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各省代表团举行的首场全体会都会受到格外关注,现场讨论中相关发言代表的选择也具有某种风向标意义,尤其是企业界代表。
3月5日下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山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上,林武、周乃翔、李峰、刘运、刘晓静、廖增太、李湘平、于安玲、王玉志、张宝亮等代表发言。
在这些发言代表中,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和临沂市长张宝亮等是来自党政机关的代表。
而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和山东东明石化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则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企业家有一个共同标签,都是化工行业代表。
如此重要场合点题两位化工企业家发言,很大程度也跟作为整个产业基础的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重要价值进一步凸显有关。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近30%,是稳增长的重要领域。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曾在发布会上表示,要紧紧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切实发挥好投资引领作用和龙头项目牵引带头作用,对符合国家布局规划的项目,进一步加大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保障,加快推动重大石化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融合和集群发展,不断提升石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平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传统能源化工大省的山东,也将钢铁、化工、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开工和投产作为自身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2月6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对最新印发的《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进行解读,明确表示,“2024年,山东坚定不移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特别提到,今年山东将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推动齐鲁石化鲁油鲁炼、日钢产能承接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化学乙烯二期、山钢永锋临港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全面夯实工业经济稳运行的基础支撑。
从产业结构看,化学制品制造业产业以及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是山东营收规模最高的两大产业。但在利润率方面,山东跟其他省市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也说明山东化工产业在集约化、精细化、高端化层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山东来说,即使在化工这样的传统产业领域,同样藏着孕育新质生产力的众多机遇。
能否抓住行业利好周期、推动产业再迈新台阶,直接影响山东在全国大盘中的地位。
1
先来看两家发言的企业家代表。
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去年首次当选全国人代表。
万华化学一直被称为“化工茅”,已经成长为全球MDI行业领军者,这几年一直是山东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因为重视研发创新、重视现代企业管理,万华化学也称为国企改革发展的典型。
据了解,万华已申请发明专利5000余件,累计实现全球首创技术11项,打破“卡脖子”技术31项。其中,MDI制造技术完成第7次迭代升级,单套产能达到120万吨/年,是国外同行的2倍;尼龙12全产业链技术共6套装置2022年一次性开车成功,打破德国赢创(Evonik)垄断;2万吨/年高硅共聚碳酸酯产品2022年开车成功,打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独家垄断,填补我国耐极寒材料空白;还有聚烯烃弹性体、超高压电缆料等一大批“卡脖子”材料已完成中试验证,将于2024年实现产业化。
根据万华化学公布的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92%。
东明石化是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化工十强产业”C3链长企业,位列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8位。
作为东明石化的掌舵者,李湘平对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认为,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已成为支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其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举例说,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曾各在中国投资100亿欧元和100亿美元,建设化工新材料和炼化一体化的独资项目。之所以选择独资,是因为这些项目中有他们独创的首次产业化技术,为了保密必须独资。
较具代表性的是,东明石化成功开发了原油直接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
2
虽然已经培育出万华化学、东明化工等行业优秀企业代表,但山东石化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仍然存在差距,导致山东石化产业“大而不强”。
在《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曾系统总结了山东化工产业的问题,其中产业层次偏低、产业布局集中度不合理两大短板最为突出。
山东当前的化工产业布局也基本围绕着这两大短板展开。
其中,在提高产业层次方面,山东把高端化工产业链确定为标志性产业链之一,在煤化、氟硅、尼龙等领域梳理出10条细分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图谱,优选23家“链主”企业,开展补链、强链、扩链工程,培育壮大15家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
而且,化工产业在关键技术攻克、新材料等领域,包括和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模型融合中,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温床。
比如,淄博落地的丁二烯法生产己二腈项目,打破了国外对我国己二腈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构建起国内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尼龙上下游产业链条,有望带动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山东化工产业由基础原料型向高端新材料方向提质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应推动人工智能与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提高产业布局集中度层面,山东也在不断优化布局。
2023年6月,山东出台行动方案,明确以烟台裕龙岛、青岛董家口、东营、菏泽东明等产业集聚区为主体,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
从目前的化工企业入园率看,山东化工企业入园率仍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2023年,山东入园率为41.9%,而江苏十三五末已达到42.7%。此外,江苏入园率较高的宿迁市、南通市、南京市等,入园率已超过60%,而山东城市中,淄博入园率为42%,青岛、烟台目标是“2025年达到45%”。
1月8日,山东省工信厅公示2024年首批化工园区扩区名单,东明石化产业园等3家化工园区入选。
根据相关要求,化工园区扩区需满足“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园区总营业收入的60%以上、已建成项目亩均产值不低于300万元、已开发利用面积不低于园区现有面积的80%”等条件。
以亩均效益为指标约束,意味着山东化工园区扩区旨在为优质项目的建设引进提供保障,推动行业精细化、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