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a9700da17c0496f6cc5319ad48cb011.jpg)
展览海报
近期长三角的特展中,南京博物院《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展,绝对是现象级的大展,本次特展上,真是啥玉器都有!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玉器,属黑龙江饶河小南山文化,此后9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玉文化和中华民族相伴,一直传承至今。
《玉润中华》展的前部,专门给出一张列表,即,新石器时代那些和玉器结缘的考古学文化(见下图)。仔细端详这张列表,自饶河小南山文化以下,共有17个考古学文化,而当你看完展之后会发现:几乎所有这些考古学文化的玉器,都来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1fac515c05a6f9dbb156e4d8c0f3f39.jpg)
新石器时代部分和玉器结缘的考古学文化
下面,咱们就从小南山文化开始,一起来看看,《玉润中华》都囊括了哪些史前文化的玉器吧。
1.小南山文化值得一提的是,策展团队将玉器置于使用场景之下来展示,这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玉器的真实用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ec73960060c9a2594b7c289afd29c4f.jpg)
小南山文化,玦,黑龙江省饶河县小南山遗址1号墓出土,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顺山集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a550b323bc98ad70302c034d16faa9a.jpg)
顺山集文化,绿松石坠饰(左上)、玉锛(右上)、玉管(下),江苏省泗洪县顺山集遗址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3.兴隆洼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6e16ebcb23609358bb57b413523ebe.jpg)
兴隆洼文化,玉人面,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地层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4.骆驼墩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f7fb20db1803b92b531de458ba93d1.jpg)
骆驼墩文化,璜,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105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015541eceda21ada5eb750daaee5c9.jpg)
骆驼墩文化,玦,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14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5.北阴阳营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f2d62ff21d13e30dd2fb4261795ee2.jpg)
北阴阳营文化,璜,江苏省南京市北阴阳营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df05c69da63d9b981306d29f2ac0929.jpg)
北阴阳营文化,雨花石,江苏省南京市北阴阳营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值得一提的是,北阴阳营文化不仅有各类形制古朴的玉器,还有一些我们熟悉的——南京特产,也就是,下图中的这种雨花石。没想到吧?去南京看个展,还能在展柜里见到“旅游纪念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2b52856cf4afd42ee9df5d39a479e1.jpg)
北阴阳营文化,雨花石,江苏省南京市北阴阳营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6.凌家滩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9631c0f1cab51fce485bb80804b53c.jpg)
凌家滩文化,玛瑙钺,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28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97467758c04c4a4cf1c959aa7e01be.jpg)
凌家滩文化,玉钺,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20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这次凌家滩文化的精品玉器不少,或是具有代表性,或是,又可爱又神秘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ba528095b781dd5f9bdd0eaf8f9e0da.jpg)
凌家滩文化,玉人,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29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8f5c2bbc2726ec87e4a2870a860867.jpg)
凌家滩文化,玉神人,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07M22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66c024c9a43551d758531e4d34110c3.jpg)
凌家滩文化,玉鹰,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29号墓出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7.红山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e2fb267bb2ed4bc98d4e18febc14b8.jpg)
红山文化,玉人,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c0477b814e9f63b758b450496715df.jpg)
红山文化,玉猪龙,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辽宁考古博物馆藏
8.大汶口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2fee70a588bcd7595a28a6abe0476a.jpg)
大汶口文化,“8”字形玉饰,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青墩遗址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9.龙山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f93c88d7dcabd6ae27cf694d44c9d1.jpg)
龙山文化,璇玑,南京博物院藏
10.仰韶文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55eeec3bce1f69c90fb475ebcee7e2.jpg)
仰韶文化,玉钺,南京博物院藏
11.马家浜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60c591abbffe48240e0b92c1aa4de76.jpg)
马家浜文化,玉串饰,江苏张家港东山村101号墓出土,张家港博物馆藏
