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河北男子拿不出100万手术费,回家锯掉右腿,后来过得如何?

若润看过去文化 2024-12-19 21:53:04

2012年,一个普通的河北农村家庭,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

郑艳良,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突如其来的疾病,被命运推向了绝境。

他的双腿动脉大面积栓塞,医生告诉他,唯一的出路是手术,可手术和后续治疗费用需要上百万元。

面对这笔巨款,他选择了放弃手术,回到了简陋的农村老家。

然而,病痛却没有放过他——右腿逐渐溃烂,皮肉脱落,甚至露出了白骨。

就在那一天,2012年4月14日,郑艳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拿起家中的水果刀和钢锯条,关上房门,独自锯掉了自己的右腿。

那个在病痛与绝望中拿起钢锯的人,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

郑艳良的阑尾炎手术

2011年10月4日那天,郑艳良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忙碌着秋收的工作。阳光下,他弯腰插秧,不时擦去额头的汗珠。

忽然,一阵剧烈的腹部疼痛袭来,让他痛得几乎直不起身子。田间的其他工人见状,急忙围了过来,询问情况。几位邻居和亲友立刻将他扶到附近的车上,直奔最近的医院。

到达医院后,急诊室的医生迅速将他送进了检查室。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急诊CT,医生诊断出郑艳良患有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

手术室内,医生戴着口罩,严肃地进行着手术操作。手术灯下,郑艳良躺在冷冷的手术台上,麻醉师在旁边注视着监控仪器,确保一切正常。

几十分钟后,手术成功完成。医生向等候在外的家属解释了手术的情况,并告知阑尾已经切除,预计恢复良好。

郑艳良在麻醉的作用下缓缓醒来,感觉腹部的剧烈疼痛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手术切口处轻微的酸痛。

手术后的恢复期间,医院的护士定时来检查郑艳良的伤口,并指导他如何正确地进行术后护理。

医生也经常来病房询问恢复情况,调整药物使用,确保不发生感染。

在医院的几天里,郑艳良逐渐恢复体力,可以在病房内慢慢行走,食欲也在逐渐恢复。

臀部疼痛的突袭

2012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六,正当全村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时,郑艳良却突遭不幸,他的臀部和大腿突然出现了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强烈到他几乎不能正常行走。

家人搀扶着郑艳良到村卫生所,途中,他不得不几次停下来,因为每走几步,疼痛就会加剧。

到达卫生所后,值班的医生立即为郑艳良进行初步检查,发现他的腿部肌肉异常紧张,触摸时他反应出剧烈的疼痛。

医生迅速给郑艳良注射了一剂镇痛剂,希望能暂时缓解他的痛苦。

注射后,医生观察了一段时间,但郑艳良的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疼痛似乎并未由于镇痛剂的作用而有所减轻,这让医生感到困惑,也让郑艳良和家人十分焦虑。

在进行了基础的体检和询问病史后,医生建议郑艳良最好前往更大的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村卫生所的设备和资源有限,无法做出更详细的诊断。

家人在讨论后,决定立即带郑艳良前往保定市的一家大医院。

错误诊断与治疗的挫败

在保定市的医院,郑艳良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告诉他是缺钾引起的症状。

医生当即开了输液的处方,护士带着药物走进病房,将输液瓶挂在床头的输液架上。

郑艳良躺在病床上,胳膊被扎上针管,输液缓缓流入血管。

医生叮嘱家属留意他的情况,补充钾元素后症状应该会缓解。

输液期间,郑艳良闭目养神,家人则守在一旁,时不时看一眼输液瓶,生怕出现什么意外。

大约两个多小时后,输液终于结束了,护士走进来拔掉针头,用棉签按压住针眼,嘱咐他不要用力活动手臂。

家人问医生情况如何,医生看了看输液记录,说如果晚上疼痛减轻,那应该就是缺钾问题,暂时不用担心。

然而,当天夜里9点多,郑艳良依旧感到双腿发麻,疼痛感加剧,甚至连翻身都变得困难。

他试图挪动身体,但一动疼痛就像针扎一般,整个人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家人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刻向医院反映。

值班医生再次检查了郑艳良的病情,但依旧没能找到明确原因,只是建议他们转院去更大的医院检查。

经过一番讨论,郑艳良的家人决定连夜将他送往北京的医院,希望在那里找到答案。

到达北京医院时已是次日清晨,郑艳良被紧急送入急诊科。

医生听完家属描述病情,迅速安排他进行更为详细的检查,包括血管造影、超声和各项血液检测。

几个小时的折腾后,医生拿着检查结果走到家属面前,表情严肃地告诉他们:郑艳良患的是双腿动脉大面积栓塞,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导致腿部缺血缺氧,引发了剧烈疼痛。

