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后,护士吴旭君穿大红衣服祭奠,解释:我是在履行诺言

新新史界 2024-08-29 12:27:07

世间一切生命到最后必定会经历死亡。面对死亡,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被牵动心弦,虽然伤心,但决不畏惧。

晚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他曾不止一次谈到生死,但每一次他都无比的冷静和从容。至今,他的生死观都是人们研究的话题。

罗荣桓将军去世后,毛主席谈生死

作为毛主席晚年的保健护士长,吴旭君是毛主席与之谈过生死观最多的人。吴旭君回忆,毛主席第一次与她谈生死观是在罗荣桓将军去世后。

罗荣桓是开国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从1927年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到1963年去世,陪伴了毛主席36年。

建国后,戎马一生的罗荣桓将军身体出现了各种病症。尽管毛主席对他的健康状况十分关心,派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1963年,罗荣桓将军逝世。当天晚上,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为其默哀。

战友的离世让毛主席十分悲痛,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显得心事重重。一天深夜,毛主席写下了一首《吊罗荣桓同志》七律诗,以表对罗荣桓的高度评价和痛惜之情。

或许是这件事给毛主席的刺激很大,他的心情一直不是很好。有一日,毛主席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便同值班的吴旭君回忆起了往事。

毛主席聊起了他的母亲文七妹,说母亲去世的时候来了许多人为她送殡,排着长长的队。这是毛主席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失去亲人的悲痛,对方还是自己最敬爱的母亲。

母亲去世时毛主席并不在身边,这个场景是回来奔丧时其他人同他说的,即便没有亲眼见到,但毛主席却十分相信,因为他知道母亲的确深受群众的爱戴。

没有见母亲最后一面是毛主席一生的遗憾,他不住感叹:“我作为儿子不够格呀。生不能尽忠,死不能尽孝。”

但同时,毛主席又庆幸自己没有看到母亲临死痛苦的样子,因为他希望在自己脑子里母亲的形象是健康的美好的。

吴旭君有些不忍听到毛主席谈生死,因为死亡就代表着消极,代表着难过,便说:“咱们别老说死的事吧。”

可毛主席却固执地说:“我这个人就这么怪,别人越要回避的事,我越要挑起来说。”毛主席就是这样,敢于面对别人不愿面对的事物,因此他的一生都充满危险,但每一次都能够化险为夷。

接着,毛主席就将死亡放在了自己身上,他对吴旭君说:“按照科学规律,我和罗荣桓同志也一样会死,而且死了要火化,你信不信?”

吴旭君吓到了,她作为保健护士,延长毛主席的寿命是她的职责所在。她从未想过毛主席有一天也会离开这个世界,若真的有那么一天,这对她、对全国人民都是无法接受的。

吴旭君不敢再想下去,没有直接回答毛主席的问题,而是说:“主席,咱们换个换题吧!”

毛主席显然不同意,批评她回避问题,说着就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让她读。吴旭君低头一看,书名叫《形式逻辑学》。

毛主席告诉吴旭君,生命进程也遵循着形式逻辑。他说:“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个概念。根据概念,然后做出判断:毛泽东是人,看来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根据判断再去推理,所以毛泽东是会死的。”

毛主席希望自己死后开庆祝会

关于死亡的话题,毛主席从不避讳,他不仅在私下里跟工作人员谈,还会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谈。

1961年时,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就曾跟英国蒙哥马利元帅谈到自己的死。他设想自己会有五种死法:第一,有人开枪把他打死;第二,外出乘火车翻车、撞车;第三,游泳被水淹死;第四,细菌入侵;第五,飞机失事。

人人都对死亡话题避之不及,可毛主席却能够淡定、从容地设想自己的死法,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会被他乐观积极的心态感到钦佩。

1964年,毛主席在军队干部会议上也谈到了死。他说:“原子弹下来,就一条路见马克思。人年纪大了也会死。人如果负担太重,死是最好的解脱。”

1973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他预感到自己的生命走向了尽头,会见澳大利亚总理时说:“我活不到革命结束了,我已经跟上帝打过招呼了。”

1976年尼克松的女儿来华访问时,毛主席再一次提起死是一种解脱。

毛主席从不畏惧死亡,也并不觉得死亡就是一种坏事。他曾对吴旭君说:“等我死了,你们可以开个庆祝会。到时候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最好穿红色或者花色的衣服。”

毛主席还要吴旭君穿着大红衣服到台上讲话:“你就讲:同志们,今天我们这个大会是胜利的大会,毛泽东死了。”虽然毛主席是用着幽默的语言说出来的,但在吴旭君听来就是巨大的悲痛。

面对自己即将来临的死亡,毛主席总是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但看到老战友一个个离开自己,毛主席的内心却无法平静。

1972年,陈毅元帅逝世,身在病重的毛主席穿着睡衣亲临追悼会现场,送了老战友最后一程。回到中南海后,毛主席情绪低落,受了风寒,大病一场。

1976年1月8日,人民敬爱的周总理永远离开了人间,得知噩耗的毛主席沉默良久,脸色沉重。

同年7月6日,朱德元帅也与世长辞了,毛主席得知后哀叹道:“朱毛,朱毛,不能分离。现在朱去见马克思了,我也差不多了!”

可见,毛主席也会因为战友的死亡而感到悲伤,这是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的必然体现。战友离世,让毛主席备受打击,他可以从容面对自己的死亡,却不忍看到战友的离开。

最让毛主席感到悲痛的是百姓的死亡。

在周恩来、朱德两位伟人辞世后,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伤亡人数达到24万。当听到秘书的报告时,毛主席嚎啕大哭,这是他少有的情绪表现。

毛主席一生很少流泪,即便伤心也只是默默流泪,但百姓受苦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毛主席生前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死时痛苦的样子,但这几乎无法实现,因为全国人民都需要他,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寿。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许多工作人员都陪伴在他的身边。

然而,毛主席最终还是离开了他最爱的人民,于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一时,全国上下无不悲伤痛哭。

毛主席生前希望自己能够火化,只留骨灰,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为此五十年代时,毛主席在火化建议书上第一个签下了字。但他深受人民的爱戴,不愿火化,为他建立了纪念堂,可以让后世永远纪念。

事实也是如此,毛主席去世后,每日有大量游客到纪念堂祭奠。每逢诞辰、忌日这天,纪念堂外都排满了人。

如果仔细看人群中会发现有一位穿着大红衣服的老人,她就是保健护士长吴旭君。也会有人不理解,她就会告诉众人毛主席的生死观,然后大方说道:“我是在履行诺言。”吴旭君认为,如果毛主席有在天之灵,看到她穿着大红衣服祭拜他,一定也会高兴的。

如今,毛主席虽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生死观作为一笔丰富的遗产永远留在了人间。

13 阅读:24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