12.崧泽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1410c93cf93db808874bcc4f3d687c0.jpg)
崧泽文化,璜,江苏省苏州市草鞋山遗址86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13.良渚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39e32499b784ad0d5a52854a168fcf5.jpg)
良渚文化中期,琮,(左)江苏省常州市寺墩遗址4号墓出土、(右)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墓地20号墓出土
良渚文化玉器,当然是本次特展史前玉器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配合特展,主办方专门编写、出版了图录,图录封面用的就是下图这件良渚文化晚期的刻符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61980fbdfb95565b2793004a2892e4c.jpg)
良渚文化晚期,刻符壁,江苏省兴化市蒋庄遗址36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14.肖家屋脊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c254fa1da8b350f8a4e4ac512fd3000.jpg)
肖家屋脊文化,黄玉鹰攫人首佩,故宫博物院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48a99d50ea89c6ebf7592ca7246ba7.jpg)
肖家屋脊文化,玉神面,山西省侯马市羊舌墓地1号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15.齐家文化下面这件齐家文化的玉琮,可是南博的元老。
1933年,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南京博物院前身)接收内政部所属古物陈列所文物,作为基本藏品。这件玉琮便于当时入藏南博。可以说,这件玉琮,见证了南博90年的风风雨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35913a9d1c523a1f0bdbe97882ea5b.jpg)
齐家文化,琮,南京博物院藏
下面这件玉璧,乃清末吴大澂旧藏。
吴大澂为清末著名金石学家,颇富收藏,曾撰写《古玉图考》,通过对部分传世古玉与古代文献的比对研究,考订古玉的源流。譬如,今天我们熟悉的“牙璋”,便是吴大澂在《古玉图考》中命名的。
吴在玉璧上题字:
宏璧,镇圭尺十二寸。
翻阅《古玉图考》中《大璧》一节,有“与余所得尺有二寸之镇圭尺寸正合”语,原来书中提到的玉璧,正是这件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b989998e1e95d9e938aea43d021816.jpg)
齐家文化,璧,吴大澂旧藏,上海博物馆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d0656a2c4fa8dee5fd24509dc95442.jpg)
(清)吴大澂《古玉图考》,中华书局2013年10月第一版
16.石峁文化![](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da58a25d2daf1a50da9cd95897bf2b9.jpg)
石峁文化,牙璋,上海博物馆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84bbf9d65d658cd172cf4ad4eeae56.jpg)
石峁文化,玉铲,陕西省神木县新华遗址1号祭祀坑出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据本人所见,展览现场似乎没有出现陶寺文化的玉器,当然也可能是我遗漏了。无论如何,以上这些史前时期的玉器,足够让《玉润中华》展星光璀璨了。
事实上,除了玉器,还有其他一些史前文物来现场助兴,比如彩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3360c87037be0379d6dc2295e0636d5.jpg)
崧泽文化晚期,漆绘兽面纹陶壶,江苏省常州市寺墩遗址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还有,记载玉器的甲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f05fef819caf3f5f7d5ee87a3d79462.jpg)
商晚期(殷墟时期),记载用玉祭祀的甲骨,明义士旧藏,传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feddbe66501af3363a6f69cf31270f.jpg)
商晚期(殷墟时期),记载用玉祭祀的甲骨文线描画
而在列表之外,我们同样能见到其他一些考古学文化的玉器,比如,来自十二桥•金沙文化的宝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91ab70685c055e766cdb4fdb3ab5b0.jpg)
十二桥•金沙文化,素面玉琮,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祭祀活动区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3d8fe8c05e28f988a521efa441a757.jpg)
十二桥•金沙文化,玉戈,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祭祀活动区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现场展出的史前玉器,真实的历史比展览更丰富、更宏阔。《玉润中华》展的开头,用一巨幅地图,告诉我们,史前中国已经在多大范围内接受并认同了玉文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f9f840d493c17943f68000b44933755.jpg)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玉器重要遗址分布图,拍摄时变形了,基本不影响观看,就不作后期处理了,各位见谅
如此广阔的地域,如此多样的玉器,不禁让人想到苏秉琦先生的话:
一时,中华大地文明火花,真如满天星斗,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苏秉琦《中华文明起源新探•满天星斗》)
这,也就是著名的“满天星斗”之说。而展厅入口处以满天繁星作天花板,是否也有这样的心思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976c2e071103d0f39f2b7cc28dc3e3.jpg)
展厅内的“满天星斗”
展览信息【名称】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
【地址】南京博物院(点击查看)特展馆三楼11、12展厅
【时间】11.7-2024年1月
【门票】免费
【预约】公众号“南京博物院”预约
【注意】南博预约火爆,最好提前5-7天预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cf388872c154aa99bbf3466bf1e3e8e.jpg)
东汉,玉鲜卑头,河南省洛阳市东关夹马营15号墓出土,洛阳博物馆藏
当然,“满天星斗”只是中华玉文化的上半场。
进入文明时期以后,玉文化不仅没有衰落,而且创造了新的辉煌,你看展厅内的玉器,无论是“汉八刀”的雕琢技艺,还是两宋君臣的复古思潮,都为当时的玉文化注入了新的灵感——这些,不妨去现场仔细瞧瞧。(观展指南,戳>> )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2666e4d9209d45507ebb4cd99e6a69.jpg)
唐-五代,高士抚鹿图玉饰,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乡万历二十四年(1596)顾林墓出土,无锡博物院藏
这个冬天
去南京
“玉”见万年中国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