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过了数十年的计划生育,加上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生育成本高涨,再有彩礼高结婚难等多方面的影响,现如今全国进入低生育率阶段,每年新生人口呈现数百万的降低,以至于出现了死亡人口与新生人口倒挂现象,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比例连年上升,以江苏省为例,在《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4)》中显示,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进入了中度老年化社会,且有四市步入了重度老龄化社会,全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4.5%,65岁老人占比超过18%,南通65岁老年人占比超过25%。
从数据来看,在常住人口中,经济越欠缺的地区老年人占比越高,而农村地区尤为突出,这一点相信大多数农村出来的村民都有切身感受,除了春节几乎看不到几个年轻人在村子里。
随着老人越来越多,那么养老问题就越来越被关切,如何让这些老人安享晚年,度过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将会是重中之重,因而养老金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各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达到10%我们知道,随着养老金政策的不断健全,如今农村居民也有了养老保险政策,农民也能每月领上一些养老金。为了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且养老金金额每年也在不断上涨,而今年也不例外,且大幅上涨。
在今年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
现如今各省政策逐步落地,从10月份到11月份,不少省市县密集发布了各地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政策,比如江苏将从最低标准208元上升为228元;南通海门从304元上涨到324元。截止目前,全国最高的为上海每月1490,其次北京961元,较低的则是河南、山西、甘肃等地在148元左右。
根据报道,去年城乡居民养老金人均200元,而今年增加20元,意味着人均220元,上涨幅度在10%,因而有专家也有不少政府人员高呼大涨。
农村养老金上涨,为何有人还不满足?不断在“大涨”之下,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依然充斥着不满的声音,对农村居民养老金依然有看法,那么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就这些言论而言,有老农分析了三点,很现实!
第一、总体金额太少
较之以往来看,农村居民的养老金确实大幅度上涨,要知道2009年每人才有55元,而现在最低的地区都已经超过100元,可以说是翻了一番。不过很多人还不满,原因就是基数太低,总体金额太少。
有人说,如果现在每人每月2000元,那么就是涨一块也高兴,哪怕不涨都没有关系,但是现在仅有一两百,你就是涨一百又有什么用呢?最终不过三百块,而且现在大多数地区连两百都没有。
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以及农村生活成本区域城镇化,试问一个老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仅有200元够吗?要知道在农村老人是医院的常客,是医疗花费的大头,更是很多子女的负担。而农村的子女在收入上、住房上、工作上天然属于弱势,如果养老金不能覆盖父母的生活问题,将近一半加重家庭负担,从而因经济、赡养造成社会问题,所以不满。
第二、认为不公平
我们常说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有平等自由,因而这个社会我们是要讲公平的。以前的舆论中有不少农民不交养老保险就不应该有养老金的说法,后来又有农民交的少自然就要拿得少的说法,认为“公粮”“义务工”都不能算作贡献,不能折合成养老保险。
但是公平性体现在哪?有网友指出,无论是体制内还是其他领取较高养老金的群体,首先他们在工作上已经具有天然的优势,领取着高额的报酬,有着高等的社会地位,做出的贡献有多少?九几年开始的养老保险政策又交了多少钱多少年呢?为何五六十岁退休就能领取五千、一万的养老金?
而农民一辈子被拴在了土地上,大多数都是一生辛勤劳作、起早贪黑,无论少年、青年、中年、老人,同样是一生,难道价值就要被身份、工作被抹杀了吗?养老金的悬殊差距需要这么明显吗?所以认为不公平。
第三、大多数老人满意
当然,如果我们走进农村,贴近老人,他们对于农村居民养老金的感受就更为清晰,从接触的人群看,大多数老年人对于每月能有100多、200多的养老金是基本满意的。因为在老人们朴素的观念里,认为养老金只有以前的“吃劳保”的人才能享受的待遇,只属于“公家人”的。
而现在我们农民也能享受养老金待遇,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有的好事。况且每月或者每三月、半年都有些收入,老人手里有些活钱,不用伸手向子女要,这给了老人尊严和底气,所以即便每月仅有100、200,绝大多数的老人已经很满足。
后语:让农村老人的晚年有尊严我们知道,农村养老金政策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农民养老金以后也会在不断增加,甚至于各类养老体系也在不断改革,不断朝着公平进发。
但我们还是要呼吁,让这一辈交过公粮、上过义工,切实为国家初期发展奠定基础,做出一生贡献的农村老人活的有尊严、过的有保障,因而即便困难也希望尽早尽快的再次提高农民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