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可谓是"花样百出"!
从特朗普的145%高关税到科技封锁,从各种军事挑衅到政治抹黑,这阵仗看得人直摇头。
面对西方的"围追堵截",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国家为啥对中国这么"敌意满满"?
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一位美国战略大师看穿了这一切。
他就是布热津斯基——这位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的波兰裔智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迟早会洗刷掉"百年耻辱",而西方对中国的敌意,根本上是害怕中国崛起动摇他们的霸权地位。
如今,当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对华步步紧逼时,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1928年,布热津斯基出生于波兰华沙,二战后随家人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
作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地缘政治思想深受麦金德和斯派克曼的影响,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是大国博弈,力量才是硬道理。
布热津斯基在美国政坛上的崛起并非偶然。这家伙先是给约翰逊当了几年智囊团顾问,后来又一手创办了"三边委员会"这个能量巨大的国际俱乐部。
但真正让他"一鸣惊人"的是在1977到1981年间,这时候他当上了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在这个位置上,他亲手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性大转折。

1978年5月,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对邓小平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美国已经下定决心",要与中国正式建交,随后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这被视为他最成功的外交成就之一。
除了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布热津斯基还主导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行动,比如他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促成了1978年的"戴维营协议",为埃及和以色列的历史性和解铺平了道路。他还帮助美国与巴拿马就运河问题达成新协议,化解了地区紧张局势。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布热津斯基的战略思维远超冷战的简单对抗逻辑。
他在1979年1月给卡特总统的备忘录中写道:"我们的长期目标是将中国纳入我们试图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建立的国际合作框架中。全球权力的分散使得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或苏美共管的世界不再可能。"
这种洞见在当时是多么超前!
他不仅看到了中国在对抗苏联中的战略价值,更预见到了冷战后世界的多极格局,以及中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即使在1970年代中国实力相对较弱时,布热津斯基就坚信必须让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比中国与苏联(后来的俄罗斯)的关系更紧密,如此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
直到2017年去世,89岁的布热津斯基仍然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思想家之一,他对中国崛起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预测,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格局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西方国家常常打着"民主"、"人权"、"自由"的旗号来批评中国,好像他们对中国的不满全是因为所谓的"价值观差异"。
但布热津斯基的思想告诉我们,真相远比这复杂得多:
第一:经济竞争的恐慌 - 中国制造业崛起让西方慌了神
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中国智造"的转变,让西方国家坐不住了。高铁、5G、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
2023年中国GDP达到17794.78亿美元,占全球经济的16.88%,2024年,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的GDP仍实现了5%的增长,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让西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直言不讳:"中国的电动车企业最有竞争力,如果不设贸易壁垒,他们将摧毁全球大多数汽车公司。"
这话说得多直白啊!
特朗普政府加码对华关税的背后逻辑,不正是担心美国制造业被中国"抢走"了吗?
面对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西方的恐慌与日俱增。

第二:地缘政治的焦虑 - "一带一路"动了谁的奶酪?
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几十年来习惯了在全球各地指手画脚。
自我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迄今已经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
这"一带一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西方看到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迅速扩大,自然紧张不已。
原本是他们后院的非洲、拉美、中东,现在中国的投资和贸易都占了大头。
中国已连续十多年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累计对非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这让西方坐不住了,开始诋毁我国搞"债务陷阱外交",这不就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吗?

第三:科技赛道的忧虑 - AI、量子计算,中国追得太快
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AI、量子计算、航天科技等方面,中国这些年的进步确实惊人。
2023年的全球AI专利申请数量,中国以37.8%的占比排名第一,远超美国的24.3%。
西方对中国高科技崛起的担忧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封锁,不就是害怕中国在这些领域赶上甚至超越他们吗?
布热津斯基早在1970年的著作《两个时代之间》中就预测,未来世界将进入"技术电子时代",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
这一预言如今已成为现实,中国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5G等领域的突飞猛进,让西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后来者"。

第四:话语权的流失 - 西方媒体一家独大的日子到头了
西方国家几十年来控制着全球主流媒体和话语权,习惯了用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世界。
现在中国发展起来了,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这让西方很不适应。
你看看西方主流媒体报道中国的口吻,不是"专制"就是"威胁",不是"操纵"就是"侵略",字里行间全是偏见。
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挑战了他们的价值观垄断,让他们害怕失去话语霸权。
布热津斯基生前多次强调不要低估中国文明的延续性和适应性。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传承,不会简单照搬西方模式,而是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种判断放在今天看来,多么具有前瞻性啊!

