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八瓜鱼
编辑 | 八瓜鱼
近期,江苏徐州经开区人民法院的一起案件引发全网关注。
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将一名自媒体号主告上法庭。
据悉该号主对朱之文及其家人进行了长达4年的网暴。
而朱之文的反击也比人们预想中的更加“疯狂”!

时间退回到2011年。
朱之文凭借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鸣惊人。
朴实外表与震撼嗓音形成的反差让他迅速成为“草根顶流”。
然而,成名后的生活并未如外界想象般光鲜。
他在山东菏泽的老家“朱楼村”逐渐沦为“网红打卡地”。
不仅每日都有村民举着手机蹲守拍摄。
还会有陌生人直接破门而入索要钱财。
更有甚者编造出“大衣哥给儿媳妇买金店”、“与儿媳生子”等荒诞谣言。

这些年,朱之文曾无数次尝试以宽容化解矛盾。
面对两名男子酒后踹开他家大门,他选择谅解。
面对村民借钱不还的无理纠缠,他默默承受。
但这一次,他却决定不再做沉默的羔羊。

据统计被告自媒体号主自2020年4月起,共发布290条侮辱性视频。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将朱之文的头像P到他人身体、编造其家庭伦理丑闻。
甚至还攻击其不满周岁的小孙子。
290条视频中有十分之一的视频播放量超5000次。
而播放量最高的一则视频已经达到21万次播放。
律师表示这些数据已经远超刑事立案标准。

在庭审现场,朱之文首次见到被告。
可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竟是一名50岁左右的女性。
朱之文对记者说:“我不认识她,但她骂了我四年,连我的孩子都不放过。”
即便对方称自己只是“一时头脑发热”并向朱之文道歉。
但被他人恶意中伤多年的痛苦让朱之文没有再选择宽容。
他说:“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朱之文的困境并非个例。
江歌母亲江秋莲、《哪吒》导演饺子等公众人物同样深陷谣言泥潭。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流量经济催生下诞生的的灰色产业链。
造谣者们利用AI洗稿、伪原创工具批量生产不实内容。
并通过蹭热点、编故事吸引眼球,进而赚取平台补贴或广告分成。

在朱楼村,朱之文的日常生活被切割成无数短视频。
喂鸡、劈柴、唱歌的琐事都被自媒体无限放大。
过度的关注让他连去儿子家都需翻墙躲避镜头。
他的子女们也因此不敢出门。
儿媳陈萌还曾因谣言被迫关闭社交账号。
对比之下,造谣者却凭借“大衣哥”标签月入过万。
更有村民直言:“拍他比种地赚钱快多了。”

这种扭曲的生态下,朱之文的“老实”成为被利用的软肋。
代理律师杨安明指出,此类案件维权成本极高。
毕竟“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是造谣者们猖狂的底气。
但这一次,朱之文的证据链十分完整。
290条视频全部经过公证,且播放数据清晰。
据业内人士分析:被告最高面临三年有期徒刑。

尽管被流量时代裹挟。
但朱之文始终执着于田园生活。
他的小院总是养着鸡、鹅、鸽子和一只14岁的老狗。
他拒绝一味贪图利益的直播带货。
只偶尔为家乡特产公益助农。
他说“有人喊我去唱歌,我就唱;不唱时,我种地喂鸡。我不想做网红,只想当个普通农民。”

朱之文身上“乌托邦”式的坚持与网络暴力形成鲜明对比。
被告律师曾试图以“经济困难”向其求情。
但朱之文却回应:“她穷,发视频赚钱我能理解,但P图骂人四年,谁能忍?”
他诉求的声音朴素却不失力量。
但愿最终的结果也能如他所说“希望此次判决能让网络环境干净些。”

事实上,朱之文并非首次维权。
此前三次诉讼中,造谣者最高被判四年。
但新案件仍层出不穷。
而此次案件的特殊性在于首次将“长期系统性网暴”推向刑事审判层面。
然而,法律的胜利能否终结伤害?
朱之文的儿子朱小伟因离婚谣言患上抑郁症。
女儿因被围观不敢出嫁。
即便胜诉,被撕裂的生活如何修复?
正如朱之文所言:“我可以原谅,但孩子们受的伤,永远抹不掉。”

朱之文的维权,是一场普通农民与流量怪兽的对抗。
更是一面照见网络文明底线的镜子。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人人皆可成名”的时代,尊重与法律的边界不应被模糊。
或许正如他庭审后那句感慨:“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你可以‘听说’,但得有证据。”
截止发稿前,这场官司的结局尚未宣判。
但朱之文的勇气已为无数网暴受害者点亮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