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狂欢后奇瑞iCARV23为何销量“一地鸡毛”?

塔不说车 2025-03-27 09:39:01

十万块,买个“方盒子”回家?奇瑞新能源iCAR V23上市之初,凭借其独特的造型设计,着实火了一把。预售订单突破3.1万,这数字,闪瞎了不少人的眼。然而,好景不长,这股热乎劲儿还没过,退订潮就来了,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最终两个月只交付了6397辆。这销量,跟预售的火爆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不禁让人疑惑:这“方盒子”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V23的遭遇并非孤例,它更像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表面上看,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导致了失利,但深究下去,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品牌定位、市场策略、技术储备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iCAR的品牌定位。打着“年轻、科技、个性”的旗号,目标直指Z世代,这想法没错,但实际操作却走了样。V23和自家的iCAR 03价格高度重叠,都在10-15万这个区间,尺寸也差不多,但V23的续航更短,空间更小,这不明摆着自己打自己吗?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同样的价格,我干嘛不选更实用的03?

更要命的是,奇瑞新能源一直以来都是靠“性价比”吃饭,品牌溢价能力不足。V23想靠设计来提升逼格,但技术、服务这些硬实力没跟上,光靠一个“方盒子”就想让人多掏钱?这如意算盘打得也太响了。对比一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吉利的SEA浩瀚架构,iCAR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没有!消费者最后只能调侃一句:“电动大玩具”。

再说产品本身。V23的“方盒子”设计确实吸引人,但问题是,光好看不行啊,还得实用。入门版301公里的续航,在同级别车型里垫底,这对于每天都要用车的消费者来说,简直就是噩梦。更让人无语的是,L2++级智能驾驶、360度全景影像这些现在几乎是标配的功能,V23竟然还要加价一万块才能选装!这操作,真的让人怀疑奇瑞是不是在玩“套路式营销”。

空间方面,V23也让人失望。4220mm的车长,234L的后备厢容积,连吉利银河E5一半都不到,这空间,别说一家老小出行了,就连日常买个菜都费劲。性能方面,V23相比iCAR 03也有所缩水,电机功率从135kW降到了100kW,零百加速超过10秒,这性能,真的对不起十万块的价格。

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V23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个价位,比亚迪元PLUS、吉利几何C、哪吒U-II等车型都虎视眈眈,它们不仅续航更长,配置更丰富,价格也更具竞争力。V23夹在中间,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更雪上加霜的是,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也存在问题。目前市场上,“纯电+增程”的双线布局已经成为主流,但V23却只有纯电版本,错失了缓解消费者续航焦虑的机会。奇瑞虽然在燃油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但在新能源领域却缺乏核心竞争力,这导致它在新能源市场上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营销方面,V23的发布会也是槽点满满。原计划90分钟的活动,硬生生拖到了两个小时,冗长的技术讲解让消费者昏昏欲睡,被批评为“自嗨式营销”。上市后,奇瑞又紧急推出了积分补偿、国补兜底等措施,但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

iCAR V23的失败,给奇瑞新能源敲响了警钟。在新能源市场,光靠噱头和营销是行不通的,产品力才是王道。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他们需要的是续航长、配置高、价格合理、品质可靠的产品。奇瑞如果想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打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757.6万辆,同比增长30.6%。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然而,竞争也日益激烈,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车企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对于奇瑞来说,iCAR V23的失败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它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品牌定位、产品策略和营销方式,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才能在新能源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未来,奇瑞能否吸取教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奇瑞并非没有机会。它在传统汽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转化为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仍然有机会在新能源市场取得成功。例如,奇瑞可以加大对电池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可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可以学习造车新势力的营销模式,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

此外,奇瑞还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长期以来,奇瑞的品牌形象都比较“低调”,缺乏个性和特色。在新能源市场,品牌形象尤为重要,奇瑞需要打造一个更加鲜明、更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才能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其实并不晚,但多年来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其中固然有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壁垒高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奇瑞自身的问题。例如,在产品规划上,奇瑞缺乏清晰的战略方向,产品线过于分散,缺乏爆款车型;在技术研发上,奇瑞的投入相对不足,核心技术储备不足;在营销方面,奇瑞的营销策略相对保守,缺乏创新和活力。

iCAR V23 的失利,再次暴露了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果奇瑞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形象,那么它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将会越来越被动。

最后,再次强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产品力才是硬道理。无论设计多么惊艳,营销多么出色,如果产品本身存在硬伤,最终都无法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奇瑞需要深刻反思 iCAR

V23 的失败教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力上,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并最终取得成功。未来的路,奇瑞还很长,希望它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1 阅读:461
评论列表
  • 2025-03-28 13:40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背靠大企业,造出来一个这么拉的产品。除了外观够新颖,配置空间诚意不是一般的拉

  • 2025-03-28 12:53

    电车最廉价就是动力,结果你给我来个跑不过卡罗拉?

  • 2025-03-27 14:48

    卖不动,降价就完了

  • o.o 2
    2025-03-28 18:00

    套路太多

  • 2025-03-30 07:31

    韭菜盒子[呲牙笑]

  • 2025-03-29 08:56

    消费者买十万价位的车往往就差2万

  • 2025-03-27 21:02

    300公里续航?!玩呢?

  • 2025-03-29 00:48

    奇瑞电动车走到今天这一步,只能说自己活该,迷之自信,销量差咎由自取

  • 2025-03-28 18:40

    黑,继续黑。

  • 2025-03-28 22:39

    说它失败为时尚早,说成功就更早了。[呲牙笑]

  • 2025-03-30 20:52

    路上看到好多呀!挺好看[点赞]

塔不说车

简介:塔不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