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大暑,农谚“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今年是灾年吗?

农民说农 2024-07-12 23:53:11

大暑,二十四节气的第12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为每年的7月22日-24日交节。今年(2024年)大暑节气时间是7月22日。

中伏,三伏天中的第二伏,有些年份中伏是10天,有些年份中伏是20天。每年中伏的时间是夏至节气后的第4个“庚日”。

因为初伏开始时间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而初伏时间是10天,一个“庚日”的时间也是10天。因此,中伏当天也是“庚日”。

由于受阴阳合历的影响,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也就导致每年进入中伏的时间不固定。今年(2024年)入伏时间是7月15日,中伏时间则就是7月25日。

通过时间观察,每年大暑节气和中伏时间比较接近,由于中伏时间不固定,有些年份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前到来,有些年份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后到来。

而古人们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大暑在中伏之前或之后的年份,当年的天气也有不同,影响着当年农作物的生长。

基于此,民间流传着“大暑中伏前,必定是荒年;大暑中伏后,五谷全丰收”的说法。

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如果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前到来的年份,那么当年的天气或不好,比如出现干旱、涝害、冰雹等,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一定的减产,严重的话,可能会形成灾年。

相反,如果大暑节气在中伏之后到来的年份,那么当年的天气则会风调雨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形成高产,则是一个丰收年。

大暑在中伏之前到来,有哪些影响?大暑过早来到,导致立秋也相应提前,从而缩短了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需要足够的光照和积温来完成生长和成熟过程,周期缩短可能导致作物未能充分生长,影响产量。

大暑在中伏前到来,也可能意味着夏季的炎热天气提前,并且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出现干旱情况。干旱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尤其是处于生长中后期的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来保证正常的孕穗结果。

今年会是灾年吗?

今年大暑节气是7月22日,中伏开始时间是7月25日,大暑在中伏之前,属于“大暑中伏前”,按照农谚的说法,则是“必定是荒年”。

有些地方的朋友可能会说,这句农谚真准,比如,6月份北方多地出现的干旱,影响了夏播作物的播种工作。部分干旱严重的地块,播种下去之后,都无法正常出苗,属于“灾年”。

还有,7月份南方一些地方出现的涝害,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天气,导致一些地方积水严重,田间农作物也被浸泡在水中,时间久了之后,农作物就可能出现涝死的情况,也属于“灾年”。

但是,从农谚的角度来说,或者说从“灾年”、“丰年”的角度来说,主要指的是全国总体的农作物长势,而不是看部分地方的情况。

如果只是部分地方受灾,而其他大多数地区都丰收,农作物整体产量也增产,则就属于“丰年”。相反,部分地区当年丰收了,但是全国整体产量降低了,则就不属于“丰年”,至于能不能达到“灾年”的说法,还有待商榷。

灾年主要指的是在以前农耕社会期间,那时候种植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没有便利的灌溉条件,也没有农药、化肥,庄稼每亩的产量也比较低,可能一亩地的小麦,亩产能达到200-300斤已经算高产了。

如果当年遇到干旱的天气,又没有浇水条件,只能接受庄稼减产的事实,严重的情况下,当年或颗粒无收,这种情况属于是“灾年”。

而如今则大不一样,随着种植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干旱了浇水,涝害来临前,已做好排水措施(不包含洪涝),有病虫害了,也会及时打药防治。再结合施肥等措施,基本上很难再出现“灾年”的情况了。

因此,虽然今年大暑节气在中伏节气之前到来,“必定是荒年”的说法也不一定适合现在的社会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1 阅读: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