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接他,周总理不怕辛苦,拿着油灯就走到村头安静地等着。
两人一碰头,周总理立马拉着他走到毛主席跟前,他们三个人围在一起,整晚都在讨论中国革命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休息的时候,这位来宾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小纸条,让周总理转交给毛主席。纸条上写的是关于怎样能让北京城和平解放的办法。
毛主席看过之后,觉得那个计划挺靠谱,立马决定第二天就召集大家开会,一起琢磨怎么把这个计划给落实了。
这人到底是谁呢?他和毛主席之间经历过什么事情?
【1.一封及时的救命信】
1925年的某一天,毛主席和他的老婆杨开慧正在韶山忙着搞农民运动。这时,有个村民火急火燎地就冲进了他们家里。
他二话不说,直接把一封信塞给了毛主席,边喘粗气边说:
赶紧跑,润之,湖南那头的军阀赵恒惕正派人来逮你呢,动作慢了怕是要出事。
从我党1921年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在中国迅速站稳了脚跟,各地纷纷行动起来,革命活动一个接一个,势头非常猛烈,就像大火蔓延一样。
在湖南这块土地上,革命活动在毛主席的引领下开展得热火朝天。当地的农民和工人们,为了保卫自己的正当权利,纷纷站出来,接连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停工抗争。
曾经让湖南地区的军阀赵恒惕等人心里非常害怕。
为了保住他们的权力,他们不惜一切,多次策划捉拿毛主席的行动。他们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宁可多杀无辜,也不能漏掉一个”,满心想着要尽快除掉毛主席。
毛主席拿起信,拆开一看,信上写着:
军阀赵恒惕收到了土豪成胥生的悄悄话,说他已经给县里的团防总局发了电报,让他们派兵来抓你。接到这信儿,你得赶紧跑路……
听到消息后,周围的人也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个不停地催着说:
润之,你还在那儿发呆呢,赶紧动手整理东西走人吧。
但毛主席却从容不迫地说:
别急,从县城到这全是崎岖山路,敌人不可能那么快就到。
接着,毛主席走到厨房,拿了一碗饭菜,然后就着白开水,立马就开始吃了起来。
这时,毛福轩火急火燎地赶到了,一瞅见毛主席正不紧不慢地用餐,他心里头更是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
“都这时候了,你还顾得上吃饭?敌人眼看就要来了!”
毛福轩是毛主席家族中的一位长辈,他受到毛主席的影响,决定投身革命事业,并且在1922年成为了我们党的一员。
毛主席听完之后,又开心地笑了起来,说:
他管他的抓捕行动,我继续走我的路。
毛主席吃饱喝足后,就回到房间把行李打包好,还特意换了件干净的白长衫。然后,在几位乡亲的陪伴下,他就离开了韶山。
那天晚上,赵恒惕的手下就像一群凶猛的野兽,猛地一脚把门踢开,立刻动手抓人。
不过,他们这次是白跑一趟,因为毛主席他们早就离开了韶山,通过宁乡县的道林,到了九江庙那一带。
给毛主席寄去这封信的人,不是别人,恰恰是毛主席的老师符定一先生。
结果是这样的:符定一在回家看望亲人的时候,刚好路过长沙,就临时住在了他那位在湖南省政府当秘书长的亲戚家里。
两个人聊着聊着,那位亲戚就先开了腔,问了起来:
宇澄啊,就是符定那个叫宇澄的,你现在和毛泽东那边还有没有什么牵连?
