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德械师官兵眼中的10样“好东西”

TSArmy 2024-11-13 19:33:2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中央军德械师,算是全国装备最精良、兵员素质最高的部队,但所谓的德系师,也并非完完全全装备了德式武器,而还装备了其他国家制造的各型轻重装备,在众多的武器装备中,有10样在德械师官兵眼中是好东西。

一、毛瑟M1932型冲锋手枪

毛瑟M1932型,也被称为毛瑟712,俗称“快慢机”,这个属于毛瑟C96手枪的终极型号,于1932年问世,该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全自动发射功能,并且配备了可拆卸式弹匣,不再是之前的固定式弹仓,可以选用10发或者20发弹匣供弹,同样发射常见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该枪在全自动开火的情况下,每分钟理论射速可达到800~900发,有着和冲锋枪一样的火力。

中央军德械师在抗战爆发之前,就引进了一批毛瑟M1932型冲锋手枪,主要装备一线部队,例如机枪小组、炮兵、汽车驾驶、员通讯兵,以及军官警卫队等等,这枪在当时深受德械师官兵的喜爱,因为它比正常的毛瑟手枪火力更猛,人机功效也更好。

二、MP18冲锋枪

冲锋枪在抗战期间的国内比较少见,只有中央军的德系师,例如教导总队、87师、88师等部队会有冲锋枪,一般装备给高级士官或者高级军官的卫队,在当时所用的冲锋枪型号一般都是引进德国的MP18冲锋枪,因为枪的套筒上带有密集的散热筒,因此在国内还被称为“花机关”。

当时国内引进的是7.63毫米口径版本,发射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可使用20发垂直弹匣或者32发蜗牛形弹鼓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450~500发左右,有效射程200米,这种冲锋枪在德械师官兵眼中是最出众的单兵自动武器。

三、ZH29半自动步枪

虽然当年德系师部队的普通步兵,使用的多数都是国内仿造毛瑟的中正式步枪,但在个别战斗班组中也配备了半自动步枪,也就是在二十年代末期和三十年代初期,引进捷克的ZH29半自动步枪,也都知道,这种武器当年东北军率先使用,主要装备张学良的卫队,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央军德械师部队也引进了一部分ZH29半自动步枪,但数量不多,主要装备给个别战斗班组的班长或副班长使用。

ZH29半自动步枪发射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可选用5发、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当时国内最常见的都是10发供弹具,有效射程大约600米,虽然是半自动步枪,但精度也不输栓动步枪,在抗战期间,也绝对算是国内最先进的步枪,更是深受国军德械师官兵的喜爱。

四、ZB37重机枪

在重机枪方面,国内最常使用的是仿美国勃朗宁M1917的三十节水冷重机枪,或者仿德国一战时期马克沁MG08的民二四式水冷重机枪,但国军德械师当中还有更先进的型号,也就是引进捷克的ZB37型重机枪,这个是风冷型号,相比水冷的重量更轻,可靠性更强。

ZB37重机枪也是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药,可选用100或250发弹链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700发左右,有效射程1000米,而且该枪的重量只有19千克,在行军携带时不会给士兵造成明显的负重压力,在三十年代,这种重机枪国军德械师原计划引进1000挺,但实际只到货了850挺,当年主要部署在了沿黄河一带的防线,同样,它比水冷的更轻,比水冷的火力更猛,在当时也深受德械师官兵的喜爱。

五、托卡列夫马克沁轻机枪

抗战中德械师部队还装备了苏制轻机枪,但并不是DP系列,而是更早的托卡列夫马克沁轻机枪,这个实际上就是在马克沁M1910重机枪的基础上,改进出来的一种风冷式轻机枪,可以看到后半部分仍具有重机枪的影子,只不过安装了风冷枪管,减轻了重量,但相比正常的轻机枪,它依旧笨重。

