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认为部队再怎么进步,仍是纵队首长眼中的二等,要求调离该纵

新新史界 2024-08-29 17:03:29

战争年代,军人引以为傲的是什么,在主力部队打硬仗、恶仗、险仗,并能出色完成任务。

事实上,一个战区当中,有很多纵队,纵队下辖师、团等作战单位,纵队之间也分哪支能打,纵队下辖师与师之间也有主次之分。

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很多情况下,部队把能打的部队以1为代表,如1团、1营,1连等。

军人都是有血性的,部队挺进东北后,提出的口号就是:吃菜就吃白菜心,打仗就打新六军。新六军是国军王牌主力之一。无论是新部队,还是老部队,大家的愿景是一致的,谁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差,但客观上来说,战斗力强弱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如部队成立时间,经历战斗次数,指挥员作战水平,以及部队骨干是否充沛等。

以东北民主联军6纵为例,下辖16师、17师、18师,其战斗水平不一。

16师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发展而来,经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走上井冈山,编为4军,后改为红1军团2师。抗战爆发后编入115师343旅,后改为苏皖支队,又编入黄克诚新四军3师等。抵达东北后,划归6纵。

17师的前身是山东军区渤海军区主力,这是抗战时期发展起来的部队,擅长爆破技术,在城市攻坚战中可谓是指一枝独秀。

18师是渤海军区几个军分区部队改编而来,战斗水平相比之下不如16师,攻坚爆破不如17师。客观来说,纵队首长在用兵时,也很根据部队战斗力分配作战任务。

作为18师师长的王兆相是陕北红军出身,打仗中规中矩。在他看来,纵队首长有些厚此薄彼。平时作战方面,18师的作战任务相比其他两个师就显得轻,三战四平后期16师和18师投入作战,6纵首长亲自指挥攻坚作战。

给18师下达作战任务,18师出身完成了,却遭到纵队首长的误会,把功劳算在其他兄弟部队头上。事后查清楚了,首长也跟18师表达道歉,这件事看似过去了。可在战斗结束后,上级给各部队补充兵力时,发现没有18师的事。

三战四平,1纵1师、2师损失不小,16师、18师上去后把这两师给换下。说到1纵1师、2师可是东北民主联军的头等主力师,很能打仗。在三战四平时打得很硬,很辛苦,为其充实兵力是无可厚非。7纵、6纵也都得到相应的补充,但18师有些例外,这让王兆相心里不是很舒服。

几件事或许是碰巧了,也或许正如他想得那样,部队再努力,再进步在首长眼中依然是二等。

王兆相这样认为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拿16师来说,6纵成立后,7旅改为16师,原旅长彭明治因病到后方,16师由副师长王东保代理。到1947年三战四平后,调梁兴初担任16师师长兼任纵队副司令,梁兴初离开,王东保继续代理师长。1948年调李作鹏为副司令员兼师长,东总首长让他把16师打出来,毕竟这支部队有辉煌的历史。

1949年6月,李作鹏提拔为军长后,王东保才正式转正为师长。

16师确实能打,但在东北作战的几年里,成长不算很快,像1师、5师等战功都超过16师了,这也是总部首长为何先后将梁兴初、李作鹏派去担任师长的原因。

16师在6纵依然是主力,17师在东野是攻坚主力,18师平平淡淡,或许落差有些大吧。

王兆相要求离开6纵,得到同意,但也不是说走就走,毕竟他走后,对部队多少有一定影响,而且空降过来干部也需要磨合和适应等。有战友作思想工作,总部首长作思想工作,依然很坚持。最终去了后方军分区担任司令员。根据扩编二线部队要求,他又从军分区改为独立师师长,一路南下挺进中南。

3 阅读: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