这冷不丁的问题,一下子让符定一心里充满了疑惑。
亲戚随后进行了一番详细的阐述,并将赵恒惕下令拘捕毛主席的电文展示在了他的眼前。
符定一赶紧跟亲戚说清楚,他和毛主席师生关系特别好,接着他又求亲戚,在赵恒惕面前多替毛主席说些好话,让赵恒惕别为难毛主席。
不过话说回来,赵恒惕的手下那些亲戚,他也说这事他帮不上忙。
符定一听完心里那叫一个急啊,为了保住他特别看重的学生,现在是一点也不想探亲了。
那天晚上,符定一一点时间都没敢耽误,立马动手写了封亲笔信,然后赶紧找人送给了毛主席。同时,他也动用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关系和人脉,到处帮忙协调、疏通各种渠道。
他还坚决地说,愿意拿自己的命来保证,毛泽东以后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要是他有个什么闪失,那对中国来说,可真是个大损失。
符定一之所以这么做,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他俩之间有着一段非常感人的师生关系。
【2.令人动容的师生情】
符定一,字澄,1877年12月诞生在湖南衡山县白果留笔塘的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他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的家庭,家里人都爱看书、写书。
符定一受家庭熏陶,从小就特别爱学习,也特别努力。他脑子聪明,后来成功考上了北京的京师大学堂继续学习。
这所国立大学在当时是中国最顶尖的学问之地,同时还是国家教育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执行相关的管理职责。
符定一在1908年完成学业后,三十一岁那年就当上了资政院的秘书,这可是个非常重要的岗位。
符定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后,转而涉足政治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国际上的重要事件,对“国家”这个概念有了截然不同的新认识。
虽然符定一没法扭转当时中国总被外国欺负的局面,但他一直深信,像康有为、梁启超这些戊戌变法的人,他们说的“要靠教育来救国家,让国家强大,百姓富裕”这个办法,绝对能让中国摆脱苦难。
1911年,辛亥革命的大潮涌来,符定一毫不犹豫地回到了湖南老家,动手建起了湖南省第一所公立中学。
后来他陆续接掌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职位,还当上了湖南省教育会的副头头,满心想着要给中国打造新一批的优秀人才。
就在那个时候,符定一碰上了一个让他一辈子都感到骄傲的学生,这个学生就是毛主席。
一见面,符定一就开始仔细打量起对方来。
瞧瞧那位站得笔直的年轻小伙,尽管穿着简陋的粗布衣服,可脸上却透着一种稳重又坚定的气质,特别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特别抓人眼球。
两人简短交流了一番,毛主席对符定一的看法又有了新的提升。
特别是他心中那份“打造一个真正由人民做主的全新国家”的宏伟抱负,让符定一不由自主地心生敬意。
但是根据学校的录取要求,还得再搞一次考核,确保学生的真实水平达标。
符定一瞧了一眼,心里头直犯嘀咕,这可真够绝的:
他觉得毛主席以后肯定能成大器,立马就对他讲:
毛同学,以后中国的发展大计,估计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来挑大梁了。
最后,他把自己收藏了好久的全套《资治通鉴》送给了毛主席,盼着毛主席能从这几千年王朝的起起落落里,琢磨出个能救中国的好法子。
之后,符定一全心全意地教导毛主席,把自己一辈子的知识和经验都毫不保留地教给了他。
毛主席在学校里有时会发表一些大胆且出人意料的激烈观点,这让不少老师心生不满,动了开除他的念头。但好在有符定一在,他总是把这些风波平息下去。
时间一天天过去,符定一那种偏向传统古文教学的方式,渐渐跟不上毛主席的求知速度了。因此,毛主席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那就是退学,然后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继续深造。
这段师生之间的情谊,虽然只持续了短短不到一年,但那份特别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并没有立刻结束,反而是变得更加牢固了。
说来也巧,1918年毛主席学业完成后,打算到法国半工半读,结果在北京意外重逢了他的老师,那时候老师已经是安福国会众议院的一员了。
老朋友好久没见,俩人不约而同地聊起了中国以后的发展。
符定一张口便讲道:
润之,这些年一路走来,你有没有琢磨出啥法子来救中国呢?
毛主席心里有个明确的想法,他觉得要救中国,非得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大改变不可。而他找到的这条出路,就是“共产主义”。
符定一听过之后,他又仔细回想了一下,肯定了自己以前下的结论:
毛泽东将来肯定会把中国从苦难中解救出来!
