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粟裕在广州休养,陈赓愤怒致电:你身边人该管管了,素质太差

史海任我行 2024-11-06 16:35:11

在开国将帅的队伍中,除了星光熠熠的十大元帅以外,其实十大将又何尝不是光芒璀璨。

就说十大将之首的粟裕,要是论功劳本是可以排进元帅队伍的战神,他也因此深受人们的瞩目。后面的众将中,陈赓也深受人们的推崇,这位也是人民军队永远的传奇。

而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的是,粟裕和陈赓不仅是同志和战友,同时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诸多故事。在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之间的趣事。

多年战友今相识

作为黄埔一期的学员,陈赓在当年被称为是“黄埔三杰”之一,可以说很早就成名了。

与之相比,粟裕的早期经历就要逊色一些,他在1924年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学生,机缘巧合之下才在叶挺领导的教导大队当了一名学生兵。

不过,尽管走上革命的道路不一样,他们却都来到了一个共同的新起点,那就是南昌起义。

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粟裕和陈赓都参与了进来,其中粟裕是叶挺领导的起义总部的警卫班长,而陈赓是贺龙麾下的一名营长。而尽管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在同一个战场上浴血拼杀,彼时的两人却互不相识。

南昌起义失败后,军队不得不南下转移,这一过程中粟裕和陈赓都负了伤,只是都不致命。

再往后,由于各人选择的路径不同,粟裕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而陈赓跟着周总理在上海加入了中央特科,他们也就更没机会认识。

1933年,陈赓作为红军步兵学校的校长来到了中央苏区,而彼时的粟裕已经是红7军团的参谋长了,此时他们又在同一个战区工作。

但和之前一样,他们还是没有机会结识。等到红军开始长征,陈赓跟着中央红军向西踏上征程,而粟裕则带着红七军团东进,双方更是人海两茫茫。

然而在冥冥之中,命运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当时间来到1947年,也就是解放战争爆发的第二年,人民军队的两位顶级将帅也迎来了碰面的机会。

这时,粟裕已经是华东野战军的副司令员了,而陈赓则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的司令员。

为了打开解放战争的新局面,在毛主席的授意下,粟裕和刘邓、陈谢等两股大军合力经略中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千里挺进大别山”。

三个月后,粟裕发现蒋介石有集中兵力打垮刘邓大军的企图,于是就报告毛主席,请求和陈赓、谢富治合兵一处,立即对蒋介石大军发起进攻,分担刘邓大军的压力。毛主席不仅同意了,还授予粟裕指挥陈赓的权力,于是我们的“旅长”就成了粟裕的部下。

在二人的精诚配合下,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一口气打垮了蒋介石四万多人的整编第三师,攻克中原五十多座城镇,立下了巨大战功。

于是当他们在中原会师后,尽管此前没有过交集,但两双手还是激动地紧紧握在一起,一如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事后,陈老总就给毛主席发电报说:“我认为我党二十年来创造的杰出军事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刘、林并肩前进。”

而毛主席则回复说:“所见甚是,完全同意。”从那以后,粟裕和陈赓在毛主席和陈老总的眼中,就成了可以比肩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的我军“五虎大将”。

等到淮海战役期间,我军的进攻被黄维兵团的碉堡群死死挡住,部队进展很不顺利。

此时,刚回归中野指挥部的陈赓就认为,应该采用近迫作业,构筑坚固的攻防阵地,逐步压缩包围圈。陈赓的这个提议是很中肯的,这也是我军在对黄百韬部作战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

但有同志认为这样太慢了,他已经对上级担保要在三天之内解决战斗,所以不愿意采用迫近战术,反而不断督促陈赓发起进攻。陈赓对此很不满,干脆就不再接电话。

这样一来,事情闹到了陈毅面前,陈老总就打电话给粟裕,问他:“你们之前打黄百韬用的什么办法?”

粟裕回应:“用的迫近战术。”陈老总于是就和刘邓二位首长商量,而三人最终一致同意粟裕和陈赓的意见,决定采取迫近战术。

与此同时,粟裕也派了几个纵队来支援陈赓。于是就在我军众志成城的进攻中,黄维兵团土崩瓦解。而在战后,陈赓出于对粟裕指挥艺术的钦佩,还特意组织了一个参观团到华野学习。

陈赓发火为那般

建国后不久,周总理突然在某一天找到粟裕,并通知他:“组织上已经决定,由你来担任总参谋长。”

粟裕一听这话,当即谦虚地表示:“不行啊总理,我可能无法胜任,您干嘛不让陈赓来呢?他比我适合。”

但周总理表示:“这个事我们已经考虑很久了,还是由你来做比较合适。”在周总理的坚持下,粟裕也就接下了这份差事。

但在进入总参谋部后,粟裕也没忘记陈赓,在挑选新的军事工程学院校长时,他第一个就想到了陈赓。

随后,粟裕把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毛主席,这也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首肯,于是陈赓就被从朝鲜前线调了回来,正式就任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而这所学院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哈军工。

在让陈赓挑军事工程学院这个大梁的同时,组织上同时让他担任了副总参谋长,也就是给粟裕当副手。

这下,粟裕和陈赓又从战友变成了同事,他们之间朝夕相处,并因为性格相投而积淀了深厚的友谊,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但在1955年,粟裕却莫名其妙被陈赓“凶”了一顿,这让他很是不解。

粟裕在战争年代曾经六次负伤,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尽管不曾致命却让他的后半生深受其害。

早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就因为长期劳累诱发旧疾,血压一度飙升到两百多,到了头痛欲裂的地步。于是在1949年的7月,他就被批准到青岛休养。

然后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夕,组织上本来有意让粟裕带兵入朝,但终究是因为他的身体无法支撑而作罢,他甚至为此去了一趟苏联疗养。

等到1955年担任总参期间,粟裕再次因为发病而不得不搁置工作,住到了疗养院中。

这期间,粟裕的工作就只能丢给身为副总参的陈赓负责。结果有一天,彭老总把电话打到了陈赓的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你的工作是怎么做的?难道你们总参谋部就是这样写报告的吗?你是怎么把关的?”

