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刘表集团一直以铁板一块而著称,但到了后来情况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在袁术孙坚的威胁下,荆州大族不得不选择与刘表合作。这种合作并不太稳固,因为刘表是单骑入荆州,是以宗室+名士的无形资产入股,帮助荆州大族有了与袁术势力分庭抗礼的底气。
随着199年袁术败亡后,荆州大族的外患大为减轻,于是他们开始扩张自身势力,刘表反倒有被架空的趋势。
为了逆转这种趋势,刘表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培育嫡系势力之外,还直接引入了外附势力。
于是在张绣之后,刘备来到了荆州。
但荆州之旅对于他来说,注定是一次并不轻松的经历。
刘备在荆州的地位如何,是否进入了决策圈?刘表对刘备到底是扶持还是打压?刘备在荆州的发展为何阻力重重,并感叹“髀里肉生”?

刘备在荆州
荆州本土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他们已经开始左右刘表的决策。
他们阻拦见刘表的人。
蔡瑁张允掌控了襄阳城内的军队,相当于把刘表周围都给管了起来。甚至到后来刘琦想要去看看父亲,都被阻拦在城外。
及表病甚,琦归省疾,素慈孝,允等恐其见表而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他们擅自决策。
官渡之战时,刘表在亲曹还是亲袁的问题上摇摆不定。蒯越、韩嵩等人是亲曹派,蒯越等人多次劝刘表:曹操一定会战胜袁绍而后南征,以荆州之力必定抵挡不住,不如举州依附曹操。
刘表本来是想保持中立,在口头上和两边都交好,但对两边的支援要求都置之不理。这样不论哪方胜利,他都能够保本不会被讨伐。他认为能占住荆州这片地盘就不错了,没必要非得站队。
但这些亲曹的荆州士族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一再劝说刘表派兵支持曹操。刘表实在拗不过他们,派韩嵩去许都曹操那里观察一下,打听下风声。可韩嵩倒好,从许都一回来就说曹操是值得跟随的明主,劝刘表直接送个儿子过去当人质算了。
亲曹的荆州士族不依不饶的做法,让刘表十分恼怒,扬言要杀了韩嵩。但刘表看到身边环绕的荆州士族已经眼露凶光,于是他瞬间秒变好脾气,当了解到韩嵩也是一心为公之后,便和韩嵩握手言和。
从这里可以看出刘表的困境:
1、他开始有了傀儡化的倾向,荆州本土士族已经试图左右他的决策。
2、荆州士族已经占据了荆州各地的要害位置,刘表已经渐渐处于劣势。
3、在双方出现冲突之后,刘表不敢轻易和荆州士族翻脸,甚至还需要委曲求全给他们个面子。
不难想象,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别说让刘表儿子接班,就是刘表本人能不能善终都存在问题。
实际上刘表很早就注意到被荆州士族架空的可能性,毕竟他是一骑入荆州,手头既没什么兵也没什么资源,起初刘表还能够用自己的宗室+名士的身份来镇一镇场子,但时间一久就不好使了,毕竟荆州五大姓的影响上至朝廷下到各地,刘表没法玩信息差。
刘表只得换一种方式:尝试培养自身势力。
最快的办法就是捡现成。
196年骠骑将军张济失去了根据地,带兵从关中一带流窜到了荆州,因为恰巧缺粮,就攻打穰城,想在刘表的地界抢点粮草。但没想到穰城防守严密,张济进攻受挫不说,还中流矢死掉了。张济的侄子张绣接管了部队,收兵退出穰城。
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为处境困窘才打到荆州来,我作为东道主还是有点失礼,所以这事没有什么好祝贺的。”借这个事刘表取得了张绣的好感,然后又派人招降张绣。
张绣一看有人愿意接纳他们,管吃管住的,有什么不答应呢?
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令其抵御北方的外敌。
张绣号称北地枪王,其所率的又是强悍的凉州兵。如果刘表将其培养为手下的骨干将领,那么制约荆州士族自然不在话下。
所以在这段时间,刘表抵御驱逐袁术,讨平长沙太守张羡,迎战交州刺史张津。通过一系列对外征战,驱逐外敌,拓展领土,树立了自己在荆州的威望。
只可惜好景不长,张绣的军师贾诩对刘表没啥好印象,认为:
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刘表在太平光景是能够出任三公的。但是在乱世中,刘表看不到形势变化,且又没有实力把握机会,导致其最后没有什么前途。
所以到了199年,官渡之战开始后,张绣就在贾诩的劝说下投奔了曹操。
张绣的离开让刘表很受伤,江夏太守黄祖虽然手握重兵但他本属荆州本土势力,对刘表恐怕就没那么忠诚。
有人就会感到奇怪了:此时刘表已经到荆州九年了,难道就没有一点嫡系军队吗?
答案是有,但是不多。
这可以从沙羡之战体现出来。199年孙策在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后,顺势向江夏进攻。黄祖救援刘勋时已被击败,所以刘表只得派出了援军:
时刘表遣从子虎、南阳韩晞将长矛五千,来为黄祖前锋。策与战,大破之。
眼看江夏重镇即将不保,刘表派从子刘虎出战,应当是嫡系主力了。但这支军队也仅有五千人而已,并且战斗力还堪忧,被“大破”。
也就是说在张绣出走之后,刘表试图派自己的嫡系军队通过救援黄祖来重塑形象。可这次惨败不仅没能帮助刘表挽回颓势,而且让他有点血本无归。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荆州士族才劝刘表:别折腾了,你连孙策都打不赢,还想抵抗曹操?别做梦了。还是听劝,投降曹操吧?
如果听了这帮荆州人的话,估计刘表将再无地位可言。所以刘表一怒之下就怒了一下,扬言要杀韩嵩,试图为自己挽回一点面子。
只是刘表在荆州本地没有什么资源和势力,手中军队不仅数量少战斗力还差,所以荆州的大族开始骑到他头上去了。

