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八瓜鱼
编辑 | 八瓜鱼
四岁,本该是玩泥巴的年纪。
瑶一瑶却坐拥2000万粉丝。
一条广告的报价更是抵过县城一套房。
当纯真成为资本,当童年被切割成15秒的爆款片段……
这个全网“云养”的国民闺女已经被困在成人世界的规则与争议中无处可逃。

瑶一瑶本名杨亦瑶,2020年出生于贵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父母最初只是单纯想记录女儿的成长点滴。
却因一次偶然的“闹觉视频”意外走红。
1岁时的某个深夜,瑶一瑶因不愿睡觉哭闹不止。
母亲随手拍下她的“表情包式”哭脸发给丈夫。
丈夫又随手上传至短视频平台。
哪曾想这条视频迅速吸引数百万网友围观。
瑶一瑶一家的命运也从此刻被改写。

瑶一瑶父母敏锐的捕捉到女儿身上的“潜力”。
随即开始了全方位记录女儿成长的自媒体之路。
真正的爆点来自一段瑶一瑶坐在石墩上摇头晃脑吃饭的视频。
她穿着朴素的乡村童装,身边鸡鸭环绕。
泥地里打滚的纯真模样,与城市精致萌娃形成鲜明对比。
这条视频不仅被网友疯转,连人民网等官媒也转发称赞“梦回童年”。
而这些流量带来的不仅是名气,更是真金白银。

父亲辞去夜班工作,全家转型为“瑶一瑶运营团队”。
直播间里虽因平台规定她不能出镜,但她的奶音问候仍是吸粉利器。
据第三方数据,瑶一瑶的广告报价高达40万至55万元/条。
仅2025年1月发布的7条视频中就有两条超2分钟的广告。
而这两条广告则能为其家庭带来超百万元收入。
但随着名利和财富的接踵而至。
瑶一瑶的成长也曝光在了更多网友的关注之下。
过度的曝光也为这个家庭埋下了隐患。

2025年2月,瑶一瑶因一则“被绊倒痛哭”的视频陷入舆论风暴。
视频中,她在路上蹦跳时被小男孩故意绊倒,摔倒在地后嚎啕大哭。
网友发现类似桥段此前已多次出现。
因此质疑其母为流量策划摆拍女儿摔跤的戏码。
更火上浇油的是,母亲在评论区回复:“上次这样没拍到,说让这个轻轻地弄。”
此言一出,争议迅速发酵。
瑶一瑶母亲也被网友坐实了“利用娃赚钱”的罪名。

面对质疑,母亲发文回应称“摔摔打打才能更皮实”。
并强调未因赚钱忽视孩子身心。
甚至反讽“若真不顾孩子,收入会多十倍”。
然而,网友并不买账,进一步扒出其他争议点。
例如新春视频中瑶一瑶双手冻得通红。
以及瑶一瑶4岁仍未入学幼儿园、拍摄时面露疲惫等。
有评论尖锐指出:“她的童年被切割成无数个15秒的片段,每一帧都在为父母的账户充值。”

法律专家介入后,争议升级至未成年人权益层面。
北京来硕律师事务所李肖峰律师指出,若父母在商业拍摄中故意让孩子受伤,可能涉嫌虐待。
尽管瑶一瑶母亲否认,但公众对“流量至上”侵蚀童年的担忧已难以平息。
而瑶一瑶的另一争议焦点是教育问题。
4岁的她至今未正式入园。
父母解释称“农村幼儿园条件差”“想等孩子更成熟”。
并透露曾送她体验半天,却因哭闹不止接回,转而聘请家庭教师在家教学。
网友对此却出现态度两极分化的阵营。

支持者认为“弹性入学”无伤大雅。
反对者则质疑父母为维持拍摄档期拖延入学。
有教育专家指出,幼儿园不仅是学习场所,更是社交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
瑶一瑶长期生活在成人主导的拍摄环境中。
缺乏与同龄人互动可能导致规则意识薄弱。
这一点在其幼儿园体验视频中已现端倪。
比如她无法静坐听课,因摔倒哭闹整日等。

6岁的刘楚恬凭《芈月传》走红后暂退娱乐圈专注学业。
对比其他童星,瑶一瑶的成长路径显得更加商业化。
刘楚恬父母选择将学业置于聚光灯外。
而瑶一瑶的日常仍被镜头包围。
背广告词、配合拍摄成了这个年仅4岁小孩的全部生活。
甚至还要因为拒绝路人合影被骂“耍大牌”。

瑶一瑶的走红,是互联网时代“萌娃经济”的缩影。
短视频平台催生了“带娃赛道”。
无数父母试图复制她的成功。
屁桃祺祺撞脸网红痞幼、“一颗肉丸子”曾婉之以古灵精怪吸粉……
这些孩子的日常被流量重塑,成为家庭收入的支柱。
然而,风险也随之而来。

过早曝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瑶一瑶两岁时因拒绝合影遭网暴,如今出门常被围拍至情绪崩溃。
商业拍摄的强度更不容小觑、
童星阿拉蕾曾凌晨4点起床拍广告,寒冬穿单薄童装摆拍,童年被工作填满。
央视曾点评“晒娃赚流量”现象,呼吁家长勿盲目跟风,还孩子纯粹童年。
法律层面,我国虽未禁止儿童参与商业活动。
但《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监护人需保障其身心健康。
如何平衡流量红利与儿童权益,仍是待解难题。

如今的瑶一瑶,依然会在视频中泥地里打滚、追鸡撵狗,用最原始的童真打动观众。
父母坚称“保护她的快乐”,但流量裹挟下的选择已愈发艰难。
继续“网红生涯”可能透支童年。
回归平凡则意味着放弃千万级收益。
瑶一瑶的经历让人想起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
但儿童的“早”不该是被成人世界催熟的早。

期待某天,瑶一瑶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奔跑在校园,而非剧本设计的镜头里。
毕竟,流量会褪色,而童年只有一次。
在娱乐至死的时代,孩子的笑容是否该成为流量密码?
答案或许在每位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