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格河河畔的乡愁和记忆
三甲村,隶属核电工业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李姓来此建村。因建村处有天自冢,故命名天自冢村。清末,官府将周围村划为十个甲,本村按序排列为三甲,遂改名三甲村。后有严姓、王姓、李姓迁来定居,其中人口较多的为李姓。
原属留格庄镇,2012年,山东省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成立,隶属于核电区。
隔着留格河眺望三甲村
三甲村村北,青山连绵起伏,村西,留格河逶迤而过。当我们轻轻踏入这个依山傍水、秀色怡人的小村庄时,仿佛穿越到了一段旧时光里。
早在宋、元时期,以留格河为界,东属牟平,西属莱阳。明代,东属宁海州,西属莱阳。位于留格河以东的三甲村脚下这片沧桑土地,自宋朝至明朝,先后属于牟平、宁海州,在岁月的风雨中飘摇了千余年。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大嵩卫设县,三甲村属海阳县。
自古人类就依水而居,三甲村先祖也不例外,他们把留格河流经处看做灵山秀水的风水宝地。发源于盘石店镇仙人盆村的留格河,是从一淙石缝中渗出的山泉,慢慢汇成一条小溪,在岩石间蜿蜒向前。流出仙人盆村后,穿过小东庵、鲁家、嘴子前、野口、潘家庄、龙头、盘石店、大柴时,它壮大成为一条河——留格河。流过盘石店镇、流经留格庄镇境内,最后踱着步子进入核电工业区,这里是留格河一路奔流的最后旅程了,经过六甲村、三甲村等几个村庄后,从辛家港涌入黄海。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李姓先祖循留格河而来,他们选择留下来,就此安身立命、建设家园。经过几代人的耕耘、繁衍,村子规模逐渐扩大,李姓先祖的勤劳智慧带来了三甲村的诞生和兴盛。
李氏宗祠正门
李氏宗祠正殿
李姓是三甲村的大姓,古人云,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李姓原籍江南常州府无锡县波洛村,明永乐二年,始祖李富,叔始祖李贵,迁于山东登州府,李富居于宁海州天自冢村,李贵居于北莱阳县鹏化庄村。三甲村村西的李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秀才李鹤田重写族谱的序,并对族谱进行二次整理。李氏宗祠再修于2012年清明,坐北朝南,规模宏大,供奉先祖李富、李贵、李荣、李华四人。正殿为单檐歇山顶,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南大门外有竹林掩映,门上书有“祖功垂福泽 宗德衍家声”,大意为,要知道我们的先祖积攒了不小的功德,子孙后人有祖训家规可循,希望你们能够遵照祖先留下的遗训,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对于不少在外工作的三甲村人来讲,李氏宗祠凝聚着一缕缕乡愁,是精神依归。优良的家规家训影响着家族的发展,也是三甲村繁荣昌盛的法宝。
分别建于1979年、1984年的电线杆厂和酱油酿造厂,在上世纪初,收入可达数百万元。旧址依然如故,矗立在村西,当年厂子规模之大、效益之优可见一斑。
电线杆厂旧址
酱油厂旧址
1978年以来,村党支部发动群众发展养鸡,种植蔬菜;1996年三甲村被县政府命名为蔬菜规模村;2000年,蔬菜种植面积3.3公顷,收入50万元;到2002年畜牧业收入135万元,农业收入达1040万元。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福利也有了很大提高。1978年,全村用上了电网供电。在本世纪初,三甲村成为全镇(当年三甲村属留格庄镇)第一个电话普及村,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今时,在碧波荡漾的留格河河畔,三甲村显得宁静而悠远,自明朝建村至今,这一晃便是数百年,沿着河岸走走,听得见时光在流淌。
编辑|董丫菁
责编|王娟
审核|薛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