能一人通过。当时我也不知道爬了多少楼梯,只求能更多地了解这座塔及它展示出来的佛教文化。
自以为只有付出自身的体力,才显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其实如果乘电梯直达顶部,然后逐层下来,省了体力不是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吗?现在想想好傻!

塔中摆放了很多能诠释大乘佛教教义的物品,多以佛教书籍、东阳木雕、惠安石雕、扬州漆器、常州乱针绣等等。
走走停停之间,觉得腿脚有些疲劳,于是我选择在有玉佛的一层稍作休息。在靠近围廊,能直视里面的门边,我择一处坐下,用目光礼佛。佛堂中按金木水火四个方位安放佛像,属中央的土在正中,安放的是玉佛。我又仔细地阅读门口的介绍,先读英文再读中文,借此也检验了一下自己的英文水平。

恢复体力后,我挪动脚步,走了进去,虔诚礼拜,然后再次回到门边坐下。这时一位打扫卫生的阿姨过来问我的年纪,她惊呀,这么大的年纪还能上来,我回敬地问她的年纪,她已六十多岁,仍然每天坚持工作,敬佩她。我俩聊得火热,孩子们找过来,她们去看大钟了,提议让我再爬半层上去看看。思忖之后,决定原路返回。年龄大了,不敢体力透支,惹不必要的麻烦。


离开宝塔已过了午饭时间,我们立即奔向斋堂,吃素斋。还好,吃到了。
偌大的斋堂里除了我们一家,就是工作人员在吃饭。

他家的素斋除了面条之外还有几样小菜、饮料,价格便宜好吃。吃完饭返回驻地。稍作休息,踏上回程的路。

常州行结束了,但具像化的常州在脑海中扎下了根,这片古老而祥和的土地正在龙行天下,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注:疫情期间,二姐的妈妈应老同学之邀,开始将自己退休后的旅游时光断断续续地做了回忆、记录,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二姐看到妈妈这些文字后,不禁想收集整理,一边陪着妈妈回忆往昔,一边让感兴趣的朋友与我们一起感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重要。
来源公众号:2222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