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至11日,以075型两栖攻击舰“安徽舰”为首的大规模舰艇编队浩浩荡荡地通过宫古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该编队有7艘舰艇,总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级。
编队中除了075型舰,还有052D型驱逐舰、054A型护卫舰,这些其实已属常规编组,比较新鲜的是搭载舰载激光炮的071型船坞登陆舰“四明山舰”也跟随编队行动。
“出航即出征”,此番算是国产舰载激光炮的首次实战部署。
四明山舰舰艏的半球形保护罩内安装的就是一款大口径高能激光器,口径估计有1米以上,大概率就是人类实装服役威力最大的一款激光炮。
此类激光炮一般有两种攻击模式,一种是低功率致盲光学制导的反舰导弹、无人机、巡飞弹等目标,属于软杀伤,另一种就是加大功率直接烧穿的硬杀伤。
四明山舰的舰载激光炮由于功率充足,应该是两种攻击模式兼而有之。
另外,考验激光炮性能的就是储能装置,该装置就好比是激光炮的弹夹,在充满电后储存的电能能够支持激光器全功率发射多少秒,也是衡量舰载激光炮作战性能的关键指标。
说到储能装置,很多人会联想到“超级电容”,此种储能装置虽然有高功率密度、超长循环速度、充电速度快、温度适应性强等优点,但由于能量密度低,且自放电率高,就目前的技术状态而言,并不适合舰载激光炮。
比较成熟的还是“电池储能”与“飞轮储能”比较适合上舰部署。
海军舰艇,尤其是大型舰艇先天就比较适合搭载激光炮这类高能武器,因为舰艇空间充足,比较容易布置储能系统。
这就又要回到马伟明院士所主导的舰艇综合电力系统,马院士说了,我们最终是要解决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
随着四明山舰的实战部署,以舰载激光炮为代表的高能武器将陆续得到实战化检验,并获取大量的高价值数据。假以时日,超越055万吨大驱的2万吨级新一代高性能驱逐舰的问世也将是水到渠成。
[赞][赞][赞]
电磁炮何时上舰?