如果不及时处理,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唯一的办法是进行手术,可能需要截肢。

家属问医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医生解释说,手术是当前唯一能保命的措施,但治疗费用极高,加上术后恢复和康复所需的开销,可能要数十万元。

郑艳良的家人将医生的话转述给他后,郑艳良沉默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拒绝了手术。

医生再次确认:“不做手术,病情会继续恶化,最终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然而,郑艳良坚持要选择保守治疗。

医生无奈给他开了一些药物,主要是用于止痛和缓解病情恶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叮嘱家人务必注意病情变化。

惊人的决断

2012年4月14日上午,郑艳良的右腿已经烂得不成样子,皮肤和肌肉大面积脱落,有的地方直接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

腿上的异味越来越重,腐烂的地方不断渗出污浊的液体,疼痛一天比一天严重。

屋里堆放的物品零零散散,郑艳良拿起床边的一把红柄水果刀,用手指刮了刮刀刃,然后放到一旁,又从箱子里翻出一根钢锯条。

他把这些工具放在床头,小心地把毛巾缠在痒痒挠上,双手用力拉紧,反复确认不会脱落后,咬在嘴里。

郑艳良拿起水果刀,将刀刃抵在腐烂和健康组织的交界处,手握紧刀柄,开始一点点划开腐肉。

刀刃划过的地方,皮肉翻开,血丝渗了出来,他动作沉稳,几乎没有停顿。

皮肤破开后,露出早已发黑的肌肉,郑艳良继续用刀沿着腿骨的周围划动,逐渐将软组织分离开来。

钢锯条贴着腿骨的位置,郑艳良的双手紧紧握住两端,缓慢而用力地拉动锯条。

他的右腿从大腿根下方约十五厘米处被锯断,床单上是一滩暗红色的血迹,空气中混合着汗水和血腥味。

断下来的右腿掉落在床边,他看了一眼,然后扯下床上的一块布料,用手粗略地包扎住伤口,试图止住渗出的血水。

屋外的妻子听到动静,慌忙冲进屋里,看见郑艳良已经把自己的右腿锯掉,顿时愣在原地。

她目光落在床上的那一截断腿,又看了看郑艳良苍白的脸色,急忙转身跑出去找人帮忙。

村里的亲戚闻讯赶来时,都被眼前的场景震惊了,有人站在门口久久没有动弹。

妻子拿来一个塑料袋,把锯下的那条腿小心地包裹起来,又找来一个破瓮,把它放进瓮里盖好。

社会关注与援助的涌现

郑艳良自锯右腿的事情传开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他的处境。

一些媒体记者来到郑艳良家中,采访他的经历,并将他的故事报道了出去。

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联系上郑艳良的家人,表达关心,并主动提出提供帮助。

不久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陆续汇集而来。

有的来自普通农民,有的来自城市里的白领,还有一些是企业捐赠。

随着捐款数额不断增加,地方政府和相关机构也介入了此事,红十字会等组织参与协调,确保捐款能够顺利交到郑艳良手中。

最终,善款总额累计达到了30多万元。

2013年11月,郑艳良被安排到保定市第二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医院的医护人员十分关心他的情况,组织了专业团队为他进行详细检查,并制定了一套适合他的康复治疗方案。

在医院的这段时间,医生对郑艳良的残肢进行了专业护理,防止感染的同时,还安排他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医护人员还组织了一次小型捐款,弥补新农合报销之外的部分治疗费用。治疗接近尾声时,医院特地安排了一辆车,将郑艳良送回了老家。

回到村里后,郑艳良与妻子沈忠红重新开始了日常生活。

他的身体逐渐恢复,平日里,妻子负责家里的大部分农活,他则帮着照看家里的鸡鸭,打理院子里的杂物。

村里的人偶尔也会过来看望,有时候还带来一些吃食或日用品,郑艳良的日子逐渐变得安稳。

后来,有人教他使用手机,下载了短视频平台的软件。

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生活的短片,记录家里的日常,分享自己养家禽、打扫院子的画面,有时也会坐在椅子上聊几句近况。

有些网友留言鼓励他,称赞他的乐观与坚强,也有人私信他询问身体的恢复情况。

日子一点点过去,郑艳良与妻子靠着养些家禽、做些小买卖补贴家用,生活也算过得去。

参考资料:[1]曹政,肖建军.“自锯病腿”调查:折射农民大病之困[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3(21):14-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