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问道士: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道士:陛下活不过今年了

梅梅评历史 2023-02-10 17:03:00

公元976年10月20日夜,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带着一众随从,忧心忡忡地登上了太清阁的天台。

内侍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多问一句,只觉得今日皇上的行为有点古怪。

自早朝开始,赵匡胤就不时望向殿外,他想起了这年春天,和真无道长的一次对话。

赵匡胤画像

一、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死

赵匡胤早在称帝前,便结识了这位行踪无定的真无道长。

当时,真无对赵匡胤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后来,赵匡胤果然在庚申年正月初四这天,黄袍加身被众将拥戴为皇帝。

从此,赵匡胤便对真无道长刮目相看、推崇有加。

可奇怪的是,自登基后,赵匡胤再也没见过他,直到16年后,也就是公元976年的3月份,赵匡胤到洛阳祭祖时,才碰到了离别多年的旧友真无道长。

一番寒暄过后,赵匡胤开玩笑地问:“都说你算的准,你给算算,朕还能活多少年?”谁知真无掐指一算,竟立马伏地痛哭道:“陛下恐怕活不过今年了!”

赵匡胤心里陡然一惊,只听真无道长继续说:“若是今年10月20日夜,是晴天,陛下还能再活12年,否则……”,一个人的性命竟由天气来决定?赵匡胤是腥风血雨中走过来的人,对真无道长的这种说法,他自然是不信的。

饶是如此,他心里还是始终似悬了一把利剑。

终于捱到了这一天夜晚。

赵匡胤不时望向天空,此时星河灿烂无比,看来这一劫,朕能平稳度过了!赵匡胤喜不自胜,立即命人传时任开封府尹的晋王赵光义入宫,他要和好兄弟一起把酒言欢、庆祝这“幸运”时刻!再活12年,边关指日可定矣!

然而,当晋王风尘仆仆地赶到宫里,天色已悄然大变,下起了雪花,赵匡胤不由得呼吸急促,眉头紧锁,莫非真无道长所说是真的?

一想到自己可能大限将至,赵匡胤一阵心烦意乱,命令所有侍从退出寝殿,只留晋王在身旁伺候。

寝殿里的灯光忽明忽暗,几个被赶到门外的宫女看到灯光下不断有人影晃动,依稀听到皇帝拿着柱斧敲击地面,连声大喊道:“好做!好做!”

紧接着,赵光义离开坐席,在烛影下不安地来回跺了几步,然后又坐了回去。

莫非皇上和晋王起了冲突?宫女们不安地对望了一眼,正在犹豫要不要派人通知皇后,可过了没一会,寝殿里鼾声如雷,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侍从们这才放下心来,各自休息去了。

第二天早上,宫女来到寝殿,正准备为皇帝洗漱更衣,这才忽然发现,皇帝早没了气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年仅50岁,就这么离奇地死了!

这对刚满25岁的宋皇后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但她知道,现在不是慌乱的时候,也不是追究皇上死因的时候,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必须马上去做——立即召秦王赵德芳入宫继位。

赵匡胤生有四子,但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亡,次子赵德昭远在陕西汉中任节度使,此时,只有四子赵德芳身在京城。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宋皇后特意派自己的亲信、内侍都知(相当于太监总管)王继恩去办这件事。

然而,当王都知手拿懿旨、遣散随从,出了宫门,没去秦王府,却直奔晋王府而来。

忽然,他发现晋王府的台阶上居然坐着一个人,走近一看,竟然是御医程德玄。

王继恩对此十分惊讶,程德玄见状立即解释说:“刚才有人突然敲我家的门,我担心晋王身体不适,所以特意赶来看看。”

顾不得思考程太医话中的真假,王继恩一边将皇帝驾崩的消息如实相告,一边迈开大步进了晋王府。

看完王继恩手中的懿旨,在得知他的来意后,赵光义却忽然犹豫起来,他不安地说:“此事得让我和家人商量一下”,说着,赵光义就自顾自进了内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王继恩和程德玄实在等不下去了,索性直接闯入内厅,催促道:“事不宜迟!再等下去,这天下就是别人的了!”

闻听此言,赵光义才最终下定决心,随二人一起进了皇宫。

赵光义画像

进宫后,王继恩先去面见皇后,宋皇后如释重负,赶紧问道:“是德芳到了吗?”

王继恩一言不发,他身后哪有半点四皇子的影子?宋皇后尤在纳闷,只见赵光义从一旁闪了出来,给她行了一个大礼。

宋皇后年纪虽轻,却自小在权斗中长大,如今这种状况,她立刻便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

于是,她无奈地向赵光义哀求道:“以后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官家了!”

终于得到了身份上的认可,赵光义立即满眼含泪承诺道:“日后当共保富贵,皇嫂不必担心!”

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

继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而帝崩,时漏下四鼓矣。

宋皇后见晋王愕然,遽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

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宋史纪事本末》

至此,赵匡胤的时代成为了过去,宋太宗赵光义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然而,有两个谜团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

赵匡胤一直身强力壮,为何年仅50岁就暴毙身亡?

赵匡胤死时,他还有两个已成年的儿子——25岁的次子赵德昭、18岁的四子赵德芳,为什么最后继位的人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呢?