荆州形势图
刘备的到来,让事情有了一些转机。
201年,官渡之战后,已占据绝对优势的曹操开始在北方清场。他亲自率军去讨伐刘备,刘备无奈只得往南方逃。
刘备投奔到了刘表这里。看到又有一众猛将来投奔,喜出望外的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用上宾之礼来招待刘备,安排其在新野驻扎。
刘备果然还是很给力,202年,刘备奉刘表之命北上,与夏侯惇、于禁等在叶县博望坡大战一场。刘备事先设下伏兵,然后交战中佯装溃败引诱夏侯惇、于禁中计追击,夏侯惇、于禁进入伏兵攻击范围,被刘备打得大败。
博望坡之战,让刘备在荆州迅速打开局面,站稳了脚跟。刘表的地位也随之有所巩固。
虽然如此,刘表也不敢绝对信任刘备。
因为大家都清楚,刘备是个有前科的人。
此前刘备打着抵御曹操进攻的名义进入徐州,徐州牧陶谦格外够意思,他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安排刘备驻军在小沛,还送了刘备四千精锐丹阳兵。
但刘备却有点不太安分,他特别爱走动交朋友。当看到陶谦所依赖的外来势力丹阳派和徐州本地势力存在着较深的矛盾,他就积极向本地势力靠拢,争取到本地势力如陈登、糜芳、孙乾等人的支持。最后在陶谦临终前,刘备联手本地势力成功迫使陶谦将徐州牧之位交到刘备手上。
后来刘备也在曹操和袁绍之间反复横跳,总之是个颇难驾驭的刺儿头。
而到荆州之后,刘备又有点要故伎重施的味道。
刘表不是排挤外来人才,呵斥外来士族领袖司马徽吗?好,刘备就和他们走动走动。这一走动,就收获了大量外来士族人才的支持,其中就包括徐庶。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
看到刘备明目张胆地挖墙脚,刘表自然担心他把徐州的那一套重演一遍,于是对刘备开始有所防备。
表疑其心,阴御之。
这样就对刘备很不利了。
因为荆州的情况和徐州有所不同。
荆州的本土势力太过于强大,五大家族极为团结,所以外来势力根本无处容身,动不动就被边缘化甚至诬陷而死。
所以就算刘备认识了一大帮外来势力,却都是些底层打工人、隐士或者文学青年,他们都没有实权,都没能力影响荆州局势。
而恰恰刘表又忌惮刘备,没有给其充分的资源和成长空间。比如在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建议刘表趁机进攻曹操后方的中原腹地,但刘表放弃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导致刘备到了荆州多年,竟然毫无建树,便有了“髀肉之叹”。
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所以刘备虽然手头有着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但却常年外驻新野,无缘进入荆州核心决策圈,也无法与荆州本土势力相抗衡。

犹豫的刘表
刘表一开始还是很厚待刘黄鼠的,但自从刘黄鼠建议刘表趁曹操北征异族之际袭击许都抄后路,就开始厌恶防范这个没有民族大义,不择手段的汉奸刘黄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