上世纪70年代,在布热津斯基的推动下,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增强,双方关系也经历了深刻变化。
布热津斯基曾形象地比喻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可以想到这就像浪漫的初吻和上床之间的区别。当然,现在这两者已经混在一起,但曾经有一段时间,这两者之间至少有一段合适的间隔。"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尼克松访华开启的中美关系,起初主要是政治层面的,到了70年代后期才逐渐深化为全面关系。
而现在,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这种关系正在从合作走向竞争。
布热津斯基在2012年出版的《战略愿景》一书中指出,全球权力中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中国和印度正崛起成为21世纪的主要参与者。
他分析认为,美国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其价值观和政策在全球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而这种吸引力下降主要源于三个因素:美国卷入了不受欢迎的战争、奉行被视为单边主义的政策,以及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布热津斯基曾在采访中表示,2025年之后,促进世界安全与稳定的最有效方式是将西方有效扩大,纳入俄罗斯和土耳其。
而对于远东地区,他建议美国的政策应该像19世纪英国对待欧洲那样,作为外部平衡力量,而不是过度卷入其中。
然而,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显然偏离了布热津斯基的思路,转向了全面遏制的路线。
布热津斯基生前曾警告说,美国应该反思自己的行动是否会加速"最危险情况"的出现——中俄结成战略联盟,如今,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中俄关系确实更加紧密了,这一警告显得格外有先见。
布热津斯基的智慧在于,他既看到了大国竞争的必然性,也看到了避免冲突的必要性。
他希望美国能够保持理性,与中国构建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而不是走向全面对抗。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美国政策似乎正朝着他警告的方向发展。

面对西方国家的敌意和打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布热津斯基的思想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
布热津斯基虽然是一位"鹰派"战略家,但他也反对不必要的冲突和对抗。
对中国而言,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西方的挑衅所左右,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领导人就多次强调:"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其次,实力才是硬道理,要加快自身建设。
布热津斯基一生信奉的就是实力政治。
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敌视又忌惮,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
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赢得尊重,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有发言权。
中国经济在2024年表现出了强劲的韧性。尽管面临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和家庭与企业信心不足等挑战,世界银行仍上调了对中国2024年和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29年,中国GDP将达到24.8万亿美元,继续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而在军事实力方面,中国也在不断增强,航母、隐形战机、远程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纷纷服役。这些都是我们应对西方压力的底气所在。

再次,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国际支持。
布热津斯基晚年提出了构建更包容的国际秩序的观点,这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共通之处。
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疫情防控等问题需要各国合作解决。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对西方"零和博弈"思维的超越。目前,我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正在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坚持开放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
布热津斯基在著作《地缘战略三角:与中国、欧洲和俄罗斯共处》中指出,21世纪全球稳定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如何处理与中国、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坚持开放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特别是在科技领域,要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同时,要扩大开放,主动融入全球化进程,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布热津斯基生前曾多次强调,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虽然西方国家会千方百计阻挠中国发展,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因此停下。
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经历过辉煌,也遭受过苦难。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靠的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意志。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意和打压,归根结底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他们习惯了500年来的全球霸权,不愿接受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
但这恰恰证明了布热津斯基的预言是对的:中国正在洗刷"百年耻辱",重新崛起为世界强国。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更应该铭记布热津斯基的战略智慧,保持战略定力,既不被西方的施压所屈服,也不因短期成就而盲目自信,而是沿着自己的道路坚定前行,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资料: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1997)布热津斯基《战略愿景:美国与全球力量危机》(2012)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热津斯基:服务与战略的一生》(2024)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中国与俄罗斯:正在形成的战略联盟》(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