二、赵匡胤的死因之谜

有关赵匡胤之死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北宋僧人文莹的私人笔记《续湘山野录》中,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斧声烛影”,但与文莹绘声绘色的记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方史书《宋史》里只有一句话:“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越是讳莫如深,越有可能另藏玄机,自宋代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学者探究过宋太祖赵匡胤的死因,试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

赵匡胤到底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谋杀?如果是后者,凶手是谁?

我们可以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大胆分析一下这两种说法:

说法一、赵匡胤死于脑溢血之类的突发疾病。

由于当晚赵匡胤情绪不佳又大量饮酒,乍一看,这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从记载赵匡胤生活起居的《太祖实录旧录》来看,赵匡胤虽喜欢饮酒,却一向很节制,他曾教育臣下说:“沉溺于酒,何以为人?”

再者,史书中也没有赵匡胤患病就医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暴毙之前,赵匡胤的身体一直很好。

还有,如果皇帝是正常病死的,为什么正史中只字不提他的死因呢?

皇帝驾崩是大事,史官们连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要记录,此时为什么集体沉默了?

或许,沉默,也是一种答案。

所以,我认为,赵匡胤死于脑溢血之类的突发疾病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

说法二、赵匡胤是被人谋杀的。

那么谁有能力、又有条件谋杀皇帝呢?

作为赵匡胤之死的最大受益者,赵光义自然成了最大嫌疑人。

那么他有没有作案动机和实际行动呢?

咱们通过几个实例看一下:

首先,赵光义身为“储君”的人选之一,后期一直被哥哥打压。

古代皇位继承,一直秉承的主流原则是“父死子继”,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他怎么会有“储君”的资格呢?

这件事还得从公元961年说起。

这年9月17日,杜太后驾崩。

临终前,杜太后问了赵匡胤一个问题:“你知道你这天下是如何得来的吗?”

赵匡胤被问的一头雾水,只好敷衍说:“都是祖上积德、双亲庇佑。”

杜太后摇摇头,郑重地说:

“若非周世宗传位给幼子,使得主少国疑,这天下哪能轮得到你来坐?国赖长君,在你之后,你要把皇位传给光义,光义再把皇位传给廷美,然后由廷美再传给你儿子,如此才是社稷之幸、百姓之福!”

想起还未坐稳的皇位和后周的教训,赵匡胤赶紧含泪应允道:“一切谨遵母后之命。”

杜太后满意地点点头,立即命令宰相赵普将二人的对话记录下来,并装在一个金匮中,交由妥善的宫人保管,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或“昭宪遗命”。

那么,到底此时的赵匡胤是否有传位给光义的想法呢?

为了大宋江山的稳固,赵匡胤在儿子年幼时,确实想在死后,传位给弟弟赵光义。

所以,杜太后去世后仅仅一个月,赵光义就被接连提拔为开封府尹、同平章事、晋封晋王,位在宰相之上。

此后,赵匡胤每次出征或外出,都让赵光义留守京城,参与军国大事。

他还对手下说:“光义龙行虎步,出生时有异象,将来必定是太平天子,他的福报,恐怕连朕也比不上。”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看着儿子们一天天长大,赵匡胤却产生了不一样的心思。

他迟迟不立太子、不公布“金匮之盟”,就是为了把立储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好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此时,赵光义在开封经营多年,势力早已遍布朝堂,为了长远考虑,赵匡胤曾提议将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如此便能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赵光义心知肚明、遂以“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为由,极力劝说赵匡胤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见此计不成,赵匡胤又开始频频召见、扶持四弟赵廷美,希望以此牵制赵光义。

由此来看,作为“利益受损方”,赵光义有足够的作案动机。

其次,赵光义早早在宫中埋伏了眼线。

这第一个重要眼线,就是内侍都知王继恩,王继恩的存在,能让赵光义第一时间掌握宫中人和事的动向;

这第二个重要眼线,是御医程德玄。

与王继恩传递信息的作用不同,程德玄很可能直接参与了赵光义的“谋杀计划”,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程德玄的行为实在太反常了!

一个御医,在皇帝暴毙的当晚,为什么大半夜等在晋王府门口?他自己解释说担心晋王身体有恙,那既然是来看病人的,为什么又不进去诊病?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参与了谋杀赵匡胤的过程,或者为此配制了某种毒药,他在晋王府门口,实际要等的人不是晋王,而是王继恩,他一直在等宫中的消息。

因此,赵光义不仅有登基称帝的强烈愿望,而且还为此付出了实际行动。

而从后来发生的史实来看,赵光义的性情,绝不像他的哥哥赵匡胤一样宅心仁厚。

赵匡胤死后五年,他的两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一个被逼自杀、一个暴毙身亡,死时年龄分别是29岁、23岁。

而“金匮之盟”里的下一位继承人赵廷美,也在38岁时突然病逝于房州。

公元995年,年仅44岁的宋皇后去世,为了报当年的“夺位之仇”,赵光义不仅大大降低了丧礼的规格,还下令群臣不准为其居丧成服,之后,她的梓宫本该与太祖合葬,可赵光义却将其移送到燕国长公主家中,直到三年后,在大臣的极力劝谏下,才将其别庙葬在宋太祖永昌陵的北面。

可见,赵光义对威胁到他皇位的人,向来是睚眦必报、心狠手辣、没有半点亲情可言的。

综上说述,赵匡胤的死很有可能是一场政治谋杀,而凶手,就是他的同胞兄弟——赵光义。你认为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