陈赓原本就忌惮彭老总的暴脾气,因而在工作上力求完美,希望不触霉头。只是没想到,终究还是出了差错,惹得彭老总发这么大火。

可闹了半天陈赓也没明白,自己究竟哪里做的不对。直到那份错误的报告被送回陈赓的办公桌上,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没看过这份报告,也没给彭老总送过,但上面却真真实实盖着总参的印章。陈赓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肯定是有人私自用了自己的印章。

这人会是谁呢?陈赓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秘书,于是就把他们挨个找过来盘问,然而陈赓身边的秘书都否认自己做过这件事。

那这事就怪了,会是谁干的呢?陈赓百思不得其解。也是想了很久,陈赓终于意识到粟裕的秘书也能接触到总参的印章,于是赶紧把这些人也喊来问话。

果不其然,肇事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承认自己在未经陈赓过目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总参的印章,并将报告送给了彭老总。

这人同时还狡辩:“我以为彭老总根本不会看这份报告。”

这下可给陈赓气坏了,他愤怒地训斥了对方一顿。但这还不能让陈赓解气,于是他就给粟裕打电话。

粟裕这会本来还在养病,接到老友的电话,还以为对方是来问候的,没想到陈赓开口就是一句:“你应该好好管管你身边的人了,素质真是太差了!”

粟裕这会儿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气头上的陈赓也没怎么跟他解释,急匆匆地就挂了电话。

这下恼火的就变成粟裕了,他赶紧打电话给总参办公厅,了解事情的原委。而在知道原由后,粟裕也指示办公室的干部要严肃处理这件事,相关人员要重责。等处理完这件事,粟裕又在第二天专门陈赓打去电话表示歉意。

然而电话打通之后,反倒是陈赓首先对他致歉:“不好意思,昨天我没控制好脾气,说话太冲了,您不要介意!”

粟裕这时就笑着说:“我本来还想着怎么劝你,才能让您高兴,没想到过了一个晚上,我们喜欢的陈赓同志就又回来了!”说完,两人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起来,这件事也就翻篇了。

粟裕的意难平

往后的日子里,粟裕和陈赓之间还是作为亲密无间的战友相处着,他们总是会互相理解和支持。就比如说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当时有人批评粟裕存在个人主义倾向,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都借着由头加入了对粟裕的讨伐。

本来这些话粟裕还能忍受,但接着就有人说了一句:“粟裕根本不会打仗!他在华野的时候,打涟水、南麻等地时,部队损失非常大,他是要负责任的!”

这话一出,不等粟裕站起来反驳,陈赓首先受不了了,他愤怒地说:“说粟裕不会打仗,那在场的谁会,请他站起来,让我见识见识!”

这一句话说出来,在场的人瞬间鸦雀无声,没有一个敢于站出来。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陈赓还愿意声援粟裕,可见这份友情的真挚。

但在1961年的二月份,陈赓因为身体原因也住院了,他就和粟裕在病房重逢。对于粟裕来说,能和老友一起聊天谈心,也算枯燥的休养生活中难得的乐事。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重病中的陈赓生平第一次对粟裕说了掏心窝子的话,他说:“从古至今有两种人很危险,一种是功劳极大之人,一种是不懂得巴结迎合的人,而你老兄两样都占全了,怎么能不倒霉呢?”

粟裕听完这些话,顿时就沉默了,想必他的内心也是非常感慨伤怀。其实这些道理粟裕未必不懂,但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是一个曲意逢迎的人,这便是老实人的悲哀之处吧。

本来粟裕已经慢慢想开了,决定不去在意外面的纷纷扰扰,安心在医院里养病,享受这段与知心好友品茶聊天的安静日子。

然而在一个月后,陈赓却在写自己的《作战经验总结》一书时突发心脏病,不久后就撒手人寰。

消息传来,粟裕万分震惊,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来到陈赓的病房看战友最后一眼。而目睹床榻上盖着白布的陈赓,粟裕已经是泪流满面。

不久后,陈赓的遗体被送去火化,当骨灰要被送到机场时,粟裕还坚持和李克农、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的人一起为陈赓送行。

即便飞机已经消失在云端,但想着即将和白云共眠的故人,粟裕依旧失神落魄地站在原地,久久不愿意离开。

到1984年的二月,粟裕也病逝在了北京。

等到十年之后,随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张震联名发表了《追忆粟裕同志》的文章,一切的喧嚣才都彻底平息。

结语

作为莫逆之交,粟裕和陈赓的故事让人感慨,他们本着相同的理想从军报国,并在烽火中淬炼为最强大的战士,共同造就了一片红色的天空。

这一过程中,他们也积累了深厚的友谊,这让他们得以在最艰难的时候互相扶持,互相勉励。只可惜,陈赓同志走得太急太早了,他是真的为革命事业完全燃烧了自己。

粟裕同志亦是如此,尽管后半生坎坷多磨,但他的心始终是红色的。因而不管是陈赓还是粟裕,他们都值得我们的敬仰!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