得说一下,符定一从那时起,每个月都会从自己工资里抽出部分钱,专门用来帮助毛主席搞革命活动。
之后,他们各奔东西,毛主席踏上了前往全国各地进行革命斗争的征途,符定一则始终坚守在教育岗位,传道授业。
他们俩都没想到,那次分别之后,竟然一晃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46年才又重新碰面。
【3.一张和平解放北平城的纸条】
1946年的时候,符定一接到了毛主席的邀请,他就带上女儿德芳,一起出发去延安了。
为了展现敬意,毛主席和周总理特意走到村口,亲自迎接来宾。
其实,周总理早就听说过符定一的大名,心里也清楚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碰面时,周总理紧紧抓着符定一的手,一脸认真地跟他说:
以后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还得多靠符老先生您来出力帮忙。
符定一一听这话,心里头立马就热乎起来,赶紧回应道:
周副主席,您真是太客气了,能为咱们中国出点力,那是我这把老骨头应当承担的责任。
符定一在延安安顿下来,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好几个月。
那段时间,他把整个延安都逛了个遍,亲眼见到在共产党的带领下,老百姓们的生活改善了,每个人都能吃得饱饱的。
尽管生活还是挺不容易,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
特别是去了延安大学一趟后,符定一由衷地感叹:
这里环境相当朴素,不过却有着最棒的教师和最认真的学生。
九月刚开始的时候,符定一怀着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路。不过,他并没把女儿一起带回去,而是让她多留在这儿,多学习学习,好好体验生活。
这次去了延安,符定一心里感触特别大,他更加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把中国从困境中带出来,领着大伙儿一起过上富裕强大的日子。
从延安归来,他便活跃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不断向大伙儿宣讲共产主义思想,还大胆揭露了蒋介石想要独裁的真面目。
那时候,解放战争刚打响,符定一因为自己的言行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打击。
1947年春天的时候,符定一在北京的家里突然遭到几个特务的闯入,他们想方设法要搜出所谓的“罪证”。结果,不光是符定一,连他的家人也被他们一并抓走,关进了监狱里。
幸运的是,后来在我党的积极协调努力下,最终被安全地放了出来。
1948年10月快结束时,我军拿下了辽沈战役的决胜之战,这也意味着解放战争快要结束了。
怎么搞定傅作义部队,还有顺利解放历史悠久的北平城,成了我军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工作。
针对这事儿,符定一心里头有数,他有自己的见解。
他给周总理递了张纸条,上面写着:
攻打天津靠武力,拿下北平用智谋。
毛主席浏览完毕后的次日,便组织了一场会议,会上符定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觉得,天津就像是北平的大门,要是能把天津拿下,那守着北平的敌军肯定就垮了,北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就能完好无损地留下来。
要是选择用武力拿下北平,那到时候,好多宝贝疙瘩可都得遭殃,被毁掉喽。
最后,毛主席仔细考虑了很久,决定听从符定一的意见。
后来那个平津战役,打了足足64天,最后因为傅作义投降,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战后,符定一听到消息,心里别提多乐呵了。
新中国成立后,符定一继续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他在1958年因为生病去世了,当时81岁。
师生情深:聊聊毛主席与符定一的那些过往说起毛主席和符定一,他们之间有着一份特别的师生情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他们之间的那些往事。毛主席一直都很尊重符定一,尽管后来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但他对符定一的敬仰之情从未改变。符定一呢,也对毛主席十分器重,觉得他是个有出息的好学生。记得有一次,符定一遇到困难,毛主席得知后,立刻伸出援手,帮他度过了难关。这件事让符定一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他对毛主席的信任和支持。在相处中,他们不仅是师生,更像是朋友。毛主席经常向符定一请教问题,符定一也总是耐心解答,两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非常频繁。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每当提起这段往事,人们都会感慨万分,为这份深厚的情谊而感动。总的来说,毛主席和符定一之间的师生情谊是非常珍贵的。它不仅见证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顾党的历程,铭记初心——《新民主主义革命岁月概览》我们回望党的历史长河,心中那份初心始终熠熠生辉。翻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岁月概览》这一篇章,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书中记载了党的艰辛历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和勇气。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这份精神,是我们今天仍需坚守的宝贵财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从万里长征的英勇无畏,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每一个历史事件都铭刻着党的初心和使命。这些光辉的足迹,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繁荣的新时代,但绝不能忘记党的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份初心。我们要铭记先辈的遗志,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先辈的期望,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