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CES展期间,机器人行业迎来高度关注,从国产机器人样机的热销,到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出“通用机器人领域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机器人产业正站上技术与市场交汇的浪潮之巅。
AI大模型的演进是机器人迈向智能化的关键驱动力。无论是家庭场景的扫地机器人,还是工业应用的人形机器人,AI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机器人从机械工具向智能助手转型。例如,九号机器人展出的割草机产品通过视觉+RTK技术提升了定位精度和工作效率;追觅科技的仿生机械手技术更进一步扩展了机器人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这些突破也标志着人形机器人量产的拐点正在到来。特斯拉CEO马斯克透露,2025年将开启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并计划到2026年产量提升至10倍。这种“规模化效应”将逐步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工业、服务和家庭场景。
机器人热潮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手机和汽车厂商凭借供应链优势,在精密制造、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领域为机器人技术落地铺路。然而,机器人技术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CIC咨询的分析指出,“大脑”作为机器人智能化的核心,当前的成熟度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大模型对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优化尚需突破。
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机器人出货量将达6000万台,其中服务型机器人占比约80%。尽管人形机器人当前出货量有限,但随着A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应用潜力不可小觑。
机器人产业正迎接以“ChatGPT时刻”为代表的智能化新时代。从大模型到物理世界模型,技术进步正在加速产业的商用化步伐。然而,真正实现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仍需攻克技术、成本和市场认知的多重难关。这一过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投资来看,可关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类标的。
机器人ETF(场内:562500,场外:018345)

人工智能AI ETF(场内代码:515070,场外A类:008585,场外C类:008586)

近期,A股市场经过短期调整后,正处于较佳的布局时机。还没有在这个方向进行布局的朋友,可加紧配置。
如果担心市场回调的话,可先布50%的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