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战役中,第10军炮弹及迫击炮弹已消耗殆尽,除留少数火炮及最后决死的几发炮弹外,其余火炮悉数埋入地下。步机弹已耗去85%。大部人枪俱毁,无法得到补充。
由于第10军军属各步兵团的迫击炮口径不一,有81口径的,也有82口径的,战至1944年7月下旬,炮弹已颗粒无存,而82炮弹库存尚有数百发。
参谋长孙鸣玉将军为求平衡第一线火力,特发动第10军司令部全体人员,将半数的八二口径炮弹“弹带”部位,以青砖打磨掉直径1厘米,使其能适合八一迫击炮发射,以作最后决死之战用。
“这样行吗?”这有点像天方夜谭,大家将信将疑。
“行!我已经试过了。”孙鸣玉挽起袖子说,“大家跟我干!只要功夫深,铁杵都能磨成针。”
参谋长带了头,司令部上下凡能停下手中工作的,全都加入了“磨”炮弹弹带的队伍,许多人都磨得双手起泡,手臂发酸,有的表皮磨破之后在流血,有的磨完几颗炮弹弹带,吃饭时居然玩不转筷子。
方军长安慰大家说:“部队官兵每一秒钟都在流血,每一分钟都有死亡;诸君为国效命,此其时也!”
此情此景,撼天动地。
磨炮弹,有的找锉子,有的找青石,人人磨,轮流锉。
一天一夜功夫,一个人可以磨成8发到10发。但用起来还是有麻烦,大一点会炸毁炮膛,小一点则击不中目标。
陈德坒团长给大家打气说:“不管它,总比没有好。只要下了功夫,差不多就行,实在打不中目标,吓吓小鬼子也是好的。只是尽量磨小点,别炸了炮膛,伤了自己。”
有些空投降落的炮弹,由于当时降落伞没有张开,导致炮弹落地时撞击地面硬石而变形,稍有变形,炮弹口径则不适,无法装填进弹道。
若在平时,肯定淘汰。可眼前的衡阳战役,根本不允许浪费一枪一弹。反正都是磨,对这些口径有些许变形的炮弹,孙鸣玉也下令:或磨或锉,不得遗弃。
炮弹感觉很灵敏,引信稍不注意撞碰了,就会炸响,磨得太急,弹壳高热,也会引爆火药。
那天下午,军部传令兵姚子云在磨一颗变形的美式山炮炮弹时,方军长出来表扬他说:“小姚,累不累?累就歇一会儿。”
“不累。军长,早点磨好它,让它早点去前线立功。”
“不错,年轻肯卖力气就好,好好磨,到时我给你先记功。”
姚子云一听,大受鼓舞,更加拼命地磨了起来。晚饭都没按时去吃,战友催他,他挥汗如雨,说:“磨完这颗就去,这是第三颗勒。”
没想到三磨两磨,不知怎么竟把炮弹磨响了,姚子云被当场炸死。幸亏小姚是单独在一处磨,没有引爆别的炮弹,也没有炸到其他任何人。
方军长闻讯跑了出来,抱着姚子云残缺不全的遗体,顿足后悔:“是我害了小姚。是我害了小姚。”
孙鸣玉泪如雨下,这是他最好的兵,平日里聪明机灵,办事利索,从不言苦,如今却因为执行他的命令而魂归西天。
他悲愤难抑,下令军务处经管磨炮弹之事,专人监管,分散磨弹,务必小心从事。
从此,军务处里“嚓嚓嚓”,“沙沙沙”,一片摩擦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叮叮当当”,一天到晚捶修挫,方军长感概道:军务处变成了修造厂。
挫修和青石磨出来的炮弹,只要能装进炮膛,全部送往炮兵阵地。
孙玉鸣心潮起伏,望着眼前的一切,眼泪再次夺眶而出。土法上马,血拼到底,既是自信也是出于无奈,如果援军能及时赶到,又如果空投效果无误,再要是备战储备再丰富少许,那会是怎样的舒心啊?
但冷硬的现实摆在眼前,哪有什么“如果”,只有血拼!
孙玉鸣咬咬牙,又走进了磨弹的队伍 ......
(孙鸣玉,山东即墨人,第10军参谋长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