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肾友问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尿为何还要透析?不是没有尿的人才需要透析吗?”
如果关注尿毒症的小伙伴们就知道,很多终末期肾病的肾友还有尿,而且有的人尿量跟正常人一样多,医生就让他透析了!
这是因为,有尿只能说明肾脏能清除水,但除了水之外,在尿里面还存在着我们看不见、但对身体很重要的毒素!
当肾脏严重丧失清除这些毒素的能力,即使有尿也可能要透析。今天,跟随肾上线一起来了解肾脏可以清除、并且对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那些毒素们。
三大尿毒毒素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依靠肾脏清除并且对身体影响很大的3大毒素,它们一旦累积过量,分分钟可以要人命。
1.水
如果肾脏无法清除水分,水分就会滞留在人体各个部位,人就会发生水肿。
滞留在下肢,下肢水肿;滞留在腹部,腹水。
滞留在心脏,心力衰竭;滞留在肺部,肺水肿,这会直接威胁肾友的生命。
2.钾
钾是维持细胞正常电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血钾异常会影响细胞电活动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出现乏力、麻木感,肌无力/肌疲劳,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mmol/l以上)还会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当晚期肾病的肾友们,药物已经无法控制高钾血症,那么必须进行透析清除钾。
3.磷
高血清磷酸盐浓度与瘙痒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又会引起肾性骨病,表现为骨折、身高缩短、狮面人征、血管钙化等,影响肾友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还有多种毒素
下面介绍的这些毒素长期积累,也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
除了无机溶质外,根据生物分子量的大小和与蛋白质结合的特性,可以将尿毒症毒素分为以下三类:
水溶性小分子
尿素
尿素在体内堆积会抑制Na-K-2Cl的协同转运,影响细胞机能,还会诱发胰岛素抵抗,抑制一氧化碳(NO)导致血管收缩,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还会造成乏力、头痛、嗜睡、瘙痒、恶心、呕吐等不适。
其代谢物氰酸盐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与内皮细胞死亡、平滑肌细胞增殖、单核细胞黏附至血管内皮以及内皮细胞修复受到抑制相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管损伤。
胍类
胍类物质是精氨酸的代谢产物,一些胍基化合物能改变关键的生物学功能,如促进炎症反应,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抑制一氧化碳(NO)导致血管收缩,以及抑制血管舒张,增加高血压、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导致肾脏纤维化,增加死亡风险等。
氧化三甲胺
氧化三甲胺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蛋白结合化合物
对甲酚和硫酸对甲酚
对甲酚是蛋白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对甲酚及硫酸对甲酚对血管内皮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诱导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损伤。与住院率(尤其是感染导致的)、尿毒症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以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以及骨质疏松、认知损害有关。
色氨酸代谢产物
硫酸吲哚酚可以增强药物毒性,诱导自由基的氧化损伤,损伤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导致血栓形成,骨功能障碍,增加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犬尿氨酸与氧化应激、炎症、心血管疾病和高凝状态相关。
中分子物质
β2微球蛋白
长期维持透析的患者,β2微球蛋白升高与透析相关淀粉样变性有关,淀粉样蛋白在组织中沉积,尤其是骨、关节软骨、滑膜、肌肉、肌腱和韧带中沉积,进而导致骨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
除此之外,β2微球蛋白还会损害认知功能,也是促衰老因子,还与外周血管疾病、瘙痒和虚弱有关,增加透析患者的死亡率。
甲状旁腺素(PTH)
过高的PTH会导致钙磷紊乱,引起肾性骨病,表现为骨折、身高缩短、狮面人征等,还会导致钙的异常沉积,沉积在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如冠脉钙化、皮肤钙化等。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可以诱导炎症反应,灭活NO促进血管收缩及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导致肾脏纤维化,引发凝血活性、骨病和神经毒性。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还会修饰β2微球蛋白,在透析相关淀粉样蛋白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尿毒症毒素,透析可以帮助肾友清除这些毒素。
有的人可能会比较疑惑:这里怎么没有肌酐呢?不是因为肌酐高了所以透析吗?它不是毒素吗?
其实肌酐还真不算是毒素!目前没有证据证实血肌酐和尿毒症症状或者是结局有直接关系,肌酐只是一种反应肾功能的标志物,而上面介绍的那些毒素都是已经证实对身体有危害的。
透析时机
总之,肾内科医生并不是依据一个人还有没有尿来评估是否需要透析。
一般,当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10ml/min/1.73㎡就需要开始透析了。
如果条件允许,医生会让肾衰竭的肾友们早一点、提前做腹膜透析置管或者血液透析置管,这样一旦患者需要透析时,透析管路已经安置妥当,不用着急忙慌的。
参考文献:
1.尿毒症毒素.UTD.
2.慢性肾脏病患者启动透析的适应证.UTD.
3.Classification of Uremic Toxins and Their Role in Kidney Failure.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21 Dec;16(12):1918-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