托卡列夫马克沁同样发射7.62×54毫米弹药,通常使用100或250发弹链盒供弹,每分钟理论射速600发,这种机枪苏联人在二十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笨重,可靠性差,后来被DP系列轻机枪取代,而淘汰掉的托卡列马克沁,在三十年代基本都援助给了抗战时期的中国使用,大部分也都给了国军德械师,大约有1400多挺,虽然在苏联人眼中是淘汰货,但在德械师官兵眼里却是“好东西”。

六、博伊斯反坦克枪

抗战末期,国军德械师部队还引进了一部分反坦克枪,也就是英国在三十年代中后期生产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这种武器发射13.9×99毫米穿甲弹,像布伦式轻机枪一样,使用弹匣在机匣上方供弹,弹匣容量为5发,采用的是旋转后拉式枪机,有效射程大约460米。

这种武器最初还是比较实用的,但到了二战中期,随着坦克的装甲防护提升,使这种武器就渐渐失去了作用,不过在抗战期间的中国,博伊斯反坦克枪仍然能发挥作用,因为此时日军的坦克装甲普遍薄弱,这种13.9毫米口径的反坦克枪依旧可以击穿,所以反坦克枪在当时也深受国军德械师官兵的信赖。

七、Pak35/36型37毫米战防炮

国军德械师除了装备反坦克枪外,还有少量的反坦克炮,是从德国引进的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通常也被简称为“战防炮”,和正常的火炮一样,都是牵引式,由炮架、轮子和火炮主体三部分组成,发射37毫米穿甲弹,能有效对抗当时的日军各式坦克。

Pak35/36型反坦克炮,在抗战期间的国内也是非常珍贵的武器之一,并成立了专门的战防炮营,下辖四个战防炮连,每个连里装备六门这样的战防炮,同时还有专门为其成立的战防炮教导队,用于训练炮兵如何使用这种火炮。

八、苏罗通ST-5型20毫米高射炮

苏罗通ST-5型20毫米高射炮表面上是来自于瑞士,但其实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产品,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开始生产,属于一种小型牵引式高射炮,发射20×138毫米弹药,对空最大射程为5600米,每分钟射速大约220发。

国军德械师在1935年少量引进该型防空炮,并部署在机场或重要设施上,在抗战初期,这种防空炮也曾痛击日寇,击落了很多日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算是抗战期间的一件功臣武器。

九、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

三十年代中期,中德军事合作期间,国军德械师就引进了多款德国生产的重型火炮,第一种是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这个型号在三十年代初期完成设计,全炮重量大约1.98吨,最大射程1.06公里,平常需要使用轮式牵引卡车来牵引。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原计划想要订购96门Le.FH18型105毫米榴弹炮,但最终只到货了48门,将这些火炮编为两个炮兵团,每个团里三个营,一个营有八门这样的火炮,并且每门炮都配备了牵引式卡车,当然卡车也是从德国引进的,这种火炮在当年也是德械师眼中的“好东西”。

十、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

第二种是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这个型号由德国在三十年代中期完成设计,并完成了试验,为了达到国民政府的要求,还将原本的30倍口径提升至32倍口径,使得火炮的射程能达到15公里,相比上一款105毫米榴弹炮更具威力。

抗战爆发前,中央军德械师引进了24门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并且每门都配备了德国生产的半履带牵引车,后来还将这24门重炮组成了一个机械化重炮团,简称“炮10团”,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最强的炮兵部队,后来原计划想再采购75门,但可惜的是抗战全面爆发后德国与日本结盟,使得订单终止,最后只有20门30倍口径的sFH18榴弹炮进入到国内,也就是说国内累计只引进了44门,但这种火炮确实不错,在国军眼中是最好的德制武器。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希望大家多多指点改进,想要了解更多,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更新。

14 阅读:3762
评论列表
  • 2024-11-16 10:10

    1.06公里?你是开玩笑的么[呲牙笑]

TSArmy

简介:每日持续更新原创内容,敬请关注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